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給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和制約城市的發展。為了確保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的質量。文本對城市道路給排水的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以期對給排水施工質量保障提供參考。
【關鍵字】道路;給排水系統;技術
一、城市給排水系統
1、城市給水系統
城市給水工程是為滿足城鄉居民及工業生產用水需要而建造的工程設施,它所供給的水在水量、水壓和水質方面應適合各種用戶的不同要求。因此給水工程的任務是自水源取水'并將其凈化到所要求的水質標準后,經輸配水管網系統送往用戶。給水工程系統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統一給水系統和分區給水系統兩種。統一給水系統是按統一的水質、水壓標準供水。分區給水系統則是按照不同的水質或水壓供水,可分為分質給水系統和分壓給水系統,分壓給水系統又有并聯和串聯兩種形式。
2、城市排水系統
2.1排水管網。排水管網的布置與地形、豎向規劃、污水廠的位置、土壤條件、河流情況以及污水的種類和污染程度等因素有關。在地勢向水體方向略有傾斜的地區排水系統可布置為正交截流式,即排水流域的千管與等高線垂直相交,而主干管(截流管)敷設于排水區域的最低處,且走向與等高線平行。這樣既便于干管污水的自流接人,又可以減少截流管的埋設坡度。在地勢高低相差很大的地區當污水不能靠重力流匯集到同—條主干管時,可分別在高地區和低地區敷設各自獨立的排水系統。此外還有分區式及放射式等布置形式。
2.2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是處理和利用污水及污泥的一系列工藝構筑物與附屬構筑物的綜合體。城市污水處理廠一般設置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地段,并與居民區域城市邊界保持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在城市污水處理典型流程中,物理處理部分即一級處理,生物處理部分為二級處理而污泥處理采用厭氧生物處理即消化。為縮小污泥消化池的容積,兩個沉池的污泥在進人消化池前需進行濃縮。消化后的污泥經脫水和干燥后可進行綜合利用,污泥氣可做化工原料或燃料使用。
2.3排水口。排水管道排出水體的排水口的位置和形式,應根據污水水質、下游用水隋況、水體的水位變化幅度、水流方向、波浪情況、地形變遷和主導風向等因素確定。
2.4排水體制。分流制: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管道系統來分別匯集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雨、雪水的排水方式稱為分流制。在這種排水系統中有兩個管道系統:污水管道系統排除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廂水管道系統排除雨、雪水。當然有些分流制只設污水管道系統,不設雨水管道系統,雨、雪水沿路面、街道邊溝或明渠自然排放。分流制排水系統可以做到清、濁分流,有利于環境保護,降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水量便于污水的綜合利用。但工程投資大、施工較困難。合流制:合流制是采用—套排水管路系統排除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雨水。目前比較常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統。最早出現的合流制排水系統是將泄人其中的污水和雨水不經處理而直接就近排入水體。這種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統,不能徹底消除對水體的污染。
二、城市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
給排水管道一般為地下式,管徑較熱力管道與燃氣管道大。給水管道為壓力流,敷設形式與熱力管道和燃氣管道大致相同,但也具有其特點,如不需保溫,不需熱補償等。排水管道為重力流,具有管徑和埋深較大、檢查井數目多等特點。給水管與排水干管的過水斷面交叉若管道高程一致時,在給水管道無法從排水干管跨越施工的條件下,亦可使排水干管保持管底坡度及過水斷面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將圓管改為溝渠,以達到縮小高度目的。
1、交叉施工
給水管與排水干管的過水斷面交叉若管道高程一致時,在給水管道無法從排水干管跨越施工的條件下,亦可使排水干管保持管底坡度及過水斷面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將圓管改為溝渠,以達到縮小高度目的。
2、給排水管道與構筑物交叉施工
當地下構筑物埋深較大時,給水管道可從其上部跨越。施工時應保證給水管底與構筑物頂之間高差不小于0.3m;而且給水管頂與地面之間的覆土深度不小于0.7m,對冰凍深度較深的地區而言,還應按冰凍深度確定管道最小覆土深度。此外,在給水管道最高處應安排排氣閥并砌筑排氣閥井。排水管道為重力流,其與構筑物交叉時,僅能采用倒虹管自構筑物底部穿越。施工時要求穿越部分管道增設套管倒虹管上下游分別砌筑進水室和出水室。
3、排水管道與其上方的電纜管塊交叉
排水管道與電纜管塊同時施工時,可在回填材料上鋪一層中砂或粗砂其厚度不宜小于100mm。
三、市政道路排水
從排水的觀點出發,較差的幾何高程設計無論是排除直接降落在路面的雨水或是輸送排除流過路面的雨水都會帶來困難。路面上的水會對交通安全產生嚴重的危脅,中斷交通會使商業受到嚴重影響,也會給行人造成不便。
1、路面
路面以一定方式影響剎車阻力好的路面應粗糙并且干得快。鋪設一個透水層,使水可以通過上層滲走;另一種方法就是做成上弧形路面或斜坡,這樣可以減少路面積水。后者可能不方便并且危險,特別是在邊緣處或在弧形最陡處。小于1mm的水深很少能產生水面滑行,但是在1mm到2mm之間的水層就能相當大地影響對路面的摩擦力。
2、邊溝水流
側向流過路面的水可以流人農村或流人側向壕溝,或收入路側的排水管渠。后者可能建成梯形溝渠,在路旁運行,或建在橫向坡度路面和靠近豎向路邊石之間。這些水會沿路面流動直到由雨水口轉入地下排水管道。因此道路的縱向坡度和橫向坡度都影響邊溝水流。忽略雨水流出道路時的縱向動量,在任一點的排水量都是從排水面積匯人那一點的徑流量。另外,由于通常包括有限的面積嘏設處于平衡條件,設計流量就是相應于所選重現期的最大降雨強度。排水主要解決降雨形成的地面徑流和必須排除的地下水。雨水設計流量的計算公式同一般雨水管渠,當需要排除的地下水時還應包括排除的地下水量。
3、旁側人流
沿著渠道長度方向,對人流渠道進行縱剖面分析必須用動量原理進行。由于人流與渠道中水的混合所以有能量損失。假設新增流量在縱向沒有動量,可以寫成:M=Q2(gA)+AY常數
這個方程必須用數值方法求解從巳知的控制點開始。如果渠道很陡,則會存在在某點變為急流的問題。此時,必須確定臨界流斷面。
四、結語
排水系統關鍵部位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市政道路的質量。為了滿足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技術要求,提高施工質量,需要施工人員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技術素質,才能確保施工安全、質量、穩定、靈活性,滿足市政給排水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朱長森. 結合我國給排水工程淺談給排水節水新技術的應用[J]. 經營管理者. 2010(19)
[2] 王燕濱. 試論市政給排水管線的預設安裝工藝[J].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 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