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革琴
孩子渴望認識世界,圖書為孩子打開了認識世界的窗口,不僅能豐富他們的知識,還能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閱讀是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閱讀能力的強弱,往往決定一個人一生所獲成就的大小,而這種能力的個別差異卻很大。美國心理學家埃爾凱經過長期研究認為:早期的閱讀訓練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是說,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其兒童時代所受到的閱讀訓練密切相關。但是幼兒園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們想閱讀但是還不會閱讀,而且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容易分心,所以孩子的閱讀需要正確的引導,所以親子閱讀在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一個人的閱讀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的練習和自我訓練,而3-6歲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閱讀興趣、習慣的關鍵期。通過親子閱讀,由淺入深,讓孩子享受到閱讀的樂趣,真正地喜歡上閱讀;通過親子閱讀,讓孩子學習一些正確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把這種愉快的經驗延伸到未來的成長階段中。親子閱讀能開闊孩子的視野,發(fā)展孩子的智力。孩子從小就接觸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好書,能培養(yǎng)他們對書的興趣,并進而使他們從對書的興趣激發(fā)起學習文學的渴望,這對孩子的后續(xù)學習是很有益處的。所以老師需要引導幼兒正確地進行親子閱讀。下面就是我和孩子在閱讀時候的一些小細節(jié),小方法:
一、閱讀法
孩子閱讀以圖為主的作品,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她對于圖的興趣比文字的興趣大的多,所以我覺得首先就是要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圖書,引導幼兒掌握基本的閱讀圖畫的方法,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在閱讀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看著圖先說說她的想法,她看了圖的感受,開拓孩子的思維,如果孩子說的和書中的意思不一樣也沒關系,因為這個時候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平時我都是以表揚鼓勵為主,如:說的真不錯,作家先生還有另外一種意思呢,我們一起聽聽吧,這樣既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孩子也能認真傾聽另一種說法。
二、朗讀法
富有感情地把經典故事朗讀給幼兒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使幼兒在傾聽的過程中記住故事、詩歌,也學到優(yōu)美的文學藝術語言。我家的孩子特別喜歡聽故事,每天晚上都會捧著書跟我和老公說:“爸爸媽媽,睡前故事的時間到了?!庇袝r候我因為事情太多就讓老公講,老公每次講故事就是照著故事書上的字快速的念一遍,我發(fā)現(xiàn)孩子不怎么想聽,而且經常說:“爸爸講故事沒有媽媽講故事好聽。”因為我每次講故事都會帶著感情去讀,將故事中每一個角色,每一句語言都模仿出來,所以孩子特別喜歡聽,有一種身臨故事中的感覺,效果很好。
三、點讀法
孩子一起閱讀,讓幼兒一邊用手點著文字一邊進行跟讀。點讀的篇幅不易過長,文字要大些。這個方法其實比較適合中大班的孩子,因為小班的孩子不認識字,但是我家的寶寶她會問:“媽媽這個是什么字呀?”那我也不會剝奪她學習的權利,我會解釋給她聽,有時她會自己點著字嘴巴里念著,但是我一般情況下還是會把她的注意力轉移到圖畫中來,因為我覺得圖畫的解讀更好。
一個媽媽,或者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一起看書,這種在閱讀過程中一對一的模式,最能培養(yǎng)孩子集中的注意力,從而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閱讀能力,而孩子又是最喜歡模仿父母行為的,父母參與的活動都會讓孩子的興趣大大增加。而且,在父母參與閱讀的情況下,孩子不僅僅能得到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在閱讀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父母所能給與孩子的這種愛,而正是這種愛讓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閱讀帶來的幸福,并讓他一生愛書。孩子天生就愛聽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都是他們的最愛,故事里的小動物都可以成為他們喜愛的對象。孩子小基本上不識字,聽故事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事情。并且,孩子能在閱讀中邊讀邊吸收,邊分析邊理解,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喜愛閱讀的孩子覺得讀書是一種享受,閱讀成為一種內在的需求。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上也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當然親子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在親子閱讀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影響著孩子,所以親子閱讀的過程不僅僅孩子需要學習,我們家長也需要不斷的摸索,探索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我們要把握閱讀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也許就是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就能成就孩子的閱讀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