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的電池你聽說過嗎?
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者們此前開發出了一種微芯片,植入人體中能夠實時監測健康信息。問題在于要給芯片供電就需要額外的設備,但會增加成本和身體上的負擔,于是這種可以吃的電池應運而生。這種生物可降解電池吃下去之后,人體中的芯片就將得到供電,這是吃掉電池為人體充電的節奏啊!神奇吧!
潛水艇鬧鐘
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每天早上起床前都要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不難想象,有些人會關掉鬧鐘,繼續一睡了之。
針對這樣的煩惱,韓國設計師設計出了這樣一款別致的潛水艇鬧鐘。透明的防水罩保護著曲面LED屏幕,非常可愛。如果使用者需要設定鬧鈴時間,只需旋轉鬧鐘尾部的“方向舵”,然后按下“指揮塔”即可。鬧鐘尾部配備了傳感器,當鬧鈴響起時,傳感器小燈亮起,只有將它浸入水中,傳感器小燈才會熄滅,鬧鈴終止。相信大家在拿著它四處尋找水源的時候,自己也已經清醒了許多。
在屏幕上觸摸世界
富士通公司最近展示了一款“觸覺”平板觸摸屏,通過在觸摸屏中應用超聲波振動層,來模擬物體觸感。
比如,當屏幕上顯示鱷魚時,用手觸摸鱷魚皮膚的位置,就能感受到類似鱗片的粗糙觸感;在屏幕上彈鋼琴,那種鍵起鍵落的觸感也能夠很好地模擬出來。這就意味著,未來的手機、觸摸屏電腦甚至電視,都能夠實現觸感體驗。當然,這種技術也能夠有效增加游戲和應用的體驗。
“宇航服”人造衛星
“宇航服”人造衛星其實是一個攜帶許多傳感器的“航天器”,該宇航服在2001年被送至國際空間站。這是一件由俄羅斯制造的“奧爾蘭-M”宇航服,雖然是一件“舊款”的宇航服,但仍然可以進行艙外行走,并在任務結束后被改造成一顆“宇航服”人造衛星,目的是收集一些關于空間環境的信息,并參與科普教學任務等。
該計劃的構思來自對接近使用壽命的宇航服進行再利用,使得這些空間站上的物件可重新發揮出應有的效用,不僅可對近地軌道環境進行調查,還可以與一些愛好者進行互動,比如無線電愛好者可通過調頻接收到“宇航服”人造衛星所發出的信號。
9000年的面具
每逢萬圣節或假面舞會,不少人總會戴上面具。日前一批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面具現身,這些面具全部在耶路撒冷被發現,如今已經有9000歲“高齡”。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古老面具應該是在同一個地點打造的,位置為靠近耶路撒冷的山上和荒原,是古代人類由狩獵向農業社會過渡時期制作的。面具上有圓圓的
眼睛,突出的眉骨和牙齒,呈現出的是當時文明的一種儀式,像是為了表現死去祖先的靈魂和精神。
3萬年前的病毒
最近,科學家成功復蘇了一種冰封在永凍土中長達3萬年之久的巨大病毒。實驗發現,這種病毒對宿主仍然具有感染能力,但對人類無害。
這種病毒長1.5微米,甚至比一些細菌還要大,是迄今人類發現的最大病毒。它包含有500個基因,相比之下,普通流感病毒僅含8個基因。科學家是在俄羅斯東北部采集的永凍土樣本,并在其中發現了這種巨大病毒,那里的年平均溫度為零下13.4攝氏度。放射性同位素測量表明,這里采取的土壤樣本年齡已有3萬多年,當時猛犸象和尼安德特人還生存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