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脹,城市住宅面積需要量快速增長,因此,小高層和多功能框架結構房屋建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高層房屋施工質量極易受到材料、機械設備、操作和環境等因素影響,為此,本文探討了高層框架結構的施工技術。
關鍵詞: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
前言
框架結構在現代的技術中應用非常的普遍,無論是在建筑領域還是在很多技術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比如混凝土框架結構、剪力墻框架結構、平面框架結構分析系統、計算機網絡框架結構等。總的來說,框架在施工技術方面應用的相對較多,下面著重探討它在施工技術中應注意的問題,以保證施工的工程質量。
1 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點
當前建筑工程結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朝著高層以及超高層的方向發展,而這個趨勢給建筑工程的框架結構特點帶來了新的特點。高層建筑在豎向構件以及構成方面帶來了逐層累積的重力以及載荷,這就需要較大尺寸的柱體以及墻體來支撐,給工程框架結構施工帶來了新的技術要求。與此同時,建筑的構件還需要承受地震載荷以及風載荷等荷載,而且這些載荷都屬于非線性的豎向分布載荷,而且對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較高。
2 框架結構的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要求
2.1 框架結構的施工工藝過程
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嚴格實行過程質量控制,嚴把工序質量關,執行“三檢制”隱蔽前的工序內容按照程序檢查報驗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及按照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施工并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有關要求后方可進入下一工序。
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包括以下工序:軸線放樣定位——柱鋼筋對焊綁扎及預埋件、管線埋設——柱模板安裝——柱混凝土澆筑——梁板模板安裝——梁板鋼筋綁扎及預埋件、管線埋設——梁板混凝土——淋水養護拆模——填充墻砌筑。重要步驟如下:軸線定位,即確定整個軸網的控制線.用普通經緯儀定出這些控制軸線,其它軸線以這些主軸線為基準用鋼尺量測軸線間距離得出;柱筋綁扎及支模架搭設,根據柱邊框線校正樓面上柱插筋位置后采取焊接、搭接或機械連接等方式將柱縱筋接長后再綁扎箍筋。
2.2 框架結構的施工技術要求
在上述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主要施工工藝過程中,關鍵性的重要工藝過程及其相應的施工技術要求是:
①軸線定位放線和確定標高,就是用經緯儀確定建筑設計圖中框架結構建筑的縱、橫軸線網在地面上的控制線,然后,再用水準儀將根據建設地點周圍原有建筑和道路的相對標高及與擬建建筑的關系,確定擬建建筑室內地平的相對標高(俗稱建筑的正負零標高,用±0.000M 表示),其施工技術要求是:軸線定位放線和確定標高時,務必認真、細致、準確讀數并記錄,施工員放線、定標高后,由質檢員或技術負責人復測,再由現場監理工程師復核,確保準確無誤。
②框架柱模板安裝。柱模板安裝時的技術要求是:不僅要對每個框架柱模從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吊垂線,確保柱模本身垂直,還要在框架柱網縱、橫兩個方向拉通線,以確保柱網縱、橫軸線及柱邊線的準確無誤。
③框架柱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其施工技術要求是:施工員務必向掌控振動棒的操作工人嚴肅地交待清楚以下事項:柱高大于3m 時,必須分兩次澆筑和振搗;第一次澆筑時應使用串桶伸入柱模內,振搗至柱底開始出漿即止,不得過振和欠振,第二次澆筑完振搗時,振動棒必須伸入第一層約100mm,以利于層間咬接牢固,振搗時不得過振或欠振,嚴禁振動棒長時間在柱模內無人掌控,任其無休止的振動,因為那樣做極易導致局部嚴重離析甚至脹爆柱模板等質量事故。
④框架梁和樓(屋)面板模板安裝,其施工技術要求是:模板及其支撐系統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所澆筑的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立柱應選用ф48×3.5 鋼管或梢徑不小于100mm 的筆直圓木(或50mm×100mm方木);支設立柱時,務必保持立柱垂直,立柱下端設墊板、上端有可升降的托架;立柱沿縱、橫方向應設水平拉桿拉結,當房間平面尺寸大于6m×6m 時,還應按規定設剪刀撐,以確保支撐系統整體穩定;支設框架梁和樓(屋)面板模板時,應按規范規定起拱,板縫拼接要嚴密、平順,并用100mm 寬膠帶貼縫,確保不會漏漿。
⑤框架梁、樓(屋)面板鋼筋綁扎及預埋件、管線埋設,其施工技術要求是: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制作和綁扎或機械連接(或焊接)鋼筋,以及作預埋件和水暖、電氣管線埋設,尤其是在樓(屋)面板上預埋管線時,應盡量避免兩根以上管子重疊,當無法避免時,應沿管子上表面鋪設寬度為300mm 的鋼板(絲)網帶,以防板面出現裂縫。
⑥梁、板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其施工技術要求是:當梁高大于500mm 時,應分層澆筑,每層厚度不大于300mm;泵送商品混凝土澆筑梁、板時,布料桿應均勻布料澆筑,嚴禁集中布料、用振搗棒趕料攤鋪的錯誤做法。由于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較大,澆筑后必須采取二次振搗、2~3 次抹壓;第一次是在澆筑完混凝土、用木杠大致攤平后,用振動棒和平板振搗器分別對梁、板進行振搗,切忌過振、欠振和漏振,振后用大拉板拍平;待表面收水后作第二次振搗,同樣要避免過振、欠振和漏振,振后用大拉板拍平、用鐵抹子作第一次抹壓;約30 分鐘后第二次用鐵抹子抹壓,抹壓比第一次力度稍大些;初凝后、終凝前(用手指摁時有指印但不會下陷)作第三次抹壓,抹壓力度比第二次再大些,此時若個別部位有細小裂縫,抹壓后即會閉合。
⑦澆水養護和拆模。框架柱在澆搗后至少十小時后方可拆側模,隨拆隨用塑料薄膜包裹起來作保濕養護;而框架梁和現澆板則必須根據氣溫條件按規范規定的強度要求拆除底模,嚴禁為加快模板周轉而提早拆模。
⑧填充墻砌筑,其施工技術要求是:砌筑前施工員必須按施工方案向操作工人作技術交底,同時,按《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要求向操作工人提出具體要求,如:砂漿灰縫應控制在8~12mm,砂漿飽滿度不少于80%等。需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填充墻與框架柱、剪力墻交接處必須按規定間距在框架柱、剪力墻上打入膨脹螺栓,然后焊接符合規范要求直徑和長度的拉結鋼筋并埋設在砌體灰縫中;砌至距框架梁或現澆板板底約200mm 處時,應靜置至少一周,然后用粘土磚或砌塊斜砌至梁(或板)底。
3 結束語
框架結構施工技術在現代建筑工程中是主流的施工方式,它的抗震強優點是相當明顯的,并且以它為技術中心建成的建筑能更好的滿足現代化建筑的要求。雖然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技術和鋼結構施工技術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只要我們的施工加強平時的管理,對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予以重視,用科學的手段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可以讓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為我們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紅兵. 框架結構建筑梁柱節點的施工探析[J]. 福建建材, 2010,(03) .
[2]劉江海. 工程施工中的質量管理和控制[J]. 廣東建材, 2010,(05) . [本文轉自:lunwen.1kejian.com]
[3]潘念林. 框架結構施工策略分析[J]. 工業設計, 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