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紅++蘇賢
近兩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學習儒家名著《弟子規》的熱潮,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實踐證明,開展《弟子規》等傳統文化教育,對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已經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以下是我班踐行《弟子規》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一、制定評價標準養成良好習慣
每日利用晨間談話、午休時間,講解《弟子規》內容,在與孩子們的共同學習中,體悟到傳承經典文化更應該把它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便主動向學校提出申請,把我班做為踐行《弟子規》實驗班。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結合孩子特點,從《弟子規》中提煉出若干條符合我班孩子年齡特點,便于踐行的原文并配以內容解釋,繪制成“《弟子規》踐行表”,每日對孩子的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再結合家長的評價,定期把它公示在教室特設的“踐行《弟子規》爭做有德寶寶”板塊內,每學期末我會特設“德育小明星”獎狀激勵給一學期來踐行《弟子規》模范。由于內容具體,要求細致,孩子實踐一段時間后,習以為然,不同程度地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做到了孝親尊師,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和交往習慣。
二、家園聯系使其示范楷模
我利用班級網頁發表《弟子規》活動倡議書,告知家長要懂得教子教女先教己,不能律己,何以教人的道理,號召大家共同承擔起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先做人后做事的人并通過教學活動,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方案,幫助幼兒了解其涵義;在家庭中開展“關愛身邊的親人”主題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家長正人正己,身體力行,使家長也成為行為示范的楷模。
三、精心策劃班會課,感恩教育入童心
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黃帝”“小公主”,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只知索取而不只報恩父母者居多,為此,我充分利用三八節、父親節、重陽節、教師節等節日開展關愛感恩活動。在“我為父母洗洗腳”活動中,孩子真誠地報恩行動,引起了父母們的情感回應。這種把經典文化落實在規范孩子行為習慣的育人做法受到領導、老師們的贊賞。
四、課程實施收成效
班里以前有過爭搶東西,丟東西的現象,可自從學習了《弟子規》,讓幼兒明白了“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既為偷。”的道理以后,這種現象就消失了,一種互幫互助的班風也悄然形成。一些不聽話的幼兒,自從念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的句子,懂得了孝親敬長,逐漸地改正了自己的壞習慣,主動向正確美好的行為舉止靠攏。
通過開展“踐行《弟子規》,育美德寶寶”活動,孩子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經典誦讀聲中,變得更加遵紀守則,有禮有節;在踐行活動中,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養成了一種品質,學會了一種本領。經典誦讀是一項靈魂工程,難在堅持,貴在扎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按照上級領導的工作要求,堅持不懈,積極推進,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與孩子的行為品質結合起來,我們堅信:“我們要學好,用好經典文化,孩子們的未來就會更加健康美好”
潤物細無聲,那些曾經讀過的美好純潔的句子對學生們來說,真正做到了“進我耳,入我心”,時刻指導著他們的言行與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訴孩子們,怎樣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高尚的人。回首和孩子們一同走過的誦讀之路,我感慨;看著孩子們在經典中獲益,我欣慰!“踐行《弟子規》爭做有德寶寶”活動還將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我深深地相信,今天讀經誦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