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邁向小康生活階段的城市居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已越來越高,能生活在一種至美的環境中成為人們生活的理想追求,優美的園林綠化環境已成為房地產住宅小區最基本的要素。本文從園林植物搭配方式、園林植物色相和季相變化、不同園林綠地類型的園林植物配置、園林植物配置綜合效益及配置手法五方面闡述了城市居住小區園林植物配置思路。
【關鍵詞】園林植物;配置;思路
1當前房地產住宅小區園林景觀的特點分析
現代房地產住宅小區建筑布局多為混合式,小區的絕大多數建筑為行列式布置,少量的為周邊式。建筑密度大、樓層高和人口密度大,人均綠地少;周邊高、中間低,小氣候明顯。綜合光照強度大,居民樓外墻體多為彩色粉刷,有的還貼瓷片,封陽臺以及大窗戶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陽面光照更大。陰面也不再是濃蔭,盡管造成了眩光現象,但對喜光樹種的生長卻有積極作用。為改善房地產住宅小區內部環境,在景觀空間設計與植物配置同樣存在多樣性選擇。
2房地產園林植物的配置思路
2.1要注重園林植物的搭配方式
不同小區所用植物種數的數量與小區所在地區植物種類的豐富程度及該小區的設計手法、小區面積密切相關,而居民滿意、園林植物綠化效果好的小區都達到了一定的園林植物種類。因此城市居住小區應合理配置喬木、灌木及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竹類、水生植物、色葉植物、花罐木、芳香植物。還應以這些園林植物的多樣性為基礎,設計因地制宜的不同園林植物群落類型:喬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型、藤本型等。以喬、灌、草組成的人工擬自然群落,由于園林植物種類豐富,且綠葉面積增加,提高了單位葉面積指數,生態效益佳。
房地產居住小區建筑密集,人口集中,熱島效應突出,加上建筑物間距小,容積率大,地面多硬化處理,對植物生長的光照和水分都帶來變化,所以在這些不同的園林植物群落類型中的樹種搭配上,要使喜陽、耐陰、喜潮、耐旱的園林植物各得其所,從而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肥力,構成一個穩定有序的園林植物群體,這樣既滿足了園林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又考慮了居住小區園林植物綠化景觀效果,做到綠化與美化相統一,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還可適當配置鳥嗜園林植物和蜜源園林植物,吸引鳥類和昆蟲,使居住小區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體現“以人為本, 天人合一”的園林植物配置理念。
2.2要注意園林植物色調和季相變化
要把不同花色花期的園林植物相間分層配置,可以使園林植物景觀豐富多彩。背景樹一般要高于前景樹,栽培的密度要大,最好形成綠色屏障,色調也宜深,或與前景有較大的色調和色度上的差異,來襯托出整體效果。另外園林植物的不同花期、不同的色彩也展示出季相的不斷更替。四時景色各異,隨季節而變化。
按照園林植物季相和不同花期的特點創造園林植物時序景觀,使在不同的季節,在同一地區產生不同的群落形象。春夏時節鮮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松柏銀裝素裹。四季演變的園林植物景觀全靠和諧園林植物配置,這給遠離自然的城市小區居民來說,會帶來無窮的享受。
2.3要注意根據園林綠地的不同類型配置園林植物
居住區綠化分幾種類型:綠籬設置、宅旁綠化、隔離綠化、平臺綠化、屋頂綠化、停車場綠化、道路景觀綠化。
(1)綠籬以行列式密植植物為主,分為整形綠籬和自然綠籬。整形綠籬常用生長緩慢、分枝點低、枝葉結構緊密的低矮類灌喬木,適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綠籬選用植物體量要求相對較高大。
(2)宅旁綠地貼近居民,特別具有通達性和實用觀賞性。宅旁綠地的種植應考慮建筑物的朝向。在近窗不宜種高大灌木,以免影響采光;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種高大闊葉喬木,對夏季降溫有明顯的效果,在冬季則可以享受溫暖的陽光。宅旁綠地也應設計方便居民行走及滯留適量硬質鋪地,并配植耐踐踏的草坪,而且在蔭影區宜種植耐蔭植物。
(3)居住區道路兩側應栽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減少交通造成的塵土、噪音及有害氣體,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內保持安靜和衛生。行道樹應盡量選擇枝冠水平伸展的喬木,起到遮陽降溫作用。公共建筑與住宅之間應設置隔離綠地,多用喬木和灌木構成濃密的綠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區的安靜,居住區內的垃圾站、鍋爐房、變電站、變電箱等欠美觀地區可用灌木或喬木加以隱蔽。
(4)平臺綠化一般要結合地形特點及使用要求設計,平臺下部分空間可作為停車庫,輔助設備用房、商場或活動健身場地等;平臺上部空間作為安全美觀的行人活動場所。要把握“人流居中、綠地靠窗”的原則,即將人流限制在平臺中部,以防止對平臺首層居民的干擾;綠地靠窗設置,并種植一定數量的灌木和喬木,減少戶外人員對室內居民的視線干擾。
(5)屋頂綠地分為坡屋面綠化和平屋面綠化兩種,應根據上述生態條件種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強、抗風力強、外形較低矮的植物。坡屋面多選擇貼伏狀藤木或攀緣植物。平屋頂以種植觀賞性較強的花木為主,并適當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邊式和庭園式綠化。
總的來說,居住區美化選用樹木花草的品種,宜求精而忌繁雜。在樹種的配植上,應根據栽培的目的和生長習性,盡量做到喬、灌、地被相結合,要突出“草鋪底、喬遮蔭、花藤灌木巧點綴”的公園式綠化特點。
2.4要注意發揮園林植物配置的綜合性功能
符合自然規律和風貌的居住小區園林建設,也是在創建自然生態人居環境中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園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態規律的同時,應運用美學觀點,要充分考慮城市居住小區的規劃格局、建筑風格、人文特點、地理地貌等因素,兼顧園林植物經濟性、文化性、知識性、實用性等內容,進一步擴大園林植物的功能的內涵與外延,充分發揮其綜合性的生態功能。各地的鄉土樹種適應本地風土的能力強,而且種苗易得。短途運輸栽培成活率高,能有效地防止病蟲害的爆發,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風情,可突出本地城市居住小區的地方特色。因此應以本地鄉土樹種為主。攀緣綠化是攀附在居住小區建筑物上的一種綠化裝飾藝術,在眾多的新城市居民小區建筑物上加以合理利用,不僅起到增加綠視率、阻擋日曬,降低氣溫,吸附塵埃等改善環境質量和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還有助于解決目前我國居住小區人口較多,建筑密度較大,園林綠地相對不足的實際問題。
2.5要注意采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手法
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植等幾種。其中孤植主要展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對植是對稱地種植大致相等數量的樹木,多應用于園門,建筑物入口,廣場或橋頭的兩旁;列植是成行成帶栽植樹木,多應用于街道、公路的兩旁,或規則式廣場的周圍;叢植是三株以上不同樹種的組合,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群植是相同樹種的群體組合,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美為主,具有“成林”之趣。
3結語
園林植物配置,應適地適樹,近遠結合,速慢生搭配,常綠樹和落葉樹按比例栽植,講究季相變化。在園林的景象構圖中,現代的城市園林景觀以園林植物造景為主,植物景觀是人們感受最為直接的景致,也是唯一能使人們感受到生命變化的風景,其景觀的豐富度,會對人們的生活和精神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何平,彭重華.城市綠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黃清俊.綠化景觀設計叢書-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