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社區的人們,面對一些“脫軌行為”,該如何依法應對呢?
問:我們居住的小區新建不久,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手機、電腦、網絡等的普及,鄰里間交流比較少,小區里的活動也很少。前不久,一些商家打著豐富小區活動的招牌,把一些商業活動辦進了小區,特別是一些家居、建材、電信以及生活用品的促銷活動,大張旗鼓地搞宣傳、搞促銷,其是否“便民”有待考證,但“擾民”已經成不爭事實。向物業投訴,物業推來推去,至于活動的進場費用,我們更是難以知曉。請問,物業有權讓商家進入小區宣傳嗎?此外,商業活動進入小區,往往會被物業收取部分進場費,這部分費用進了誰的腰包,誰來監管?
答:我國《物權法》規定,建筑區劃內道路、綠地、公共場所、公用設施等屬于業主共有。既然小區公共空間歸全體業主共同所有,那么商業活動進駐小區理應征得業主同意,更不能發生擾民的行為。我國相關物業管理法律規定,擅自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由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按照規定處以罰款,所得收益用于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余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對于商家進場所交的費用,按照規定也應由全體業主共同享有,應用到小區公共事業中去,小區物管不能私自占用。
你們小區居民一旦發現商業活動進小區擾民行為,應及時向物管反映情況,并要求其撤出小區。此外,目前有些小區沒有成立業主委員會,不少商家進入小區只需經過物業同意,因此建議小區業委會也要成立并運行,對那些私自收錢并放商家進入小區的物業公司,你們可以解除與其合作,重新聘請物業管理公司。
問:最近我居住的小區里,各種培訓班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我覺得把孩子放到這種輔導、培訓機構,有人教孩子作業還提供午餐,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是私人辦的培訓班靠譜嗎?另外我們小區有一個鋼琴培訓班,學員彈得不熟練,反反復復彈琴,都成噪音了,我們能否要求這個培訓機構搬離?
答:從事教育培訓行業的一些培訓學?;蛘吲嘤栔行?,需要經過教育部門審批許可,一般需要有教育局的辦學許可證、稅務局的稅務登記證、工商局的營業執照。辦學場所應當符合規劃、消防、衛生、環境、房屋安全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所以,經過教育部門審批的,一般都是專門做教育培訓業務,規模相對比較大,有專門的教學場地,不會選擇在住宅樓,或租用普通民房做課室。至于有的私人開辦的各類短期培訓班無牌無照,很難監管,尤其是有小飯桌的,食品安全衛生也無法保障。所以建議你要參加暑期培訓,最好選擇那些品牌培訓機構。至于私人培訓班,沒有規范管理,也沒有合同約束,萬一出現了糾紛,吃虧的還是學生、家長。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定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因此,在小區辦學,將私人住宅改為培訓班授課地點時,必須征得有利害關系的業主的同意;如果租用某些商用型房屋,所進行的商業活動也要以不影響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為準。
問:我居住的小區是個老小區,當初建的時候沒有規劃地下停車位,原先物業公司撤離后,小區的業主便開始安裝地鎖在小區空地上“圈地”占停車位。原先沒有車位鎖的時候,不停車的空地至少可以隨意通行,現在車位鎖一立,我們都不得不繞著走。請問,小區道路是共有資源,憑什么只為部分有車族服務?搶占車位的行為是否違法?
答:你所說的業主強行占車位的行為違反了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小區公共用地是公攤面積,屬于小區全體居民,如要劃分需要全體業主共同決議,私自侵占車位的做法侵犯了其他業主的利益。同時,相關物業管理法規規定,機動車輛和非機動車輛在物業管理區域內行駛,停放的具體管理辦法由業主大會決定并公示。這些車位鎖不僅鎖住了車位,也是鎖冷了鄰里親情。對于業主強占車位的行為,小區物業管理應予以勸阻、拆除,如果業主置之不理,業主大會可起訴要求采取強制拆除措施。你所在的小區暫時沒有物業管理的情況下,居民可以以個別人侵犯小區業主共有權益為名,聯名向法院提起訴訟,讓對方停止侵權。
問:我們小區最近總是有推銷人員挨家挨戶敲門推銷產品,有的還打著居委會的名義,說給小區居民統一安裝什么儀器;還有推銷人員冒充燃氣公司、電信公司工作人員上門推銷產品、服務的,我們該怎么應對呢?
答:小區居民尤其是獨自在家的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對于上門檢測水、電、煤等線路管道的工作人員,可通過物業、居委會等單位進行確認,以辨別其真偽,防止上當受騙。物業保安人員也要提高警惕,及時發現可疑人員,爭取抓獲現行。如果推銷行為已經構成惡意擾民或詐騙,居民可以報警,由警方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責編/詩坤shikun01@163.com)
楊坤,河北天宏律師事務所律師,執業風格嚴謹熱忱,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擅長代理合同、公司商事業務。聯系電話:15076132598,郵箱:yangkunlawyer@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