
每當新年伊始,即成各報各刊忙著改版的熱鬧時刻。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逼迫大伙兒拼命地尋找涅槃重生的“窄門”。
今年的首期《金山》,是以花團錦簇的嶄新面貌同她的讀者見面的:大16K,銅版紙,全彩印刷,華麗而不失清新,悅目更令人賞心;高品位文學時尚內涵,全國首創“微系列原創”品牌,使多年來已形成的自身特征更加凸現和體系化,讓已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更加強大……創新成為本次改版的亮點,新改版的《金山》獲得眾多好評,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
創新,是沒有現成路可走的,是要逢山開山、遇水架橋的。同時,創新的過程也是不斷完善、日臻成熟的進程。《金山》緊跟時代前行,變季刊為月刊,變小開本為大開本,今年又告別黑與白,實現了華麗“彩變”,一路風雨一路歌。讀圖時代,圖文并茂無疑是讀者喜聞樂見的,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我們應當謹記文學期刊的“宗”是“文學”,在變化中不能丟掉自己;“微系列”是對自身高難度的挑戰,因為“微”不是簡單和短小的同義詞,這里的“微”,是巨大的濃縮,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通過解析后的內涵結晶,是由短小——巨大——短小的螺旋式上升的結果,如葉辛先生所言:“小中有情,微中含韻,以小見大,以小見奇。”
在《金山》跋山涉水的前行中,既需要雜志社同仁具有高瞻遠矚的膽識、開拓探索的勇氣和百折不回的毅力,同時更期盼社會有識之士的加盟和支持。鎮江市交通投資有限公司的李堅先生,以超常的卓識遠見,值海爾宣布退出期刊“硬廣”之際,以“逆襲”思維,加盟支持,與其說是出手相助,不若看成是拓疆之舉,實在令人敬佩。
我對《金山》有著一份常人難及的特殊感情,畢竟我為她付出過十年的心血和努力,即便退休之后,《金山》一直在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憂其所憂,樂其所樂。《金山》誕生于風起云涌的改革開放初年,雖命運多舛、一路坎坷,卻始終沒有停過艱難前行的步履。1997年,在雜志社全體同仁的創新苦斗下,《金山》于荊棘叢中踩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生存發展之路;現在,《金山》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又華麗轉身再出發,相信她一定能破繭成蝶,成為文學期刊界一顆璀璨奪目的“珍珠”。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圣經》里這段對世人的告誡,道出了生存之真諦。愿與《金山》同仁們共勉。
《金山》今年二十九歲,明年三十。“三十而立”,《金山》正年輕,朝氣蓬勃,充滿著夢想和實現夢想的銳氣。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祝福《金山》夢想成真。
《金山》今年二十九歲,明年三十。“三十而立”,《金山》正年輕,朝氣蓬勃,充滿著夢想和實現夢想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