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對十二生肖一定都非常熟悉吧,按照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排列。但是讓人不解的是,生活中很常見的貓為什么沒有在其中,關于這個問題,流傳最廣的有一個小故事。
很久以前,大森林里召開選舉十二生肖的活動,規定:在明天早上最先到達溪水邊的十二只小動物就會被選入十二生肖。貓和老鼠住在一起,而且是好朋友,貓告訴老鼠明天早上叫它起床,老鼠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老鼠起床很早,怕貓超過自己就沒叫貓。路上遇到了牛,老鼠看見牛走路很快,于是,老鼠說要坐在牛背上給它唱歌,牛答應了。快到溪水邊時,老鼠突然跳到了牛的前面,成為了第一名。貓睡醒后知道了事情經過,從此非常恨老鼠,見到老鼠就要抓。
當然,這是人們虛構出來的童話故事,那十二生肖里沒有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國出土的一枚古錢幣終于開啟了這個謎題。這枚錢幣是南北朝時期使用的叫“永通萬國”幣,看正面,考古人員本來認為它只是一枚普通的錢幣,可是當翻轉到錢幣背面,他們驚奇地發現,上面活靈活現地印著十二生肖。這一發現證明了,從南北朝時期,已經開始有了十二生肖。
事實上,貓這種動物在我國出現得比較晚,遠古陶器、玉制品、青銅器、陶俑上都沒有出現貓的圖案,我國最初的辭書《說文解字》和《爾雅》中,也沒有提起貓,直到東漢時古畫像、古墓中才出現貓捕鼠圖。
據確切考證,我國的貓來源于印度的沙漠貓,印度貓進入中國大約始于漢明帝后。因為那時,中印交往因佛教變得頻繁起來,貓是通過僧侶帶過來的,在我國不斷繁衍下去。后來文人的詩詞中才出現了貓,但也不是直接叫貓而叫“貍奴”,如李商隱的“鴛鴦瓦上貍奴睡”,就是在說貓。
大家現在明白了吧,這枚錢幣告訴我們,十二生肖確定下來的時候,貓根本還沒有進入我國,沒有貓人們當然不知道它為何物,因此也就不會在十二生肖中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