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不是裝飾品。”
“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保證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力。”
“我們要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
這些話實在而意義深遠,一語中的,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相關表述有很多,是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兩個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的。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兩個重要講話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這艘巨輪指明了航向。其中多處表述,筆者理解,強調了兩個字:落實。
憲法規定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重在落實,這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這是一個新的、偉大的歷史起點。各項工作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定力和成效暖了人心,全面深化改革真刀真槍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蹄疾步穩。重要的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沖破思想觀念障礙、與時俱進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必將有力引領中國政治制度堅持、完善和發展。因此,人大制度的落實必將上一個新臺階,人大工作必將全面向形式主義宣戰,進入“新常態”。換句話說,人大開會“吃饅頭、舉拳頭”,人大工作“多做沒意思,不做不好意思,做做意思意思”,諸如此類被有些人認為“正常”的現象,終將不再“正常”,“人大是橡皮圖章”之說終將銷聲匿跡。
人大工作“新常態”,首要的是更重視問題導向,按照黨的要求、人民要求、法定職責要求、時代要求,對照查找不足,大力改進工作。筆者認為“新常態”至少有如下特征。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將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一是按照依憲治國、依憲執政要求,人大將建立完善相關制度,擔負起憲法監督責任。二是人大常委會黨組、黨員代表貫徹黨的主張的制度,向黨委反映民意、提意見建議的制度,黨委對人大意見建議處理、反饋的制度將更完善。人大不僅在黨委決策機制中,而且會在“發現和改正失誤和錯誤的機制”中更好發揮作用。按照“要支持和保證國家政權機關依照憲法法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要求,黨和人大的關系將更規范,人大積極主動性、獨立責任性等將提高。三是人大將圍繞“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加強研究,推動人大制度與時俱進,增強說服力等。
馬克思說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由此,在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人大將更致力于通過依法履職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打造“關權力的籠子”,推進法治反腐。至少在一定時期內,立法方面,立法修正案程序啟動、法規草案退回修改、擱置審議等可能更多被“激活”。監督方面,質詢、特定問題調查、撤職、罷免、撤銷下級人大和本級政府不適當決定等可能更多被“喚醒”;有可能推動建立預算編制和執行公開機制,代表聯名提出預算草案修正案的做法可能推廣,預算監督可能走向日常化,更多借助專業力量。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行使會明顯增加,重大事項范圍界定將更為明確。人事任免和選舉工作將更突出公平競爭,與黨委組織部門溝通更加制度化,“官場逆向淘汰”現象被“逆襲”為“正向淘汰”。
衡量人大工作實效標準體系將建立,形式主義“水分”將被“擰干”,審議辯論機制將建立,“辯論得面紅耳赤”將不是新聞。
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將更具操作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公民對人大和代表的批評權和建議權,以及選民或選舉單位對自己選出的代表依法罷免權會得到充分、有效、及時行使。
公開的“陽光”將照進法定例外的每個角落,國家的主人翁可以輕松便捷地了解公仆們包括人大和代表是怎么代表自己的。
總之,人大實至名歸,通過依法履職更為公平公正地調整利益關系,讓人民從受益中培養、增強法治信仰,感受到自己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感受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從而真正以主人翁心態,在黨的領導下堅持、完善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人類文明作貢獻。
“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