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隔著馬路,我看見他提著各種蔬菜水果從菜市場拐過來,路邊有遛彎的老人問他:“老楊,怎么大早晨地買了這么多菜啊?”他笑著說:“今天是周日,姑娘一家要來,當然要買好吃的。”他的笑容無比燦爛,牽出滿臉的皺紋,越發顯得慈祥和善。
兒子也看到了他,忙著叫我停車,然后就飛快打開車門,一邊叫著“姥爺”,一邊跳躍著跑向他。看到孫子,他連忙站住,像變戲法一樣從手上那眾多袋子里拿出一個籠子,里面有一只眨著眼睛的小白兔。兒子樂極了,接過籠子愛不釋手。
我停好車,走到他們身邊,一邊埋怨他買的東西太多了,一邊接過他手中的那些袋子。面對我的責怪,他默然不語,卻轉身不厭其煩地給我兒子講著小兔子的種種。看著他們一老一小其樂融融,我不禁微笑了。
這情景,羨煞了周圍的無數人吧?
可誰能知道,他不是我的親生父親,只是我的繼父。
(二)
我10歲那年,做醫生的父親因為一場意外去世。
媽媽在一家國營大廠做化驗員,工資一般,兼之身體不好,經常請假。當年她就是父親的病人,他們因而相識相愛。本來父親已經把媽媽的病治得差不多了,卻因為孕育我,讓媽媽再一次身體受損,不得不常年與藥為伴。
父親的離開,讓我們的天空頓時塌了下來。我再也不是那無憂無慮的小公主,每日看著媽媽的愁眉淚眼,吃著不好吃的粗茶淡飯,內心充滿了壓抑。
一年后,媽媽帶著我嫁給了他。
媽媽讓我叫他楊叔叔,我只在第一次見到他時小聲叫過一句,其余時間,都含混過去。
我不喜歡他,我的父親不僅醫術精湛,且儒雅英俊,哪里是他能比得上的?他不過是一個粗憨的工人,無知無識。可我不敢表示不滿,也不能表示不滿,因為我知道除了再嫁,媽媽已經別無辦法。我只好,沉默以對。
(三)
走進陌生的家庭,驟然與沒有血緣的陌生人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日子過得不是一般的辛苦,雖然吃穿不再那么慳吝。
他有一兒一女,都比我年長數歲,當然從未故意欺負我,可生活中無法回避的簡單交流,冷淡的言語表情,讓我更自卑難過。
我猜媽媽也不喜歡他,可因為很多事情都要仰仗于他,所以才能與他平靜他相處吧。
時常看著他和媽媽一起開心地說笑,我想起父親,就難過不已;可是,看見他們因為瑣事冷臉或者爭吵,我的內心又驚恐不已。
他對我算不上好,但,也說不出壞。日子,就在那樣寂寞乏味中慢慢過去。我別無樂趣,多數時候,只是躲在一旁學習讀書。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快快長大,離開家獨立。
于是中考時,我不顧媽媽的反對,執意報考那些寄宿學校。接到郊區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我如釋重負。
(四)
可隨后看到他沉默不語的樣子,我才意識到,住宿比在家花費更多,而這些年媽媽的工資只夠自己買藥,我們的花費全要靠他。想到這些,我的內心頓時驚慌了。那天他下班回來,我跑到門口,為他拿出了拖鞋,然后笨拙地為他泡了一杯他愛喝的茉莉花茶端給他。第一次,我咬著牙叫了他一聲:“爸爸”。他很動容,抬頭看了我半分鐘,嘆了口氣,對我說:“菲菲,你不用這么為難自己。我會供你讀書的,你考到哪兒,我都會供到哪。”這是他第一次跟我說這么多的話,大概也有點不習慣盯著我,說完就轉過臉去看電視了。
我愣愣站在那里,心中五味雜陳,又想念爸爸,又傷感自己,也對他有了一點感激。再看到媽媽時,她的表情舒展開心,我忽然明白,她的內心也是希望我和他,能夠彼此相容吧。
(五)
離家之后的光陰變得快了許多,高中畢業,我如愿考入了外地的大學,他果然不負前諾,一如既往地供我讀書。每月按時打進銀行卡中的錢,讓我在同學間過著不豐裕也不寒酸的生活。投桃報李,節假日回去,我會挑選一些當地的小吃帶回家,與他們過幾天看似溫馨美好的日子。他很開心,媽媽也很高興。我已經長大了,明白了很多事情,雖然內心仍有距離,還是愿意在一年中為數不多的日子里滿足他們的愿望。
大三下學期,媽媽病重,最終撒手,追隨爸爸而去了。
辦完母親的喪事,我隨便收拾了一下自己不太多的東西,準備離去。他叫住了我,遞給我一個存折,說:“你媽媽走了,你大概不會再回到這個家了吧?這是這幾年的學費生活費,我答應你媽媽的。”看我愕然無語,他有點吃力地繼續說:“以后遇到什么難事,別忘了還有我。不管怎么說,我們,也是親人。”
看著他憔悴蒼老的容顏,想起他在媽媽床前的照顧陪伴,我的眼淚滾滾而下,第一次發自肺腑地叫了一聲:“爸爸!”
(六)
盡管我對他已經有了諒解,可依舊無法從心理上接受。所以直到我大學畢業回來工作,才再一次踏進那個家門。
見到他時,我大吃一驚。兩年不見,剛過60歲的他已經老態龍鐘,行動遲緩,目光呆滯。看到我,他的眼神才有了些神采,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我從照看他的小時工和鄰居的口中得知了他這兩年的生活。
他的兩個兒女都早已結婚生子,卻各有問題。他們一向不喜歡媽媽和我,那些年與他來往不多。媽媽去世后,兒子將家搬了回來,不久得知他的錢都花在給媽媽治病和供我讀書后,無比氣憤,開始對他冷言冷語,事事怠慢。他很倔強,離家出走,露宿街頭,并到處跟人說兒子不孝,差一點就去了法院。最后是他的單位和社區出面,他兒子一家才搬走,卻從此不相往來。
經過這些折騰,他的身體一下垮了,他女兒為他雇了小時工,每天為他做兩頓飯,順便照顧他的生活,女兒卻很少來看望他。
聽了這些,我心痛得無以言表。真想大罵他無情的兒女,可轉念一想,我又有什么資格罵人家?自己難道不是同樣的無情嗎?他是因為媽媽和我,才與自己的孩子疏遠。而我,卻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這些年,可曾有過一句問候?可曾有過一點牽掛?
我回到了家,辭去了保姆,重新開始了與他一個屋檐下的生活。給他買菜做飯,陪他散步聊天,跟他慪氣爭執……過每一天尋常的日子。
(七)
兩年后,他目光重新變得清澈起來,身體也恢復了健康。他很滿足與我在一起的歲月,常常當著我的面對別人說:“菲菲真是好孩子,沒想到,老了老了,我竟然得了菲菲的濟。”可時常看著他長久地坐在窗前發呆,我知道,他還有不能跟我說出的遺憾。
我去找他的兒女,我對他們道歉:因為我和媽媽,讓你們親情疏離,我真是慚愧難過。他老了,性格有點偏執,可能有些事做得不好,讓你們傷心了,可他心里始終牽掛著你們。你們是他的親生兒女,多擔待他吧。最后,我拿出了這兩年我替他保存的工資卡,對哥哥姐姐說,這些錢我一分沒動,交給你們吧。我很快就結婚搬走了,房子我也不要,爸爸百年之后都是你們的。
他們也是普通人,盡管有點自私,但也有良知。他們答應了我的請求。
那一年除夕夜,哥哥姐姐都帶著一家人回來了。雖然稍有尷尬,但很快就在孩子的嬉笑和無法割斷的親情中消融了。那頓年夜飯吃得無比溫暖熱鬧。冬天已經遠去,春天就要來到,他樂得淚花在眼眶里閃。
再后來,我結婚,他親自為我操辦了婚禮,哥哥姐姐也為我忙前忙后,不是特別親近的人,完全不知道我們的關系。我不再覺得自己是孤兒,有家有親人的感覺,真好啊!
沒有什么山高海深,沒有什么災難考驗,是漫長的歲月,是悠長的光陰,是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善良,是逐漸懂得的包容與體諒,讓沒有血緣的人慢慢集聚了深厚的感情,滋養出對彼此的深愛。這樣的愛,同樣溫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