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材料供應計劃、采購、施工現場、廢料處理四大環節,分析了建筑工程的材料管理要點,以確保工程質量目標的實現,降低工程的造價。
關鍵詞:建筑工程;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實體,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對建筑材料的管理,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過程的質量狀況以及等級、結構是否安全、建筑完成后的使用功能,影響著經濟建設的成本是否在合同預期的價格控制范圍之內。因此,搞好材料管理對于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建筑材料管理概述
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統稱。其可分為結構材料、裝飾材料和某些專用材料。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目的就是以價廉物美的材料滿足施工和生產的需要,并在過程中檢查,保證進場施工材料的質量和數量,且把工程和產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圍,妥善保管進場的物資,嚴格合理地使用各種材料,降低消耗,保證實現管理目標。在一般的建設工程項目成本構成中,建筑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加上材料的運雜費等間接費用,構成了建設工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所以在施工企業中,材料的管理已經成了施工企業的重中之重。
二、材料供應計劃管理
材料計劃是確保工程順利進行的基礎,建筑工程施工單位應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根據有關設計文件、工程的面積、結構以施工計劃,以施工管理技術部門提供的備料計劃為依據,按照施工項目投入的生產要素和各種施工措施,確定材料預測總成本,并將該目標分解到各個機構、班組,最后通過綜合平衡,編制施工材料供應計劃。首先應按施工年、季、月工程的進度計劃編制年度、季度及月度材料需求計劃。編制時要有依據、有核算,并且要針對材料供應、需求量進行編制。同時,按規定要求對材料名稱、規格、計量單位、型號、質量標準、供應時間、數量。在充分利用材料庫存的基礎上,做好材料平衡工作,及時編報工程材料與物資的采、訂購計劃,避免因無計劃、盲目、隨意的采購,而造成庫存積壓,影響資金流轉。材
三、材料的采購管理
(一)采購模式的合理確認
(1)施工中用的主要材料要由甲乙雙方共同組織采購,由甲乙雙方共同掌控材料質量,供應方有權拒收、拒用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材料。(2)由業主確定材料的價格,可供選擇的品牌、規格、質量等標準,要求承包商去采購。甲乙雙方直接結算,或者簽訂三方合同,業主負責材料款項的支付,承包商負責提供采購計劃及采購清單,供應商負責供貨。(3)工程結算時,材料價格以實際的采購價(含運雜費)為基礎。采取加權平均法的方式進行計算。少數由承建方自行采購的輔材就執行信息價。綜合以上所述,對于一般的甲控材及采購清單比較繁雜、采購周期較難確定的材料,推薦甲定乙辦模式進行,其成本優勢比較明顯,利于降低工程造價,減少雙方的扯皮情況。當然,合理的供應模式還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
(二))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在材料市場調查中,應注意收集產品供應商的信息,了解供應商行業的競爭程度,以便估算成本和可能的價格,為采購確定目標價格奠定基礎。同時,在調查時除了注重價格之外,還要重視產品的質量、供應商供應能力等其他因素。對施工材料實行分類分級管理,找出物資管理的重點,有區別地確定不同的管理方式。通過結合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重點抓好主要材料、次要材料的供應商評定工作。評價采購供應商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堅持“貨比三家,質優價廉”的原則,建立合格供應商名冊,并對采購供應商實行動態分析管理,定期評審,對不符合要求的及時調整替換,為保證材料供應和降低采購成本創造條件。
(三)合理安排運輸
運費支出對材料采購費用也有重要影響。節約運輸費用,可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運輸費用的節約問題:材料訂貨時考慮運輸距離遠近的問題,在材料質量、性能都能滿足材料采購方案,而材料價格又基本相等的情況下,應到離施工現場最近的地點采購;材料盡量一次運輸到位,減少二次倒運和裝卸費用。
四、材料的現場管理
(一)材料進場檢驗管理
把好材料進場檢驗關,把不合格材料拒之門外,對于保證工程質量至關重要。在實際工作中,應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對于運送到現場的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或者構配件,施工單位在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后必須首先對材料進行自檢,并填寫《建材自檢結果紀錄》,自檢合格后,必須向建設管理單位提交《建材進場檢驗報審表》,同時要附有建材的技術說明書和出廠合格證,經過施工管理單位現場檢驗合格后才允許進入施工現場;對于進場檢驗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入場,對已經卸車堆放的,施工單位必須做出明顯標記,在規定的時間內清出場地,否則按使用不合格材料進行處罰。
(二)材料存放管理
(1)入庫材料要按不同材料的類別、品種、規格、質量、環境和安全管理、生產批號分別存放,并掛牌標識。標識的內容包括供方名稱、生產廠家、供貨時間、質量及環境安全狀況、名稱規格、抽檢狀態、生產批(爐)號等。(2)材料員要定期檢查庫存材料,按照技術保管要求及時進行保養,達到“十不”要求:不銹、不潮、不凍、不腐、不霉、不變、不壞、不混、不漏、不爆。如發現有變質損壞、超貯積壓、受潮銹蝕等情況應及時向主管報告,并采取防損措施。(3)庫房、料棚、庫區經常保持通風干燥、整齊清潔,不漏雨、不潮濕,無雜草、無垃圾。(4)嚴格執行公司《危險化學品管理辦法》,對各種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進行專庫存放,醒目標識,并采取相應的防爆、防火、防盜、防毒等措施,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器材,派專人看守。(5)搬運材料應配備相適應的運輸工具和有一定專業知識或有經驗的人員,確保材料搬用。
(三)材料的發放管理
材料發放時,不論是項經部、分公司還是項目部倉庫物資的發放,都要實行“先進先出,推陳儲新”的原則,項目部的物資耗用應結合分部、分項工程的核算、嚴格實行限額/定額領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須由項目施工人員開簽限額領料單,限額領料單必須按欄目要求填寫,不可缺項。對貴重和用量較大的物品,可以根據使用情況,憑領料小票分多次發放。對易破損的物品,材料員在發放時需作較詳細的驗交,并由領用雙方在憑證上簽字認可。
(四)材料使用管理
在材料使用過程中,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依據審核的施工圖紙和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利用材料,及時準確地反饋材料使用過程中的情況,考核定額消耗的執行情況,減少浪費,做到廢料的及時回收,盡量減少材料的二次搬運等,以降低材料使用的周轉費用。使用時若發現異常,將材料及時送質檢員、保管員檢驗、研究處理對策,明確責任,核對后簽字辦理退料單。連同退料追繳回倉庫。
五、材料的廢料管理
項目剩余的材料不能隨意處理,一概運回陸地庫房,根據材料的種類和完好程度進行統一處理。為了便于以后繼續使用,剩余的耗材,如焊條、焊絲、砂輪片等材料,清點后歸還庫房;剩余的其他材料,如法蘭、螺栓、型材等,先記錄其規格型號和數量,然后根據其完好性辦理退庫手續或者調給其他項目使用。
總之,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動態管理過程,需要項目材料工程師從材料供應計劃、采購、施工現場、廢料處理四大環節進行各項落實,從而更好地確保工程質量目標的實現,降低工程的造價。
參考文獻:
【1】楊永利.淺談建筑工程中的材料管理.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1).
【2】駱宏臣.淺談工程項目材料控制與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