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化進程中,為了推動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不合理的環境規劃給城市本身帶來了很多環境問題。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提出,人們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出了生態城市的建設。本文將根據調查情況,淺析環境規劃和生態城市建設的關系。
關鍵詞:生態城市;環境規劃;碳排放量
在城市化發展初期,大部分城市為了快速實現城市化,在城市規劃的時候只著眼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忽視了城市環境的保護,給城市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和環境問題;尤其是城市規劃忽視了長期發展的重要性。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化發展而出現的問題逐漸被發現,人們意識到城市環境的重要性,生態城市的規劃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
一、生態城市和環境規劃的含義
1、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是自然和技術相互融合,相輔相成;人工和自然環境相統一的復合系統。在生態城市中,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三個方面處于十分和諧的狀態。對于生態城市而言,實現可持續發展,達到人類與自然高度合作的模式,是它重要的含義。一個完善的生態城市模式,它具有舒服、干凈和美麗的城鄉環境,這樣有利于人類最大限度的發揮創造力和潛力。
總的來說,生態環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轉換系統具有高效益,環境質量以國際標準為衡量,運轉系統具有高效率,規劃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以及最要的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環境規劃的含義及目的
環境規劃是以地學原理、生態和經濟規律為著手點,將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相互協調,創建一個“社會-經濟-環境”系統,合理安排人類在環境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環境規劃的目標就是為了建立更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環境,讓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發展,自然資源可以長久利用。旨在按照合理的環境規劃,通過數年的城市建設,建立一個親自然的現代的城市生態系統;一個城鄉一體、綜合生態的城市形象。讓城市和自然相互包容,相互協調,創建一個健康成長的城市。
3、生態城市建設與環境規劃的關系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減少和避免城市環境的破壞,讓城市能更好的發展,環境規劃可以在城市建設中指導建設者合理地安排城市和環境的關系。人作為生產力的第一要素,人類的健康是城市環境規劃的重要保護對象;城市的環境規劃把人類適宜居住環境作為首要目標,建立一個寧靜、秀美和清潔的城市,進而提高人的生產能力。故,環境規劃是建設生態城市的一個主要形成部分。
二、生態城市的環境規劃
1、設計要求
環境規劃時,必須要時時牢記以環境為本,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因為城市環境質量的好壞與城市人口的生存和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并且從人類的特點來說,心理和生理需要的評價也與環境的好壞有關。在環境規劃時,我們必須要意識到大自然本身的特點——生態平衡、自我調節、循環再生;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自然條件,盡可能的保持原有的自然環境,將城市建設融入其中,意在不讓原有的自然環境被破壞,從而得到繼續發展。再者,我們在城市建設時,不但要做到合理布局,而且在材料和技術上都應該有所考慮;例如為了避免給環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或者化學污染,我們應該選擇有保障的建筑材料,堅持保護環境的準則;結合當地的水、地質等條件以及地理特征,建設一個少污染或者無污染、低耗能的生態城市。
2、設計原則
(1)多樣性——城市是一個人口密度很高的區域,這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多樣性,與此同時,這些多樣性也會反饋調節生態城市的環境規劃。(2)承載力——從生態學的角度而言,一個生存系統是有自身的活動極限的,所以在城市規劃時要格外注意該環境的承載力,以便于人類可以長期的生存級發展。(3)成長性——無論是自然還是城市,都是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即一直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在城市規劃時,要為該城市今后的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讓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且,在城市發展的同時,要改變相應的城市規劃。生態系統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成長性,一切的人類行為都應該順應自然的生長和演替規律。
3、生態城市的環境設計內容
生態城市的環境規劃就是要將自然的存在和發展特點包含在規劃內,采用科學的編制,以城市規劃為建設總綱建立生態城市。具體的規劃具體分為以下幾點:
(1)關于自然生態環境方面——基本的建設理念是將新建的人工環境和已有的自然環境融合,讓二者融為一體。結合已有的自然環境和環境規劃,盡可能 的減少工程和基本建設的投資,改變自然環境不利于排澇泄洪的不足,結合原有河流,改造開挖,形成人工河流;與此同時做好兩岸的綠化。
(2)城市人口容量方面——一個城市的碳排放量與該城市人口的數量有很大關系,碳排放量與該城市人口數量成正比例關系。隨著城市化發展,缺乏發展性的城市建設導致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工業也越來越多,給城市的環境、能源、用水以及用地帶來了極大的負擔。所以在生態城市的環境規劃時,我們應該注重一個城市的合理人口容量,不能被短暫的利益所蒙蔽。
(3)技術體制方面——碳排放量與一個城市的生態優劣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技術上我們應該盡可能的使用低碳技術,減少碳的排放量。例如現有的生物能、地熱能、風能、太陽能、氫能等,開發新能源的利用,采用節約能源的技術。總而言之,要充分利用原有生態環境的自然基礎作用,調節能源的結構,從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進一步推動生態城市的建設。
(4)減排目標方面——前文提到,碳排量與生態城市的建立是息息相關的,為了控制城市的碳排放量,在環境規劃時應該制定一個合理的測算方法,例如物料衡算法、生命周期法以及實測法等來測定城市在生產生活活動時的碳排放量,從而制定相應的碳排放目標。
(5)交通方面——交通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減少交通方面的碳排放是建立生態城市的一個重要環節。交通布局、交通的能源以及交通工具是交通規劃的三個主要方面。對于交通工具而言,對于節能清潔的交通工具,例如電動車等,我們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引進高科技的新技術,旨在減少碳排放量;提倡乘坐公交車,較少私家車的出行;針對不同的交通行業,征收碳稅;加大宣傳低碳交通的意義,增強人們低碳交通的意識:近距離行駛利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而對于遠距離的行駛利用公共的交通工具。
(6)地系統方面——城市的綠地系統可以有效的減少噪音,降低灰塵,不但可以維持生物的多樣性,還以給城市提供新鮮的空氣,最重要的還可以調節城市小氣候;綠地系統的這些生態功能都足以表明——人類是依賴植物和自然界進行交流;因此生態城市的綠地系統具有相當大的作用。
三、總結
總而言之,環境規劃對于生態城市的建設具有巨大的意義。必須將環境規劃的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將城市發展和環境規劃相結合,將城市建設生態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波.城市生態環境規劃的原理與模擬探析.[J].科技資訊.2013(26): 129-129.
[2]湛喜民.小議生態城市交通規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4): 181-181.
[3] 潘家華.低碳:建設生態城市的標志.[J].中國建設信息.2013(23):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