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必基 劉彩霞 吳志霞
摘 要 目的:探討醫學生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的特點以及其相互關系,為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實證依據。方法: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和青年學生自信問卷對266名醫學生進行測評。結果:(1)醫學生的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2)醫學生的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存在性別差異(p<.05),但在生源地和年級變量上差異不明顯(p>.05)。(3)醫學生的自信心與主觀幸福感間呈顯著正相關(p<.01),自信心對醫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自信心共解釋了醫學生主觀幸福感36.2%的變異。結論:醫學生的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醫學生的自信心與主觀幸福感顯著相關,自信心是影響醫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變量。
關鍵詞 醫學生 自信心 主觀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fid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edical Students
FANG Biji, LIU Caixia, WU Zhixia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lf-confid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 to provide empirical basis for medic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66 students with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and Self-confidence Questionnaire for Young Students. Results: (1) Self-confid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edical students are in the superior middling. (2) There is difference on self-confid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between genders (p), bu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on self-confid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he medical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places and grades (p>.05). (3) Self-confidence of medica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p-confidence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edical students (p -confidence can explain 36.2% variat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clusion: Self-confid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edical students are in the superior middling; Self-confidence of medica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elated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Self-confide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自信心簡稱自信,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應對各種環境或完成某項活動的主觀評價。自信心高的個體往往具有較高的活動效率,更容易獲得成功,從而產生更強的滿足感、成就感,甚至幸福感。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對當前生活狀態與理想生活預期吻合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和肯定態度,是衡量個體生活品質、適應功能與社會狀態的重要指標。大學正處于個體自我意識分化與定型的關鍵時期。其自信心狀況將直接影響其對生活的滿意程度。與普通大學生相比,醫學生課程繁多,學習壓力較大。沉重的學習壓力可能影響其自信心的建立和發展,最終可能影響其對生活的滿意度。研究醫學生自信心與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及相互關系,有助于為增強醫學生心理健康、提升其生活滿意度提供實證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300名醫學生進行現場問卷測試,結果共收回266份有效問卷。其中,男125人,女141人;大一65人,大二67人,大三68人,大四66人;城鎮104人,農村162人。
1.2 研究工具
(1)總體幸福感量表:①該量表由美國學者Fazio編制,楊琳娜修訂而成。由32道5點計分題組成,分為精力、對健康的擔心、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和松弛與緊張6個維度。總分越高表示其主觀幸福感水平越強。該問卷的信效度等指標達到心理測量學的相關要求。(2)青年學生自信問卷:②由畢重增、黃希庭編制而成,問卷共由33道5點計分題組成,分為外向才智自信、成就自信、人際自信、應對自信和品質自信5個維度。問卷得分越高表示其自信心水平越高。該問卷的信效度等指標達到心理測量學的相關要求。(3)統計分析工具。SPSS 17.0。endprint
2 結果
2.1 現狀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生自信心總均分為117.96,高于99的理論均值,說明醫學生的自信心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醫學生主觀幸福感總均分為108.53,高于96的理論均值,說明醫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性別變量上,男生在才智自信、應對自信、品質自信、自信總問卷、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及總量表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P<.05),但在成就自信、人際自信上的得分均不存在男女差異(P>.05)。生源地變量上,城鄉醫學生在自信各維度與總量表、主觀幸福感各維度與總量表上的得分差異均不顯著(P>.05)。年級變量上,不同年級醫學生在自信各維度與總量表、主觀幸福感各維度與總量表上的得分差異也不顯著(P>.05)。
2.2 自信心對醫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相關分析表明,醫學生在自信心5個維度及總問卷上的得分與其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及總量表上的得分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1)。為進一步明確醫學生自信心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以自信心的5個維度和總問卷的得分為自變量,以主觀幸福感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詳見表1。
表1顯示,才智自信、成就自信、人際自信、應對自信和自信總問卷能顯著預測醫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它們解釋了醫學生主觀幸福感36.2%的變異量。
3 討論
研究表明,醫學生的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這可能與他們的專業密切有關。醫學生畢業以后大多數能夠進入醫院工作,想到工作以后每天都可以救死扶傷,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感覺自己被需要,這可能給他們帶來較強的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
研究顯示,在才智自信、應對自信、品質自信、總體自信水平、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及總體主觀幸福感方面,男生顯著優于女生。這可能是由于男女社會地位、社會角色和社會期望等差異所引起的。社會文化中的傳統性別角色期待影響著男女醫學生的心理發展。受“男剛女柔”傳統性別角色期待模式的影響,男女學生自小所受到的角色期待教育也各不相同。男生被教育成在社會中須以領導者、主導者的角色出現,在家庭中須以一家之主的角色出現。相比而言,女生的性別角色壓力要小很多。這種根深蒂固的性別角色意識,再加上社會文化對性別的角色期待,使得男生深感自己肩負重任,因而倍加努力以提升各項能力。能力的提升自然使其在面對問題和困境時更加自信。而問題的成功解決又給其帶來更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其主觀幸福感也就隨之上升。
研究還顯示,醫學生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不存在生源地和年級的差異。這可能是因為社會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所致。不論是城鎮還是農村,不論哪個年級的醫學生,他們均生活在男權社會文化之中。這種文化的熏陶使得他們在性別角色方面產生明顯差異。但不同生活區域與年齡對這種社會文化的沖擊作用相當有限。因而醫學生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不存在生源地和年級的差異。
在醫學生自信心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方面,研究顯示,醫學生在自信心各維度及總量表上的得分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及總量表上的得分呈顯著正相關。這是因為自信心與問題解決能力密切相關。問題解決能力高,其從問題解決中所獲得的成就感、自豪感自然較強。而成就感和自豪高的提升又有利于個體對生活產生滿意感和幸福感,其主觀幸福感自然就更高。反之,其主觀幸福感就會降低。因此,自信心不僅與醫學生主觀幸福感密切相關,而且還對醫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4 結論
醫學生的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醫學生的自信心和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生源地和年級差異不明顯。醫學生的自信心與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正相關,自信心能顯著預測醫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
注釋
① 楊琳娜.大學生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② 畢重增,黃希庭.青年學生自信問卷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9.41(5):444-4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