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作為國家資源配置的一種新型手段,已經深深影響了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對國家穩定、名族富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所在省區政府采購規模在2013年度就已經突破了700億元,每年的采購額度也在逐年增加,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政府采購工作量也會越來越大。在這樣一個嚴峻形勢下,如何做好政府采購代理工作,確保政府采購項目安全高效地實施也就成了擺在政府采購代理機構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影響政府采購代理項目安全性和實施效率的關鍵點
政府采購代理工作的每一步驟、每一道程序都緊密相連、相互影響。從項目計劃申報、審批到簽訂合同、交貨安裝驗收,都與采購代理項目的安全著陸、高效實施有著息息相關的關系。其關鍵點主要體現為:
1、計劃申報不按規定填寫。
2、委托代理協議簽訂延誤。
3、標書的編制存在錯字、時間不對應、政策問題沒有回避、前后表述不一。
4、公告送審資料有誤、時間延遲。
5、出售標書透露保密信息。
6、供應商報名人數、保證金收繳不到位。
7、專家評委申請有誤。
8、評標過程控制不好、引導不到位、評標資料出現錯誤。
9、評標后不及時催促業主確認結果
10、中標公告內容有誤
11、合同的制定沒有參照原標書模板條款,內容不完整。
12、合同返回后未及時退還保證金。
13、檔案資料整理不整齊、不完整,發送不及時。
二、政府采購項目安全而高效實施的策略
必須把握好三個方向。
方向一:向項目過程中的每個關鍵環節要質量。
1、從填報計劃說起,各省市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為了規范政府采購工作,在計劃申報方面都有著明確的規定,或貨物通用性和專用性分類,或項目數額大小的分界點,或技術參數中應避免具體品牌及型號規格,或申報計劃字數約定等等,申報計劃者必須讀通讀透相關規定,使得項目效率不能在第一步驟上有所延誤。
2、委托代理協議的簽訂,接到采購計劃審批通過的消息后,應第一時間電話聯系計劃表上的聯系人或者采購單位經辦人,確認采購項目事項及安排簽訂代理協議時間,在簽訂代理協議后注意檢查是否有遺漏、無簽字無蓋章情況。
3、編制招標標書需要注意:在招標公告中注意標書發售時間、開標時間必須滿足政府采購法規定,標書發售時間必須在5個工作日以上,開標時間應在標書發售之日起20日(日歷日)后,在公告中要明確購買標書時需要攜帶的資料文件,采購單位的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避免投標人資質的過分要求而引起質疑投訴。采購需求表中不能指定品牌,建議列出三個以上參考品牌,技術參數要完整,序號延順正確,沒有唯一性、排他性。檢查標書中關于時間的規定是否前后一致,特別是在投標人須知的內容中。評分辦法及標準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分值不一致,累計總額與分項細項不符,分值因素前后表述不一致等。在合同條款的編制中要及時與業主溝通,需要注意付款方式、交貨時間、質保金是否要交納,明確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問題,避免在簽訂合同時才提出要更改合同條款的現象。
4、公告資料送審前要檢查是否齊全,是否蓋章,注意對應采購處相關經辦人。
5、出售標書時,如標書存在錯誤或收到業主修改要求時,應及時發送更改公告,注意開標時間是否需要延期。
6、在標書出售時間截止前統計相應數據,及時跟業主溝通。
7、專家評委的申請一定要符合項目專業性質要求,確保最有經驗最專業的專家人員參與開標項目的評審工作,給業主嚴格把關。
8、評標過程中的控制,要注意場上說話的輕重,引導專家得當,督促專家抓緊時間,與業主溝通好評審過程中出現特殊情況的處理方法,尊重專家評委及業主的意見。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與項目助理默契配合,注意檢查評標資料的完整性、簽名是否有遺漏。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最滿意的結果結束評標活動。
9、評標結束后,給業主制作結果確認函,囑咐業主規定日內必須確認返回。注意評標資料的保密,在中標公告發布前,任何人不得將任何評標資料帶出會場,避免信息泄露,引起供應商的質疑評標的公正性。
10、中標公告內容要注意核對結果與評標報告及投標文件原始資料是否對稱,避免信息復制粘貼錯誤,發布公告的落款日期是否與當天相符。
11、合同的制作必須直接采用原標書文件中條款,補充好合同的其他組成部分,盡量補充原始材料,切忌修改原定條款。合同發出時要跟供應商交待清楚采購單位對合同封面制作方面的特殊要求,確保每份發出的合同都有公司的合同格式專用章。
方向二:把握好政策法規與實際運用的靈活性。
政府采購代理工作都是現有政策法規的原則指導下完成的,采購代理機構所做的每一分工作都是對政策法規的運用的完美體現。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采購代理機構要學會在項目實際要求中合理合法的變通。在項目填報計劃初期,應先從采購單位的性質出發,靈活處理技術參數中的突出問題。在評標過程中,采購單位采購貨物的出發點是質量把關、項目順利,采購代理機構就要圍繞“項目安全”這一中心,既要保證項目采購單位的采購質量,也要合理合法,有理有據,一個成功的項目不僅僅表現在結果上,同時還表現在能主動地避免出現敏感問題。
方向三:正確地面對采購項目過程中出現的質疑投訴
努力構建和諧的政府采購活動,實現對質疑問題的公正處理,是減少投訴行為的基礎性工作。面對日益復雜的政府采購技術性要求,在政府采購執行過程有諸多問題需要探討和研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考驗著采購代理機構處理一些具體質疑問題的政策執行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事先告知供應商質疑單位必須遵守的程序規則
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通過招標文件內容或附件《供應商質疑處理指引》等方法,事先告知供應商質疑單位必須遵守的程序規則。如質疑人必須是直接參加采購活動的當事人,質疑的事項要有依據,而且處理質疑要有書面形式等,這樣便于采購代理機構與采購人留作直接處理證據,有針對性地調查研究解決問題,避免個別供應商后期無原則的辯論。
2、充分溝通,耐心解釋
采購代理機構要站在公正立場,冷靜面對而不應該回避質疑問題,在與供應商心平氣和溝通中查找問題癥結,及時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開標前的質疑要與采購人進行充分溝通。對于中標結果的質疑,要盡量向供應商提供詳細認真的答復,體現對質疑的重視和解決問題的誠意。
3、采取多種方式,化解供應商的疑團
對于供應商的書面質疑,作為評標過程中的組織者,政府采購代理機構既要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要求和程序,及時回復,同時要積極采取及時與采購人、供應商溝通,聘請專家、律師召開分析會、聯合答疑等多種方式,客觀公正地處理所有質疑內容,圓滿解決了該質疑問題,避免了無效投訴的發生,維護了采購雙方的合法權益。
4、注意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冷熱處理要得當
采購代理機構可以把 7個答疑工作日分成了解情況階段、溝通階段、 表明態度階段、決定階段,只有質疑人的意見得到了充分的重視,采購代理機構在充分溝通以后做出答復決定,給質疑人一個明確無誤的態度,才能顯示出結果的嚴肅性。
5、維護采購過程的公正性與縝密性
這是減少質疑的根本性途徑。關鍵是把好兩個關口:一是采購文件的制定關。招標機構應開展前期的標書論證工作,減少歧視性,給供應商平等的參與機會。二是把好開標、評標關。開標組織工作要規范、嚴謹,方能體現招標工作的嚴肅性,只要采購代理機構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質疑問題就能得到圓滿解決,不至于形成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