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在施工建設和營運管理中均給環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公路的規劃設計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也要保護好沿線的生態環境,準確把握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范,慎重確定公路規劃走向和主要技術指標,使公路在規劃設計初期及建設及以后的營運管理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小。
【關鍵詞】公路建設和環境保護
一、公路規劃設計應考慮的環境因素及防護措施
(一)農林用地的占用
公路多修建在人口稠密和經濟交流較頻繁的地區以滿足地區發展的需要,為了節省投資,避免受地質、水文等條件的影響,公路選線多在地勢開闊平坦且排水條件較好的地方,而這部分土地往往是優質農林用地,公路的修建勢必擠占這部分土地,加劇人多地少的矛盾。除此之外,公路的修建促進了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公路建成以后,隨之而來的是工業和商業的快速輻射。公路修建所帶來的這種城鎮化效應,也會加快使沿線農業用地轉為非農業用地。公路線路的規劃設計必須充分考慮中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盡量少占或不占農林用地,以保證今后的可持續發展。
(二)對區域生態的影響
公路線路的規劃設計應盡量避讓珍稀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地區,例如:濕地、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淡水水源區等。當公路穿越這些生態敏感區域時會影響動植物的棲息,影響它們的生存環境,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生態環境的穩定。公路網的交錯使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碎片化,影響它們的日常活動,使得種群繁衍受到威脅。公路修建所產生的“輻射效應”,使人類可以方便地觸及到各類脆弱的生態系統,這將是動植物資源的一場災難。為此,公路線路的規劃設計必須考慮保護野生動植物,維護大自然的和諧。
(三)公路建設中的水土保持
公路建設中,大量的土石方工程會引起土體位移、變形和破壞,造成邊坡和路基的不穩定,破壞了地表植被。降雨季節極易引起坡面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山體滑坡、河流阻塞等災害。因此,在公路的設計階段,要盡量考慮土石方工程量少的方案,盡可能少的破壞周圍的地形地貌。路基工程要避免過多的高填深挖路基橫斷面,開挖拉溝高度不能超過30米,超過的應采用隧道方案。
二、公路施工建設中的環境保護
(一)噪音和粉塵污染
公路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會產生大量的噪聲,影響到附近的居民區和學校。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粉塵,影響到周圍大氣環境質量,植被也會受到粉塵污染。因此,在公路施工過程中,對噪聲和粉塵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將拌和場和料場設置在遠離居民區和學校的地方;對運輸易揚撒材料的車輛采取灑水措施,以保持材料一定的濕度,又不至于因材料的卸堆、拌和、攤鋪作業而產生過量的粉塵。沿線施工便道要經常進行灑水處理,以控制揚塵現象。靠近居民點時,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減少噪聲污染。
(二)土石方的利用
公路施工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土石方,若不及時處理,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埋壓到植被,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進入水道失會淤塞下游河床水庫、湖泊等,不僅污染了水域,也給防洪排澇帶來了隱患。公路施工中的大量取土也破壞了原有的地質平衡,容易誘發坍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為此,在公路施工中,應對取土區域的小環境進行改造。
(三)施工駐地的環境影響
在公路建設施工過程中,施工駐地會產生大量的工程垃圾、生活垃圾及污水等。因此,要做好垃圾的集中處理與污水的統一排放工作。另外,在駐地修建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原自然環境的破壞,在竣工拆除后,應恢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三、公路運營期的環境保護
公路建成投入運營后,一方面帶動了沿線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對沿線及周圍的環境帶來不良影響。
(一)交通噪聲污染
公路建成以后,交通量的增長勢必帶來重型汽車數量的激增,公路運輸所產生的交通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越顯突出,特別是對公路沿線的居民區和工作區及動物棲息地等造成很大的噪聲污染。長時間處于較大噪聲環境中,容易誘發多種疾病。交通噪聲聲源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車輛的動力系統;二是輪胎與路面、空氣阻力的摩擦噪聲;三是振動噪聲。交通噪聲量的高低取決于行車速度、路面性能、車輛是否超載運輸。減少交通噪聲污染,一是在一些特殊地段設置隔聲墻、噪聲反射板或禁鳴標志;二是保證行車輛的良好性能和公路行車環境;三是設置喬灌結合的綠化帶。
(二)土壤和水體的污染
在雨水和雪水的作用下,汽車運輸所產生的油跡、輪胎粉末以及公路附近地表上的有毒物質都會被沖入河流或滲入地下,從而影響水體和土壤的質量。此外,采用工業廢料作為公路建筑材料、噴撒農藥防治公路綠化帶的病蟲害、服務區生活污水等,也都是水體和土壤的主要污染源。為了防止含有有害成份的污水污染水體和土壤,在設計排水系統時應注意水流的方向,路面水、邊溝水、服務區生活污水等應排入一定的水域,不得隨意排入公路兩側的水體或土壤中,以免污染周圍的水土環境。
(三)局部小氣候的改善
裸露的瀝青和水泥路面熱容量小,反射率大,蒸發耗熱幾乎為零,下墊層溫度高,升溫快,粉塵和二氧化碳含量高,形成一條“熱浪帶”,惡化局部小氣候。對公路沿線進行綠化,種植行道樹,能有效改善局部小氣候。
在公路建設中如何保持與環境的和諧,既促進經濟的發展又保護生態環境,是新時代公路建設與環境科學的一項艱巨緊迫的任務。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應改變原有的先建設后治理的老路子,實現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統一設計,統一施工,建設和養護并重的策略;并在公路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各階段都引入嚴謹的環境綜合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