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腳球超棒
火熱勁爆的世界杯盛宴,誰會是為它開第1腳球的人呢?如果一切順利,那么這第1腳球將由一個下肢癱瘓的少年來踢。這怎么可能?世界上最先進的神經操控外骨骼設備會幫他來完成這一動作。
這個名為“Walk Again Project”的項目可以通過最新技術來幫助癱瘓病人重新站立或活動起來。這個控制過程由一個頭戴式的設備檢測腦電波的活動模式來完成,腦信號將被無線發送到穿戴設備內置的一個計算中心上,隨即可以轉換成相應的動作。為了有更好的運動感覺,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外骨骼設備的內部安裝了傳感器,收集觸覺、溫度以及外力信息,并將這些反饋信息通過一個視覺顯示器或振動電機傳達給穿戴者。這樣,癱瘓病人就能真正感受到外骨骼如同身體的一部分。
全天候的“桑巴榮耀”
巴西世界杯的官方比賽用球名叫“桑巴榮耀”!由于使用了先進的球膽和球胎技術,“桑巴榮耀”能適應硬地、人造草皮和天然草皮3種類型的場地,而且在雨雪天氣、不同溫度與不同海拔這些特殊條件下也“發揮”正常,保證彈跳高度在135~155厘米這一范圍內。“桑巴榮耀”采用6塊相同的十字形球面拼塊形成了與以往不同的表面結構,使足球具有獨特的對稱性,能為球員更好地提供控球、觸球的穩定性。而且“桑巴榮耀”的吸水率極低,一般標準足球的吸水率最多不超過10%,而“巴西榮耀”竟然達到了不可思議的0.3%,看來在多雨的巴西踢球,“桑巴榮耀”將完全不會“拖泥帶水”。
門線上的公正
足球歷史上,因為“門線懸案”而引起的爭議不在少數,就連世界杯的賽場上也不例外,其中影響程度最大的就是1966年世界杯決賽上赫斯特的那粒進球,至今也沒人能搞清足球究竟是否完全越過了門線,成為了著名的“世紀懸案”。在南非世界杯上,蘭帕德在英格蘭隊和德國隊的巔峰對決中打入了一記世界波進球,通過慢鏡頭回放,球迷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足球整體越過了門線,但是主裁判卻將此球判為無效,“三獅軍團”也最終遺憾出局。
如今,球員們再也不用擔心出現“命懸門線”的情況啦!因為在巴西,國際足聯將正式采用門線技術系統,而且其中的“鷹眼”和“進球裁判”這兩種方案還能互為補充呢!
“鷹眼”的主要原理是通過不同方位的7臺高速攝像機進行拍攝,通過計算,能夠很快得知足球到底有沒有過線,此項技術已經在板球和網球中廣泛運用。
“進球裁判”系統則是基于磁感應,它將一個能發射電磁波的裝置安放在足球內部,同時通過門框上安裝的微弱磁力系統判斷球到底有沒有過線。
兩種高科技系統唯一相同的特點,就是都能在1秒鐘內判斷出結果,并通過發射器將結果發送給裁判員,方便“綠茵法官”做出最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