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道路橋梁事業也得到了快速地發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中,道路橋梁建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對道路與橋梁的基礎施工技術要點進行探討。
關鍵詞:道路橋梁;基礎施工;施工技術
近年來,在社會經濟的帶動下,我國道路橋梁事業得到快速地發展。道路橋梁施工不僅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還是橋梁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涉及到的專業技術性問題非常多,必須要根據施工情況進行調整,如在某個環節中出現問題,就會嚴重影響道路橋梁建設的質量及安全。因此,加強對道路與橋梁施工技術的認識,對工程建設非常重要。
1.道路基礎施工的技術要點
1.1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的道路工程的基礎,其貫穿于道路建設的全過程,可與沿線橋梁、隧道等進行連接。路基是在地表上根據道路設計的路線及斷面要求開挖或填筑而成的,其是路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路面建設的基礎。路基工程具有工期長、土石方多、分布混亂、受天氣影響較大等特點。其不僅與路基工程中的排水、防護、加固等基礎設施相互制約,還與工程中的路面、橋涵、隧道及相關設施相互交錯。因此,路基工程在施工中的管理、技術操作、質量標準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于道路工程施工來說,路基施工就是施工組織管理的重點。必須要注意以下兩點:(1)要準確把握好基層松鋪的厚度、碾壓遍數及含水率。在進行路基回填前,按要求做好路基試驗段,根據試驗段確定的松鋪厚度、碾壓遍數及最佳含水率等指標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以保證路基壓實度。在初步碾壓后可采取人工修整,尤其是要適當加強其邊緣立模部位的壓實度,對碾壓不到位的,必須采用工人錘或振動夯進行進一步的處理,通過分層夯實,從而保證基層的施工質量。(2)要控制基層的平整度。在鋪筑的面層前,先采用 3m 直尺檢測基層的平整度,對于存在較大平整度差的路段應先進行整平。同時,在攤鋪面層前還要將基層表面仔細清掃干凈,以保證面層的平整度。
1.2 路面工程
路面是采用各種材料鋪筑在路基上的層狀構造物,其作用是為汽車提供全天候、快速、安全、穩定、經濟的運行平臺。在路面工程施工中,主要包括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橋墩蓋梁澆筑及橋涵的施工。
1.2.1 瀝青混凝土施工
瀝青路面是指采用瀝青為主的主要材料結合其他材料對面層、基層及墊層進行修筑而形成的路面結構。其具有平整、耐磨、無接縫、可分期修建、行車舒適、工期短、后期養護簡便等優點,因此在道路橋梁施工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我國道路路面上最為常見的就是瀝青混凝土,其次是瀝青碎石。在瀝青路面施工中,其施工質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主要材料與瀝青混合料的配合及瀝青混合料的拌和質量所決定。對于瀝青混合料而言,要控制好其混合質量,就必須要控制好礦料級配與瀝青比例,且要控制好各攪拌環節的溫度,對于混合物攪拌過程中的問題必須要及時處理。對于底基層、半剛性基層混合物而言,要想控制好其質量,必須要將水泥、石灰等材料的用量控制好,才能有效保證其強度,且在配制的過程中,堅決不能減料,對材料的使用必須要足量。另外,就是保證生石灰的充分溶解,且篩選要嚴格,避免出現溶解不全的石灰塊,以免造成路面的拱起。同時,必須要有適當的含水量,才能更好將其壓實。若是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缺乏科學性,其油石比較大時,就會導致路面出現泛油與壅包等情況;當油石比較小時,路面就容易產生松散現象;若礦料質量較差、集料壓碎值較差、石料抗壓強度較差及石料細長扁平顆粒較多時,都會降低混合料的穩定度,從而導致路面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采用水泥為主的混合材料修筑而形成的路面結構,其是一種高級路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幾點:(1)必須要嚴格按照試驗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配料,尤其是水泥用量,必須要進行精確稱量,以保證良好的配合比,其誤差值應小于 1%;(2)要快速了集料的含水量,以便對用水量進行控制,并保持水灰比的準確性;同時要減少用水量,在改善與易性中應采用一定的外摻劑,但用水量的誤差應控制在 1%以內,且外摻劑的誤差應小于 2%。(3)在配料的過程中,應采用配料機械設備進行準確配料,絕不允許出現隨意配料的現象,對集料稱量的誤差應小于 3%。
2.橋梁基礎施工的技術要點
2.1 剛性擴大基礎
作為橋梁實體式墩臺的基本形式,剛性擴大基礎的主要特點為基礎外伸的長度和高度的比值應在材料剛性正切角 tanα的范圍內。在橋梁基礎施工中,如果能滿足該條件,橋梁基礎則具有較強的剛性。在公路橋梁中,基礎材料往往只承受壓力,不會出現彎曲、變形等。剛性擴大基礎的施工非常簡單,具有取材方便、穩定性高及能承受的荷載較大等優點。
2.2 明挖基礎
在橋梁基礎施工中,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淺基礎與深基礎。其中,淺基礎的施工主要為敞坑開挖,也就是明挖基礎。同時,為了使地基的承載力提高,通常分層設置基礎,且逐層擴大。作為明挖擴大基礎的基本施工,基坑的開挖可通過人工、機械等進行開挖。
2.2.1 坑壁不加固的基坑
對這類基坑可采用垂直、放坡的方式進行開挖。其中,垂直開挖的前提是:土質濕度較好,且結構均勻,基坑的深度應小于 2m,在達到設計的高度后,要及時砌筑基礎,在砌筑好基礎后,要立即填好基坑,并進行分層夯實。
2.2.2 坑壁加固的基坑
在基坑較深或放坡開挖受場地受限制,如土質含水率過高,土質松軟,坡度難以保持時,應采用護壁加固的方式進行施工。加固方法可采用混凝土圍圈、檔板支撐護壁。在明挖基礎施工中,通常都是采取排降水措施,以采用匯水井排水與井點法降水法居多。
2.3 樁基礎
作為橋梁基礎中最為常用的基礎,樁基礎施工在橋梁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樁基礎主要是由承臺與多根樁共同組成。每根樁都要沉入到地基中,并在平面上排列。全部的樁其頂部都由承臺將其連接成整體,并在承臺上進行墩臺的施工。樁基礎就是為了將墩臺傳來的外力通過上部,并傳到地層中。而承臺把外力向各樁進行傳遞,從而起到箍住樁頂,實現各樁共同作業的目的。各樁所承受的荷載都是通過樁身與土之間的摩阻力進行支承的。所以,樁基礎具有穩定性好、承載力高及沉降小而均勻等特點。
2.4 沉井基礎
為了盡可能減少中途的停頓時間,沉井下沉應具有連續性。在下沉的過程中,應從中間向兩邊均勻地除土,而支承處的土,應在最后施工中才進行挖除。同時,要嚴格控制好不同井室間的土面高差,避免內隔墻底部受到土體的頂托。但沉井下沉的過程中,要及時調整期位移與角度。同時處理好棄土,以免其造成沉井偏壓。而在水中下沉的過程中,必須要仔細觀察好河床的土面高差,而在穩定性比較差的土層進行下沉過程中,必須要保持好井內外的水位高差,以免出現翻沙現象。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愈多的交通量與超載車量對道路橋梁造成嚴重的危害,不僅使道路病害的產生越來越快,還使道路橋梁的損害越來越嚴重,使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不斷降低。因此,在道路橋梁施工中,掌握其施工技術要點,以保證路橋的施工質量,從而延長其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趙明亮,王爭瑞.橋梁基礎施工技術[J].科技傳播,2011,23(15):140+138.
[2]陳曉光.淺談公路橋梁基礎施工技術[J].科技與企業,2011,28(14):135.
[3]劉軍,王菁.小議橋梁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科技創新導報,2011,31(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