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年我們買房不易
在北京讀完大學畢業后,我便留了下來。工作的第二年我遇到了同樣來自贛北小城的老鄉陳亮,身在異鄉的我們彼此有好感,然后順理成章地戀愛結婚。
剛剛結婚的時候,我們滿腔都是拼搏的熱情,誓要在首都擁有屬于我們倆的一方天地。可是3年后,卻不得不面對現實——我們掙的工資,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這輩子也買不上一套房啊。
為了能夠盡量多掙一點,陳亮從單位的技術部門調到了業務部門,這對于平時連話都不愿意多說一句的他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轉變。經過一年的努力,收入總算是有所上升,手頭有了一些積蓄,見我們過得艱難,雙方父母也支援了一部分的資金,希望我們可以在北京買套房,然后要個寶寶。
只是房價高得恐怖,就算是這樣,我們手頭的錢也才勉強付一套小房子的首付。“終于可以買房了。”陳亮松了一口氣,倒在床上。
“你只想著買房,可這只是首付而已,還有裝修款,還有房貸,以后還有小孩學習的費用……光這些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還不算日常開支。”我一點一點地給陳亮算,越算越泄氣。
聽我這樣說,陳亮也從床上起來,抓著頭發說:“照這樣說,這房還是不能買啊。”陳亮喃喃自語道,我點點頭,似乎是不能買。可是,難道我們要租一輩子的房?而且這房租的費用也不低。
正當我們為難的時候,公公打來電話問買房的事,聽我們說暫時買不了房便急了,在電話那邊大吼:“書也讓你讀出來了,錢也都給了你,買不買房你自己定,孩子得馬上生。”
房都買不了,孩子怎么生?且不說別的,光說我們的月薪,付了房貸后,根本就沒有余款再養個孩子。
正愁著,“五一”節到了,高中同學曉晨一家三口到北京來旅行,一到北京便聯系了我。曉晨大學畢業后便回了老家,和我前后結婚,但孩子卻已經3歲多了。
見面吃完飯,我們兩個女人便八卦了起來,聊著聊著,我情不自禁地羨慕起曉晨來,一年至少兩次旅行,每周末可以去父母家吃飯,然后帶著孩子周邊游,而且沒有外債……這真是夢想中的幸福生活啊。
山水家鄉動心車房生活
曉晨玩了一周便開開心心地回去了,可我的心里卻久久難以平靜,為什么同樣的人,卻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狀態?我和曉晨同齡,同時戀愛結婚,甚至我上的大學還略勝一疇,在大城市工作,月薪也比曉晨高不少,但幸福指數卻明顯比曉晨低。
“聽曉晨說老家的房子均價才4000多一平米。”我嘆氣道。陳亮卻不說話,半晌才道:“你說咱倆如果在老家買套房子多好,還不用還房貸,多好啊!”
可是,我們在北京工作加上讀書,差不多有10年了。這10年,我們雖然早晚趕車,中午混盒飯,工作競爭激烈,生活拮據自制,我們似乎習慣了這種匆忙與壓力,似乎這才是年輕人應該有的生活。回老家,那樣悠閑與緩慢的生活節奏,我們能適應嗎?
“先不說適不適應,國慶回家看看再說吧。”陳亮轉身抱住了我,我們累了就互相抱抱,這樣似乎能夠輕松一下。想想也是,以往都是春節回家,因為天冷,然后又想陪陪家人,幾乎都沒怎么出門,都不知道現在老家到底有多少變化了。
國慶節很快就到了,我和陳亮早早地買了車票。公婆和我爸媽全都火車站來接我們,4位老人搶著拎行李,讓我們喉頭酸酸的,人說“父母在,不遠游”,可是我們卻成為了父母的牽掛。
巧的是,國慶節老家正好有房展和車展,我和陳亮在雙方老人和同學輪流的陪伴下,把展會和城市都逛了個遍。真是沒想到,短短10年的時間,老家幾乎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我們在本地發展的同學幾乎個個都買了車,周末還會去看看電影,一家人在外面加個餐。我發現,我喜歡這樣的生活。
“好久沒有看到這藍的天了。”陳亮卻對老家的天青水藍感慨不已,城市小,從城東到城西坐公交車也不過一個半小時,污染少,自然空氣就好。“要不,我們回老家來吧。”我脫口而出。
“那敢情好。”我爸媽開心不已,可是公公卻皺著眉說:“那怎么行?”陳亮一直是公公的驕傲,好不容易在大城市落了腳,又回到老家來,這叫什么事。
“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們是混不下去了呢。”公公道。我聽了小聲嘀咕:“可不就是混不下去了,連個孩子都不敢生。”
陳亮怕我說的話讓公公聽到了,趕緊把我拉到了一邊。
買房風波引發家庭矛盾
在老家呆了4天,我和陳亮便已經心動了,但是真要說回來,一方面是公公不答應,另一方面,北京的工作確實也很難丟下,畢竟薪水不低。
陳亮跟我商量著,要不先在老家買一套房。“為什么呢?”我不解。兩邊的老人都有房,我們一年都難得回來一次,為什么要買房?
陳亮說這算是一種投資,我們手頭的錢在老家買一套100多平的復式樓,還有近20萬元的余款。
“你想啊,我們收入本也不低,如果在老家買了房,便沒有房子的壓力,就可以生個寶寶了,不過就是租房嘛。老家的房子可以簡單裝一下租出去,萬一以后在北京生活得不好,我們就回來,在北京發展得不錯,還可以把老家的房子賣了。”陳亮分析得頭頭是道,我也被他說動了。
可是沒想到的是,我們的打算說出來后,公公就表示房子不能出租,要給陳亮的弟弟住。我當時就愣了,給弟弟住,那還是我們買的房嗎?
“我們給你弟弟的錢也就夠買個首付的,你們又不回來,不如就讓他們住著,正好幫你們看房。”公公說得似乎很合理,他和婆婆的積蓄兩個兒子一分為二,陳亮弟弟和弟媳的收入都不高,如果買房也要貸款,壓力確實不小,在他們看來,這是一舉多得的事。
我和陳亮考慮了一下,就算房子暫時給他弟弟一家住,但某一天,我們需要賣房,或者要回來,不定又會起多大的波瀾,所以這件事情就這樣耽擱下來了。
又回了北京,面對現實生活,我們忽然很茫然,沒有了奮斗目標,陳亮又申請調回了技術崗位,我們經常相顧無言,沒有歸宿感,兩人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少。
返鄉購房憧憬幸福生活
想不到轉機卻在今年春節。
大年初二,我和陳亮參加他同學聚會的時候得到一個消息,老家正在建設科技新區,特別需要陳亮這樣的人才,而且他同學表示,只要陳亮愿意回來,他可以做中間人,絕對屬于高薪特聘的技術類人才。
這個消息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我們前面的路,陳亮的技術在老家被重視,而我從事的本來就是大眾行業,又有工作經驗,回老家找個月薪也許稍低、但職位更高的工作不成問題。
我和陳亮又興奮起來了,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干脆回到老家來,在這邊買房生子也沒什么不可以,只是公公那邊可能會有一點障礙。
陳亮表示由他去說服公公,經過上一次的事情,公公可能也仔仔細細地想過了,他竟然同意了我們回鄉的想法。
返京前,公公拿出一大撂的樓市資料給我們參考,那都是他冒著寒風去各個售樓處一家一家搜集來的,我不禁動容,老人總是如此,雖然他們有自己的看法,但歸根結底,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再一次回到北京,我們的心情卻輕松了許多,這才發現,在北京呆了很多年,竟然還有很多地方沒去玩過。現在,我和陳亮決定盡情地在北京好好地穿街走巷看看。
“老婆你知道嗎?我從來沒現在這么輕松過。”陳亮樂呵呵地說,老家的公司已經聯系好了,雙方都非常滿意。至于房子,我們打算買個三居室,再買一輛車。
想著,我不禁熱淚盈眶,有些舍不得北京,又有對新生活的向往。我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還在大城市里拼搏,又有多少人選擇回鄉購房,但這就是生活吧,不管是怎樣的選擇,只要是積極的,就是有意義的。
編后:
一線城市高企的房價,嚴格的購房資格審核、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讓無數異鄉漂泊的人感到難以承受。因此今年來,便有這么一群人,拿著一線城市賺來的錢,返回老家購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有人是“衣錦還鄉”,有人卻是為了“逃離 ”,但無論怎樣,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莫盲目跟風!責編/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