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飛快,高層建筑的發展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目前理論和技術上都比較成熟,其結構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在城市空間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本文主要從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兩個方面來進行研究。
關鍵詞:城市空間;高層建筑;建筑設計;應用;分析
一、城市空間與高層建筑的關系
城市空間在科學上的定義是城市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場所,是居民活動的場所提供者。但是此文所探討的城市空間則是具體到了建筑物、廣場、道路、綠化等細節方面,這些事城市的實體組成部分,人們可以對其有直觀的感受。高層建筑與城市空間能否相處融洽的問題就是以居民對于其感受來判定的,人的感受是其重要的評定標準,所以建筑在建設的時候需要考慮到人為的感受,其空間是否有利于人們的利用,其外觀是否符合人們的審美等,建筑的內外部都需要達到一定的要求。但是建筑師往往在建設的時候更加注意的是開發商的利益,對于建筑與環境的相融等沒有加以過多的關注,這樣導致建筑建好之后出現一些后續的問題,與城市空間不能夠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高層建筑與城市空間之間的協調性,營造出一個和諧共存的環境,建筑設計和規劃設計是兩個需要重點注意的方面,下面就分別探討其對于城市空間對于高層建筑設計的影響。
二、高層建筑外部設計原則
1. 高層建筑與城市環境相協調
高層建筑的布局極大地影響著城市的總體藝術輪廓和線條,高層建筑做為城市的標志物,其無形之中就成為了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高層建筑的布置需要與城市環境相協調。具體的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高層建筑之間的間距、高度都會影響城市的整體布局和輪廓,
因此高層建筑可以組成相關形狀的圖形來美化城市環境。
(2)高層建筑不可孤立的矗立于城市空間內,也不可隨地隨意的建造高層建筑,這樣容易使市民或者游客產生不和諧的感覺,而且容易降低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高層建筑的頂部建設不宜采用相似的建筑模式,否則一方面會極大地影響城市的美感,另一方面容易使人產生城市缺乏創意的主觀映象。
2. 高層建筑的外觀和內部均要有很強的識別性
高層建筑的外觀識別性主要表現在:高層建筑的樓層總數、總高度;高層建筑得到外觀顏色的搭配;高層建筑樓頂的設計要有特色;高層建筑的單元通道的外觀設計要有很強的辨識度。高層建筑的內部結構也要相互區別,這些區別主要表現在:樓梯的階數和扶手的選材要有個性;臺階的寬度要符合一定的標準;電表和水表的安裝位置要
合理。
三、建筑設計
1. 充分發揮廣場的作用
高層建筑師一個大體量的建筑形體,佇立在街道中往往給人以壓迫感,這樣是由于其體量造成的,所以在進行高層設計的時候往往在其前面設置有一個廣場,推出紅線一定的距離,減少建筑對于街道的壓迫感,而且起到了緩沖的作用,緩解了高層建筑中大量人員造成的交通問題。此外,廣場作為城市的節點,在街道空間和城市空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公眾喜愛的聚集之地,共享的空間往往給人留下好的印象。還有的廣場設置成為下沉式的,這樣的空間更加具有獨特
性,創造出了一個更加安逸舒適的休閑聚集地,使得建筑更加突出,又具有一定的人文氣息和城市活力。下沉式的廣場能夠給人更深刻的印象,是具有情趣的建筑空間,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的時候需要加強廣場的利用。
2. 高層建筑主體設計
高層建筑師一個城市重要的象征,是一個城市天際線的組成部分,反映出其經濟文化發展的水平,所以在進行建筑主體設計的時候需要選擇合理的造型。由于高層建筑的結構需求限制,其形式在滿足功能需求的情況下在外觀上的變化沒有多層建筑那么豐富,所以其建設一般沒有過多的裝飾和變化,有的甚至采用結構外露的形式。
高層建筑的塔樓使其重要的表現部分,對于建筑形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是國內外高層建筑的區別標志。隨著現在節能環保觀念在建筑行業的發展和普及,也出現了生態型建筑概念,建筑在追求形式的同時需要注意綠色和環保意識的滲透,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使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建筑的通風和采光盡量采用自然式,結合當地的環境和氣候條件進行設計和調節,使建筑更加具有生態觀念,形成良好的空間環境。這些是新時代對于高層建筑設計的新需求。另外,高層建筑的裙房對于城市空間也具有一定的影響,街道的尺度和人性化空間的營造等都關系到裙房的設計。高層建筑的裙房設計上一般是不同于立面,設計更加細致和和豐富,而且更加貼合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親切性,對于周圍的街道影響比較大。在進行裙房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與整個環境的相融性,雖然對于生態環境沒有過多的影響,但是對于城市天際線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從細節加以重視。
3. 采用多樣的處理方法
高層建筑的塔樓部分變化非常的細微,但是底層的設計可以采用多樣的方法來處理,因此可以采用底層架空和入口縮進的方法來處理。另外,城市空間的合理布局需要將城市道路、廣場、建筑物的間距考慮在內,并且將這些元素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城市空間呈現出開放式的空間模式,這種結合模式不僅為廣大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休憩之地,而且還極大地緩解了交通擁堵的現象。
四、規劃設計
1. 避免高層建筑密集化
高層建筑體量大,具有很好的標志性作用,在進行規劃的時候需要注意避免建設密集,這樣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城市壓力,不管是城市交通還是土地的承受能力,還有環境的污染上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例如高層建筑的周邊交通要求較高,需要有較多的交通設施,另外,高層建筑的大面積玻璃幕墻會造成一定的光污染問題,還有高壓風帶的形成會對于環境有很負面的影響。
2. 高層建筑與城市街道
高層建筑周邊一般是城市的中心發達地區,經濟和文化的樞紐,地段的交通荷載肯定是很大的,高層建筑的建設將會使街道交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加,高層建筑周邊的建筑應該不要過高,街道設計需要合理,適當進行擴建,保證一定的交通流量。
3. 控制超高層建筑數量
目前超高層建筑的建設越來越普遍,代表城市的形象和經濟發展狀況,但實際上這是城市空間的一個很大的負擔,經濟上和環境上都超出了負荷,而并沒有帶來過多的優勢,在超高層建筑的建設上需要對其數量進行限制。
五、結束語
高層建筑的設計是一個綜合分析的過程,高層建筑的設計需要綜合考慮與城市空間的協調性以及城市規劃的布局。對于我國而言,高層建筑也是一個熱點,在逐漸的進步和探究的過程中,其建設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城市空間與其相融的探討就是其中的重要話題,高層建筑的設計需要順應城市空間的布局,能夠與城市空間相融合,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高層建筑與城市空間的融合正不斷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姜曉.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的探討.《建材與裝飾》.2012,18.
[2] 徐南. 淺談高層建筑設計的概念.《建材發展導向(下)》.2012,2.
[3]曲麗.可持續性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世界家苑》.2011,2.
[4]范金麗,孔德偉.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