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不斷深入,城鄉規劃部門的職能定位與城鄉規劃行業發展必須盡快順應這種戰略性轉變的要求。
【關鍵詞】城鄉規劃;改革
引言
甘肅省國土資源規劃研究院成立于1989年,縣級建制,屬甘肅省國土資源廳直屬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全省國土資源調查、規劃、管理和合理利用等技術保障和科研服務工作。2007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具有全國測繪甲級,土地規劃甲級等7項資質。截止目前,共有職工153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1人、后勤服務人員32人。專業技術人員中教授級高工及高級工程師共9人,工程師28人;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55人、本科學歷43人。有1人入選省555專家人才庫。專業齊全,技術力量雄厚。
1.城市規劃管理的概念
城市規劃管理,是城市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等管理工作的統稱。
城市規劃管理包括城市規劃編制管理、城市規劃審批管理和城市規劃實施管理。城市規劃編制管理主要是組織城市規劃的編制,征求并綜合協調各方面的意見,規劃成果的質量把關、申報和管理。城市規劃審批管理主要是對城市規劃文件實行分級審批制度。城市規劃實施管理主要包括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建設工程規劃管理和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管理等
2.城市化戰略和村鎮建設問題
城市化是一個地區的人口在城鎮和城市相對集中的過程。城市化也意味著城鎮用地擴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農村地域的擴散過程。城市化率水平通常以城鎮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來定量表達。大城市到小城鎮必須形成一個城鎮體系、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才能實現我國整體的現代化。不同等級城鎮承擔著不同的職能,提供不同等級的社會服務,這就是建立完整的區域化的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區域化的基礎設施,避免重復建設。農村城市化,除少數鄉村發展為城鎮外多數乃是農村。農村城市化,如果這個“城市化”被理解為要有城市物質文明,那是對的。但常被誤解為要有城市的大馬路,高樓大廈,這在不少村鎮中屢見不鮮。為了避免誤解,準確的提法應是農村現代化。這和十五屆三中全會的“農村現代化”的提法相一致。農村由于規模小,它不可能配置完備的公共服務設施,但可依靠發達的交通網,就近享用城市的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時,正因為規模小,就更容易親近自然,和大自然交融,這樣就既可有大城市的現代化文明又有大城市所沒有的自然環境。
3.科學的決策和城市規劃管理
3.1這首先就是要松綁,也就是職責范圍內想做的事,基本上應有權去辦。這就要求在體制改革重組中,必須將注意力集中于任務、職責范圍的科學界定。條塊問題的解決,不是簡單的以條為主,還是以塊為主,或條塊結合能決策的,而應當研究管理對象特性,界定管理對象的內容和職責范圍,才能確立其體制和機構。城市是個復雜的巨型系統,它必定存在著等級結構,因此城市管理必須分級。分級管理和管理權下放是有本質區別的,分級管理關鍵是下級應向上級負責,而上級要對下級的管理實行監督;規劃管理權的下放則是意味著由下級負責,規劃管理主要是向同級政府負責,同級政府對規劃管理實行領導與監督,事實證明這種分級管理、權力下放,往往造成為局部利益而犧牲整體利益的后果。條塊問題是體制改革中的關鍵,應以管理對象為導向,確立相應的體制。根據建設管理領域的特點,越高層次的子系統,越要制定宏觀的政策和發展規劃,推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因其專業性較強,所以應以“條”為主。而“條”間的協調是非日常性的,是周期性、階段性的,這應由上級領導負責條間的協調。而低層次的子系統的管理對象則具有明顯的屬地特征,協調則是日常性的,所以應以塊為主。進行有效地組織管理才能有效克服推諉、扯皮,而實現高效化。
3.2建設城市實現規劃目標就必須經營管理今天的城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城市的資源由國家統一配置,生產由國家統一調度,財政由國家統一分配,人才由國家統一培養,城市的公共物品、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供給也均由國家統一承擔。政府只有建設管理城市,沒有經營管理城市概念。城市建設強調城市基礎設施的福利性、公益性;重視建設,忽視經營,政府只是把自己看作城市建設和投入的主體,而不是經營的主體;把城市作為單純的投入對象沒有當作可供開發利用的巨大資源。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政府的職能隨著轉變。同時,政府應利用由國家壟斷的公共資源,如土地、水等對市場實行宏觀控制,從包攬一切的全能政府,變為有限政府,許多事務從政府內部管理轉為外部的市場運作。但城市的公共物品、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供給仍然是政府的主要責任調控。城市經營的主體是城市政府,客體是城市資產,城市經營既有政府行為,又有市場行為。 市場是有缺陷的,因為市場的外部效應,私人利益和社會效益往往不一致,可能導致環境惡化、交通阻塞等城市不經濟現象,由于公共產品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因此市場不會主動提供社會的公共產品,而且還要保證服務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基本公平,例如向困難群體提供公共產品,通過社會再分配等,彌補市場經濟的自發缺陷。
4.城市規劃管理問題的解決措施分析
4.1建立健全規劃法規體系
要節制規劃許可自由裁量權,使它符合法律、法規、城市規劃、技術標準、設計規范,遵守法定程序,嚴守“合理性”原則,就必須使規劃編制工作不斷創新和完善,規劃技術性規范更加充實和嚴密,逐步推行城市規劃編制和審批法制化、城市規劃技術標準法制化。在規劃的立法中要建立起規劃審批與法定規劃、法定通則的羈束性聯系,使城市規劃、技術標準和我國有關城市規劃的法律、法規、規章相銜接,最終組成一個嚴密的管理體系,從而使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和法制化。
4.2 建立規劃委員會制度,健全規劃決策機制
定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是一項經常性的不間斷的長期工作,要保證城市規劃能夠順利實施,各級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就必須將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工作作為城市規劃管理工作一項重要內容抓緊抓好。
4.3 提高規劃管理行政人員的業務素質
城市規劃管理是確保城市規劃落到實處的管理工作,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是要具體操作的,必須提高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保障制約制度切實發揮作用。
5.結束語
政府職能轉移到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調動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政府應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規等為規范市場和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而服務。
參考文獻
[1]徐善登.公民參與與城市規劃公共性的實現[J].廣西社會科學. 2009(09)
[2]張同升,劉長岐.快速城鎮化發展背景下的中國城鎮規劃問題[J].城市發展研究. 2009(08)
[3]張同升,劉長岐.快速城鎮化發展背景下的中國城鎮規劃問題[J].城市發展研究.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