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菠蘿成熟上市了。超市、農貿市場、水果攤到處都擠滿了買菠蘿的人。
【開門見山,直接介紹買菠蘿的原因,引出下文。】
那些成熟的菠蘿頭戴綠色“皇冠帽”,仿佛成了“水果之王”。她的全身黃澄澄的,上面鑲嵌著無數閃閃發光的“黃寶石”。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老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擠進人群也買了一個,讓我嘗嘗鮮。
【小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將菠蘿葉比作皇冠帽,菠蘿身上的凸起比作黃寶石,既形象又生動。】
回到家,老爸把菠蘿洗了洗,又把菠蘿切成片兒。我連忙拿起一片往嘴里塞。“噗——”我吐了吐舌頭,“真澀!哎呀,我的嘴巴好麻!”我趕緊含涼水漱口。
【小作者連用“塞”“吐”“含”等動詞,將自己迫不及待想吃菠蘿的心情刻畫出來。】
爸爸把菠蘿浸泡在鹽水里,我連忙阻止:“你怎么能把菠蘿浸泡在鹽水里呢?”爸爸笑了笑,不作聲。我又說:“應該放在糖水里,菠蘿才甜呢。將菠蘿浸在鹽水里,菠蘿不就變咸了嗎?”
爸爸神秘地說:“20分鐘后你再來嘗嘗吧,一定會給你驚喜的!”我半信半疑。
【小作者認為要想讓菠蘿更甜更好吃,應該浸在糖水里,而爸爸卻將菠蘿浸泡在鹽水里,設置懸念,讓小作者產生疑惑,也勾起了讀者的興趣。】
熬過了這漫長的20分鐘,我迫不及待地來到廚房,拿了一片菠蘿,輕輕咬了一口。“啊,酸溜溜、甜津津的,真好吃!”我張大嘴巴一口吃下一大片。我邊吃邊想:為什么菠蘿浸泡在鹽水里,就會香甜可口呢?我問爸爸這是什么原因,可爸爸說:“這個嘛,具體原因我也說不清楚。”
【小作者邊吃菠蘿邊產生思考,菠蘿為什么浸在鹽水里反而更甜呢?激發讀者共同去探究的欲望。】
但是我不甘心,鬧著要爸爸去書房查閱資料,爸爸拗不過我,終于答應了。
【“鬧”“拗不過”等詞語的準確使用,使一個活潑、好學、愛鉆研、愛撒嬌的形象被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
來到書房,我們倆一同栽進書的海洋。突然,我看到《博學天下植物樂園》這本書,里面好像有這方面的內容。爸爸也湊了過來,邊看邊解釋給我聽:“原來菠蘿中含有一種叫菠蘿酶的物質,它對口腔黏膜和嘴唇有刺激作用。所以你剛才嘴唇有麻麻的感覺。而鹽水對菠蘿酶有抑制作用,所以用鹽水浸泡過的菠蘿吃起來,才會香甜可口。”聽了爸爸的介紹,我茅塞頓開。
看來,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只要做個有心人,一定會有更多奧秘被你發現。
【小作者在文章結尾簡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中心:生活處處有學問,只要做個有心人。升華了主題。】
教師總評:小作者詳細敘述了自己買菠蘿、吃菠蘿、發現菠蘿中存在的奧秘的過程,揭示了“生活處處有學問,只要做個有心人”。全文比喻、擬人等手法的恰當運用,使描寫更加栩栩如生、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同時也刻畫了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敢于質疑、勇于探究的孩子形象。
指導教師:高新生 插畫:林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