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企業會根據給定商品的市場價格計算出生產和供應到市場上的商品的數量,以實現最大的利潤。而寡頭市場的情形要比完全競爭市場復雜的多。
【關鍵詞】博弈 合作博弈 囚徒困境
1 引言
企業面對的是大量信息不完全的市場,企業不知道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該如何做出抉擇。市場的時效性又要求企業必須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做出決策。在這樣的決策中存在著三個合理的假設作為前提。第一是理性的“經濟人”。每一個行為主體都依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為行動的出發點。第二是每一個行為主體做出的決策都不是在真空的世界中。第三是寡頭市場的情形。即一個行業里面只有少數幾家企業,甚至只有兩三家企業,每一方的市場份額都很大。由于競爭對手很少,每一個主體的行為產生的后果受對手的行為的影響都很大,那么這樣的決策就帶有了博弈的色彩。
2 博弈論概況
所謂“博弈”(Game),是指某些個人或組織作出相互有影響的決策,它不
僅包括撲克、橋牌等游戲,也包含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合作和沖突現象。博弈論
(Game Theory)又稱“對策論”,是指某個個人或是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
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從各自選擇的行為或是策略進行
選擇并加以實施,并從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研究的核心是決策主體
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
博弈論可以分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non-cooperative
game)。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參與人能否在行為時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達成則
是合作博弈;反之,不能強制他方遵守協議,各參與人只能選擇自己的最優戰略,
則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強調團體理性、效率、公平和公正;非合作博弈則強
調個人理性、個人最優決策。我們談到的博弈多指非合作博弈。
2.1 非合作博弈
(一)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說的是兩個囚徒一起做壞事,結果被警察發現抓了起來,進行隔離審訊。如果他們都承認犯罪,每人將入獄三年;如果他們都不坦白,由于證據不充分,每人將只入獄一年;如果一個抵賴而另一個坦白并且愿意作證,那么抵賴者將入獄五年,而坦白者將得到寬大釋放。這樣兩個囚徒面臨著如何選擇的問題。從表面上看,他們應該互相合作,保持沉默,以便能得到自由。但他們不得不仔細考慮對方可能采取什么樣的選擇。甲犯不是個傻子,他馬上意識到,他根本無法相信他的同伙不會向警方提供對他不利的證據,然后獲釋而去,讓他獨自坐牢。這種想法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而且他也意識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會這樣來設想他。所以甲犯的結論是,唯一理性的選擇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訴警方,因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會保持沉默,那么他就會是那個獲釋出獄的幸運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據這個邏輯向警方交代了,那么,甲犯也只需服刑三年而不用五年。同樣乙犯也會有這樣的想法。結果只能是兩個囚犯都坐牢服刑三年。
“囚徒的兩難選擇”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意義。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沖突,
各人追求利己行為而導致的最終結局是一個“納什均衡”,也是對所有人都不利
的結局。從“納什均衡”我們引出了“看不見的手”的原理的一個悖論:從利己
目的出發,結果損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兩個囚徒的命運就是如此。因
此,從“納什均衡”中我們還可以悟出一條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
但它必須符合以下黃金律:按照你愿意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別人,但只有他們也
按同樣方式行事才行。
(二)價格戰博弈
假設市場上的供給只有甲乙兩個企業來提供,每一個企業具有相同的成本和需求結構,每個企業都將考慮是采用正常價格,還是抬高價格形成壟斷,并盡力獲取壟斷利潤。在這一對抗博弈的例子中有兩種策略:即一個企業采用正常價格,另一個則采取高價格策略。廠家價格大戰的結局也是一個“納什均衡”,而且價格戰的結果是誰都沒錢賺。因為博弈雙方的利潤正好是零。競爭的結果是穩定的,即是一個“納什均衡”。
事實上,完全競爭的均衡就是“納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這種狀態下,每一個廠商或消費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別人已定的價格來進行決策。在這種均衡中,每一企業要使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結果導致了零利潤,也就是說價格等于邊際成本。在完全競爭的情況下,非合作行為導致了社會所期望的經濟效率狀態。如果廠商采取合作行動并決定轉向壟斷價格,那么社會的經濟效率就會遭到破壞。這就是為什么WTO和各國政府要加強反壟斷的意義所在。
2.2 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OPEC)。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歐佩克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歐佩克現在已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它統一協調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并以石油生產配額制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把國際石油價格穩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
3 博弈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一)污染博弈
假如市場經濟中存在著污染,而政府并沒有管制的環境,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寧愿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也絕不會主動增加環保設備投資。按照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所有企業都會從利己的目的出發,采取不顧環境的策略,從而進入“納什均衡”狀態。如果一個企業從利他的目的出發,投資治理污染,而其他企業仍然不顧環境污染,那么這個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會增加,價格就要提高,它的產品就沒有競爭力,甚至企業還要破產。這是一個“看不見的手的有效的完全競爭機制”失敗的例證。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鄉鎮企業的盲目發展造成嚴重污染的情況就是如此。
(二)勝者為王的博弈
在現實中人們往往可以看到北大、清華這樣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在擇業時會得到最好的職業而大多數其他名不見經傳的院校畢業生只能求其次,或者很可能連對口的專業都找不到;一個超級明星每次出場費可高達幾萬元,而大多數演員只能拿到平均的工資。像這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現象在現實中屢見不鮮。
(三)合作博弈
《紅樓夢》里面形容四大家族的時候,用過一個評語,叫做“一榮俱榮,一
損皆損”,就是因為這四個家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間有利益的合作,
也有親緣關系,所以結成一個牢固的聯盟。那么,如果兩個同時處在困境中的人
也有這種利益 親緣的雙重關系,他們合作起來就會更加容易,而且形成的合力
就會更大。正所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而要做到“同心”,只有利益上的合作
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種近乎親情的親緣關系。顯然,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為
親緣關系不是能夠隨便形成的。
博弈論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從博弈論的角度可以解釋價格戰、污
染環境、軍備競賽、考試或體育競技導致過多的參與者和加劇收入不平等……
4 結論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借鑒博弈論中的基本原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同時作用國家的宏觀調控,雙頭并舉,為我國經濟建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謝宏標,李家偉.博弈論在IPO市場上的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
[2]黃曉磊.IPO過程中的博弈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09(6).
[3]吳增軍. 高校就業統計中的非合作博弈問題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