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學(第2版)》
王清秀/著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上下兩編詳盡地闡述了我國的人大制度。上篇“人大制度”具體包括人大制度概述、人大制度理論支撐、人大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人大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是權力配置制度、選舉制度等;下篇“人大組織”中,介紹了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機構、選任制度、議事制度、立法制度、決定制度、監督制度和財控制度。
《理論的邂逅》
周曉虹/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社會學學科分類中,有關宏觀和微觀,或結構與行為的劃分最為常見。這一傳統分野,決定了社會學家是將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行為或所謂“人性”之上,還是放在結構或所謂“社會秩序”之上,是認為人性構成了社會秩序的基礎或不斷建構著社會秩序,還是社會秩序派生或不斷塑造著人性。作者從社會學起步,踏入以人性或社會行為研究為對象的社會心理學領域,近30年來在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撰寫了一系列理論文章,從理論、歷史、流派等向度對這一學科的宏觀與微觀或結構與行為兩個面向做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尤其為中國大陸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的確立和發展做了系統而長期的發聲。
《居住的政治》
郭于華,沈原/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書以一種實踐社會學的基本立場,即強調將社會事實看作一種動態的實踐過程,將“居住”視作中國社會轉型的重要內容,并力圖將其提升到“居住的政治”這一高度來解析其中國家、市場與社會的復雜互動關系以及其內在的機制與邏輯。在此意義上,本書也可作為從微觀社區開始對中國住房商品化改革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后果的社會學考查與評估。另外,本書還引入了公民權理論、行動社會學理論等新的理論視角,力圖對以往大部分研究主要停留于社會運動范式有所超越,進而更加有助于揭示當前城市業主維權與社區建設的本質意義所在。
《論妥協》
(英)約翰·莫雷/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妥協向來是個有趣而重要的話題,是自由主義的主要觀點之一,即有商量、有退讓。人們在運用各種適應環境、處事交往、從眾妥協的技能時,受到一些理由的限制。《論妥協》以簡略而直接的方式,討論這些限制。如今,絕大多數人都接受了這樣的原則:人有權自由思考和獨立行動,在運用理性時不過分敬畏權威,在決定生活方式時不盲從習俗。那么,當天平的一端是實際的便利或流行的偏見而另一端是真理時,我們應當怎樣權衡,作出多大程度的讓步?當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感情和信念來選擇、表達或行動的時候,應在什么程度上容許多數人的感情和信念影響自己?即時的效果和普遍的可行性,是檢驗一項政策本質的主要標準嗎?
《城市化的中國道路》
賀雪峰/著 東方出版社出版
城市化儼然已成為中國改革與發展中的關鍵詞,它一頭連著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另一頭連著經濟轉型和就業。因此,中國城市化道路的選擇,是事關國家發展道路的戰略問題。遺憾的是,由于概念、意識形態以及少數人利益的遮蔽,中國城市化正走向激進。本書試圖在尊重歷史與國情的基礎上,從另一個視角觀察、解讀中國城市化的真實現場及其背后的制度安排,提出一條保護農民返鄉權利,避免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穩健的城市化道路。
《互聯網時代:追尋金融的新起點》
雷 曜,陳 維/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在中國,金融行業似乎在一夜之間就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以支付寶為代表的電子支付挾電子商務之威,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幾乎是被龐大的快遞隊伍“送貨上門”。經過兩年時間的不斷升溫,P2P、“寶寶”們強勢介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向傳統金融業提出了挑戰,而最高決策層和以各大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業都積極進入這一領域予以回應,其互動發展給業界提供了熱絡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