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灌注樁的成樁施工工藝,分析了鉆孔灌注樁技術的質量控制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基礎;施工
鉆孔灌注樁作為一種基礎形式,以其承載力大、穩定性好、適應性強、成本適中、施工簡便、沉降量小、受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高低的影響較小等優點,在處理一些特殊地基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由于鉆孔灌注樁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進行的,其施工過程無法觀察,成樁后也不能進行開挖驗收,施工中,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嚴,就可能出現孔底沉泥、縮頸、夾渣、斷樁等,造成質量事故。因此,如何嚴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確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成為重點。
一、施工工藝
平整場地→泥漿制備→埋設護筒→鋪設工作平臺→安裝鉆機并定位→鉆進成孔→清孔并檢查成孔質量→下放鋼筋籠→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護筒→檢查質量
二、場地清理
施工之前,必須對房屋建筑施工現場進行清理,特別是應把樁基表面雜物清除,并對施工場地進行夯實,保證其密實度符合樁基施工要求。
三、泥漿制備
在測定泥漿材料性能的基礎上,及時試配泥漿的最佳配合比;新制備的泥漿進行第一次測試,使用前進行一次測試,鉆孔過程中測試一次,鉆孔結束后在泥漿面下1m及孔底以上0.5m處各取泥漿樣品測試一次,回收泥漿后、泥漿處理后各測試一次;施工期間護筒內的泥漿面應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清孔過程中,應不斷置換泥漿,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澆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內的泥漿比重應<1.25,含砂率≤8%,粘度≤28s。
四、護筒的開挖和埋設
護筒埋深在回填土里,四周及底部用粘土回填,并搗實,嚴禁護筒底漏水,要求護筒中心與樁位必須對中、水平、穩固,保證天架中心、轉盤中心與樁位中心“三點一線”。
五、鉆機安裝與定位
鉆機的安裝最關鍵要“穩”,若施工地基底層較軟或有坡度的話,可采用推土機把地基推平,用鋼板或枕木鋪設加固。鉆孔機的合理定位與正確安裝能夠有效預防樁位的傾斜。對有鉆塔的鉆孔機,利用鉆機動力與附近地籠配合,使鉆桿移動定位,利用千斤頂將機架頂起,使起重滑輪、鉆頭(固定鉆桿卡孔與護筒中心在同一垂線上,以確保鉆機定位的準確性與垂直度。
六、鉆進施工
鉆進施工過程中速度應從慢到快、力度應由小到大的鉆進,且維持鋼軌的穩固平直。并應用沖洗液循環系統,以正循環的方式進行鉆孔,并在鉆孔之前注入清水,不能使原土形成漿液,也有利于控制孔口泥漿比重,從而在保證孔壁穩定的同時保證不會塌孔。此外,在下鉆時應嚴格控制泥漿泵啟動的時間,大約在鉆頭距離孔底50mm~80mm時方能啟動,最好讓沖洗液先進行循環約2min再將鉆機啟動則更好,并在鉆進過程中嚴格控制鉆進速度。
七、清孔
當鉆機的鉆孔已經達到圖紙規定的深度要求后,在成孔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要立即進行清孔的工作。在進行清孔工作時為了防止鉆孔塌陷要使得孔內的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至少1.5m以上。對于清孔主要有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清孔的速度一定要快,因為停頓的太久會使得沉淀的厚度增大,泥漿的鉆渣沉淀增多;第二,要對孔內的泥漿性能指標和孔底的沉淀厚點進行檢查,如果超過施工規定的要求就要進行再次的清孔工作,直到符合施工要求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施工;第三,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用加深鉆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工作。
八、鋼筋籠的制作和吊放
鋼筋籠制作前,首先在監理工程師的見證下要把進場的鋼材送檢,檢查合格后再按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驗收鋼筋的直徑、長度、規格、數量和制作質量。在制作及驗收中,還要特別注意鋼筋籠的吊環長度能否使鋼筋準確地吊放在設計標高上。這是由于鋼筋籠吊放后是暫時固定在鉆架底梁上的,吊環長度根據底梁標高的變化而改變,為了確保鋼筋的埋入標高滿足設計要求,應根據底梁標高逐根復核吊環長度。在鋼筋籠吊放過程中,應逐節驗收鋼筋籠連接焊縫的質量,對質量不符合規范要求的焊縫、焊口則要進行補焊。同時,要注意鋼筋籠能否順利下放,沉放時不能碰撞孔壁。當吊放受阻時,不能加壓強行下放,以免造成坍孔、鋼筋籠變形等現象,應停止吊放并尋找原因,如因鋼筋籠沒有垂直吊放而造成,則應在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造成的,則要求進行復鉆糾偏,并在重新驗收成孔質量后再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接長時要加快焊接時間,盡可能縮短沉放時間。
九、混凝土灌注
在混凝土拌制之前,對拌制用水進行水質化學分析。安放的導管通常用厚度約為3mm的鋼板,并將其卷曲,再經過焊接而成。導管直徑應根據灌注樁樁長和樁徑以及一定時間內經過的混凝土數量而確定,通常>250mm。基于運輸和拆裝方便的前提下確定導管的每一分節長度,并對導管連接處進行焊接。導管入孔時,必須保證導管絲扣連接的周正嚴密、密封新能優越。為了有效預防出現跑管而損害鋼筋籠的情況,導管應與樁孔中心位置相對準,并盡可能的居中。
澆筑混凝土時,首批混凝土的澆筑極為重要,澆筑數量必須滿足導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的需要,必須預先計算好。在灌注混凝土時,為了便于澆筑混凝土能夠擠排底部泥漿,導管底部至孔底應有250~400mm的空間。在儲存首批混凝土時,導管內預先安設隔離球閥與孔內水和泥漿隔離開,隨著混凝土的下落,隔離球閥隨著徐徐下落,當首批混凝土儲存量滿足要求時,剪斷捆綁球閥的鉛絲,使球閥與混凝土一起下落孔內。澆筑開始后,連續地進行,并盡可能縮短拆除導管的間隔時間。當導管內混凝土不滿時,要慢慢地澆筑,防止在導管內造成高壓空氣囊。此外,在澆筑過程中,要經常探測井孔內混凝土面位置,及時調整導管埋深,導管埋深應在混凝土頂面以下2m。當井孔內泥漿溢出時引流至排泥溝內,保持場地清凈。
按照規范要求,基樁頂部超澆lm高,采取混凝土面與護簡澆平后繼續澆筑,讓頂部夾泥、質量不好的混凝土溢出護簡,露出新鮮混凝土后即可結束澆筑,拔出護簡,清理工作面。
十、導管抽出
澆灌完畢,應立即抽出導管,導管抽撥時應緩慢地旋轉進行,不得猛抽。為了便于下次使用,抽出的導管必須及時清理。
十一、樁體檢驗
樁體檢驗工作是一個比較好能夠實現觀測樁體是否達到工程質量要求的一項工作。通常在灌注工作結束后7-9d,組成技術團隊對鉆孔灌注樁進行科學合理的檢驗,利用專業的儀器設備檢查鉆孔孔洞內是否存在破損、斷裂、混凝土質量、麻面、孔洞、承載能力等,要通過實際的數據來體現樁體的質量。在檢測工作中,技術人員要做好質量檢測報告的書寫和記錄工作,通過和技術標準的對比可以發現樁體是否合格,對于檢測合格的樁體就可以投入使用;如果樁體檢測出現不合格現象要及時的進行質量修正工作,通過技術方面的質量修正之后進行二次檢測工作,直到樁體質量滿足要求才可以投入使用,必要時可以予以報廢處理進行重新施工。
結束語
綜上所述,鉆孔灌注樁屬于隱蔽工程項目,質量檢查比較困難,施工過程必須經過詳細的準備,并對各個施工環節予以充分重視并精心施工,才能保證成樁質量,為整個工程建設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孝麗.基于房建施工的鉆孔灌注樁技術應用分析【J】.建筑·建材·裝飾,2013(8).
【2】侯瑞剛.建筑工程施工鉆孔灌注樁技術淺談【J】.科技致富向導.2013(11).
【3】陳海峰.淺談建筑施工中鉆孔灌注樁的質量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