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鑒》-書的著作權被嫁接給曾國藩,目前并無多少異議,檢索“讀秀”圖書數據庫及中國國家圖書館圖書目錄等目錄數據庫,可得署曾國藩著的各種《冰鑒》圖書有百余種,北京出版社2004年出的《曾國藩全集》甚至將其收入第19-20卷中。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冰鑒)注評》一書前言所說:“然一九四九年之后,它在中國大陸幾近絕跡?!辈楦鞣N書目,1949~1994年間中國大陸確無《冰鑒》出版記錄,而1994~2013年間出版的《冰鑒》則只有個別不署曾國藩原著。
對于《冰鑒》的作者是否是曾國藩的問題,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人提出質疑,黃溶(1890-1937)所著《花隨人圣庵摭憶》中即有《(冰鑒>托名曾國藩》一篇云:“意城事跡,《清史稿》附筠仙傳中……文正衡人,頗有特長,然間亦有以臆測者,不盡吻合。近人乃有以古相書《冰鑒》,傅以文正名,號為遺著,不知此書道光間吳荷屋已為鋟版?!保ㄉ轿鞴偶霭嫔?,1999年,第1010頁)岳麓書社版《曾國藩全集》的整理成員之一成曉軍教授在《(冰鑒)的作者是曾國藩嗎?》一文中也提出質疑:“遍查曾國藩遺留下來的數百萬字的日記、家書和信札,沒有一處談到《冰鑒》的寫作。”“盡管曾國藩有一套獨特的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方式方法,但并不等于曾國藩是一個相學家,并不等于曾國藩一定寫了《冰鑒》這本書?!保ā段氖冯s志》,1997年第1期)
近年常峰瑞先生在其評點的《冰鑒》相關書籍中也談到了這個問題,如他接續前面兩位的觀點來推斷此書作者不是曾國藩,并根據《蔣氏王朝興衰史》-書(按:此書版本不明)所述認為那個將《冰鑒》作者說成是曾國藩的人可能與蔣介石身邊的人有關。
就目前所知,只有上述黃濬、成曉軍、常峰瑞三位就此問題做過專門研究,不過或許是由于資料的闕如,他們沒有做更為深入的探討。
筆者近期獲得了從清代到民國期間的幾種木刻本、木活字本、石印本和鉛印本《冰鑒》版本信息及相關資料,因此想從《冰鑒》一書本身出發來進一步考證其作者非曾國藩的問題,并試圖還原此書的作者被嫁接給曾國藩的歷史過程。
《青鶴雜志》1937年第12期(5月1日出版)收錄有《冰鑒七篇》,書名下署“湘鄉曾國藩遺著”,這是筆者所見最早署為曾國藩所著的出處。但從該書兩篇序言所述,可知當時尚屬推定,并非定論,如張元祜在序言中說:“湘鄉相國嘗謂吳南屏先生敏樹、郭筠仙先生嵩燾日……相國耆學,諸子百家無所不窺,乃日不信書,信運氣,則是七篇,益信為相國所著。誡子不刊遺稿,同治之季,傳忠書局開雕文正全集,搜檢求闕齋中,必以是七篇涉于雜家者流,暫置未刊?!蓖跤砬f在第二篇序言中也做類似推測:“冰鑒七篇,曾文正公著,全集未刊,殆以為讖緯學說,非關世教歟?”
1934年9月,上海的求古齋書局影印出版了王念慈(名屺)手抄《冰鑒七篇》(石印本),該書封面題為“曾文正公鑒定冰鑒七篇”,版權頁也明確標明:“鑒定者清曾文正公。”其書前有眾多當時名流題詞,如趙罷壑題:“冰鑒七篇,湘鄉曾文正公推重,為相術圭臬,世無刻本。茲為念慈老友手鈔屬題.時癸酉趙雲壑書。—而鄭逸梅則在一篇名為《觀平泉書屋遺物記》的文章中詳述了王念慈抄印此書的情況:“念慈除書畫外,更擅相人術,為談相書中以冰鑒七篇,最為精辟入理,是書不著撰者姓氏,為不傳之妙笈,湘鄉曾文正公推重是篇,稱為相術圭臬,不可不讀之書。念慈于無意中得其抄本,以半被蠹魚所蝕,遂親加校讎,并錄全章,付諸石印,以免散失。”(《申報)),1935年4月19日第14版)王念慈所得抄本原件應該是傳自謝宗蘊抄本,因該本未有謝宗蘊書跋一篇,云:“今冬于歸錢塘沈氏,見藏書中有此書,系夫子所手鈔者也。喜而讀之,始知世無刻本。乃收錄一通,以呈吾父……文正公視為切要之書也。古虞謝宗蘊跋于詠絮室中。”按謝宗蘊乃是風水大師沈紹勛(1849 1906,字竹礽,著有<沈氏玄空學》等)之續妻,謝宗蘊之父乃是同治初年安徽廬江縣典史謝來(王+榮)(號佩三),謝宗蘊早卒,著有《相法摭言》等。
《青鶴雜志》所錄與求古齋書局影印兩種《冰鑒》已向我們展示了此書從“曾文正公鑒定”到“曾國藩遺著”的演變過程,前后只有三年時間。而黃溶的那段文字應該是針對1937年5月1日《青鶴雜志》所錄《冰鑒》文本寫的,因為其文中提到郭嵩燾(筠仙),且黃是在該年8月26日作為漢奸被槍決的(都寒:《漢奸黃溶及其“漢奸考”》,《大風》,1939年第46期)。
前兩種《冰鑒》中均談到此書以前沒有刊行傳世,按黃濬所述“道光間吳荷屋已為鋟版”已明確指出此書在清道光年間就已有刻本了。
黃濬所述刊本,屬于純粹相書,亦名《神骨冰鑒》《秘傳神骨冰鑒》,其七篇內容與前述《冰鑒》完全一致。據筆者所見,《冰鑒》舊刊本至少有以下這些:道光九年南海正文堂刻本(香港中文大學藏、中山大學藏)、廣州拾芥園本(中國人民大學藏)、光緒九年五月羊城點石書局縮影南海吳氏筠青館秘藏本、民國8年活字本。另外還有民國時期的其他石印本,不在考察之列。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冰鑒》 -書為著名歷史學家張星烺遺囑所贈,書內鈐有其父張相文圓形名章一枚(朱紅),應是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的舊藏。按此書的書名頁題“秘傳神骨冰鑒”,下有“南海吳榮光署檢”,并鈐有“吳榮光印”方形名章一枚(黑色),書名頁的背面題“廣州省城雙門底下街拾芥園開雕”。書末欄框外有“東省西湖街正文堂刻”,據《廣東省志·出版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9頁)載,拾芥園、正文堂兩家書坊均位于廣州市,而拾芥園則始于道光九年。(林子雄:《近代廣東圖書出版概述》,載《嶺嶠春秋:嶺南文化論集2》,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65頁)
此文未有吳榮光跋文一段,其文日:“余家有《冰鑒》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無刻本,恐其湮沒也。觀人之法,孔有焉度之辭,孟有眸子之論,圣賢所重,吾輩其可不知乎?此篇固切于用,非同泛書,亦兼賞其文辭云爾。南海吳榮光荷屋氏并識?!毕骡j有“吳榮光印”方形名章一枚(黑色)、“荷屋”方形印章一枚(黑色)。吳榮光(1773-1843)原名燎光,字殿垣,號荷屋,室名筠青館,廣東南海人,嘉慶四年進士,累官至湖南巡撫署湖廣總督,是著名的收藏家,有賜書樓藏書萬卷。
在吳跋之后還有一行文字:“道光己丑歲仲春香山曾大經綸閣氏書”,下鈐“曾大經印”方形名章一枚(黑色)。按:曾大經此人情況不詳,查《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六)》一書(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70~374頁)中有道光十九年林則徐奏折一份,其中提到道光十年有曾大經控告樊昌(澳門縣丞衙役)包私勒賭一案、勒詐鄭玉饒糊(香山人)被控一案,從時間和地點來看,此案中曾大經與香山曾大經應是同一人。
綜合拾芥園、正文堂兩家書坊情況及吳榮光跋文、曾大經書記,基本可以確定此書在道光九年(1829年)就已刊刻傳世了。而據曾國藩(1811-1872)年譜載,道光九年曾國藩才十九歲(虛齡),正在竹亭公塾館中習舉業,所以確無可能撰著《冰鑒》一書。
《冰鑒》的作者到底是誰?以上所述刊本中并無記載(署曾國藩的除外),筆者所見僅有一種署有作者信息:民國29年(1940年)刊本《冰鑒淺注》,其書署“羅真人著,高密劉鴻鈞星臺淺注”,劉序云:“《冰鑒》七篇,真人羅祖所著,湮沒久矣。曩客琴島趙罕言一鈔本……己卯秋劉鴻鈞書于濟南四不可齋?!眲Ⅷ欌x為山東高密人,1911年辛亥革命時,在高密響應宣布獨立,1948年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至于羅真人,是傳說中的神仙,《水滸傳》中有“李逵斧劈羅真人”一回,《神相全編》一書有《羅真人相賦》一篇,《冰鑒淺注》當是借此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