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求
(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
浙南站1000千伏變電站工程網格化管理初探
王希求
(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
特高壓浙南變電站工程建設具有工程量大、工期緊、極端氣候時間長、臺風影響多、政策處理難度大、大件運輸路徑復雜等特點。針對特高壓變電工程規模特別大、工期特別緊的特點,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在浙南變電站首次創新采用了“網格化管理”的方法,工程建設安全受控、質量良好、進度滿足一級網絡計劃要求,出色完成國網電網公司的建設管理任務,下文擬對浙南站網格化管理的建設模式做初步的探討總結。
浙南站 網格化 管理
建設特高壓智能電網是國網公司全面深化“兩個轉變”、承載和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層面資源優化配置、清潔能源大發展的必要支撐。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是特高壓電網進入加快發展、規模建設新階段的標志性工程。工程聯接浙江與福建兩省,對于增強華東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和提升抵御嚴重故障的能力,提升沿海核電群應對突發事故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浙南1000千伏變電站工程是浙福工程三個新建變電站之一。占地面積12.16公頃,動態投資26.7億元。本期建設300萬千伏安主變2組,1000千伏出線4回,500千伏出線4回。終期建設規模為300萬千伏安主變4組,1000千伏出線6回,500千伏出線8回。2013年7月23日,浙南變電站破土動工;10月16日,開始土建施工;2014年3月28日,開始電氣安裝;500kV及公用系統計劃于11月6日啟動,1000kV系統計劃于11月10日完成驗收,工程于12月底全面建成投運。
浙南變電站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工期緊、極端氣候時間長、臺風影響多、政策處理難度大、大件運輸路徑復雜等特點。作為第一個承擔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設管理的屬地省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充分發揮屬地優勢,以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為核心,以業主項目部和屬地市縣公司為抓手,充分發揮設計、監理、施工三個現場實施管理主體作用,針對特高壓變電工程規模特別大、工期特別緊的特點,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在浙南變電站首次創新采用了“網格化管理”的方法,編制了“網格化管理”口袋書,開展豐富多樣的網格勞動競賽活動,提高了管理效率;運用QQ群、微信群、二維碼等信息手段實現了工程動態的網格化管理。
網格化管理借用了計算機網格管理的思想,整合了組織資源,提高了管理效率,它將管理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若干網格單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各網格單元間的協調機制,使各個網格單元之間能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組織的資源。通過按網格化管理網格布局,條塊總合;信息整合,有度通達;運作協同,有序旋進;流程管理,透明高效;經絡監管,透徹有效;結構功能,與時俱進。
網格化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單元網格管理法、部件管理法、雙軸化管理體制、圖文聲像俱全的信息采集四個方面。
單元網格管理法是在管理中運用網格地圖技術,按照現狀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對象整體性等原則劃分網格,并對網格中各中資源進行整合,由區域負責人、區域監理對所分管的網格實施全時段監控,實現對管理空間的分層、分級、全區域管理"如施工土建階段將總施工區域劃分為七個網格,電氣安裝階段又將安裝施工區域劃分為一個網格,對每個網格單元賦予2位編碼,每個網格單元都有自己的責任人、監督人。
部件管理法就是運用二維碼編碼技術,將部件分為若干大小類,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對每個部件都賦予代碼,標注在相應的網格圖中當某個部件出現問題時,輸入其代碼,可以很容易地通過信息平臺找到它的名稱、現狀、廠家、歸屬部門和準確位置等有關信息,實現了對部件方便快捷的管理,也避免了不同參建單位之間的推樓扯皮。
整合各參見單位管理職能,將監督職能從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分別建立監督中心和指揮中心,監督中心負責監督和評價,指揮中心負責協調專業部門處置問題。
使用qq群、微信群、OA系統等具有圖文聲像等多種功能的信息采集專用平臺,使網格化管理的信息采集更加靈活方便,方便了監督員對部件,事件發生的問題進行拍照、錄音、上傳,實現了信息的實時傳輸反饋。
網格化管理理論是網格化的核心理論,在管理模式的組織體系、運行體系、保障體系、評價體系中都充分體現了網格化管理的思想。在組織體系中,將監督職能從各級參建單位的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構建了區域監督機構,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體現了網格化管理理論中監督獨立的思想;運行體系中,構建了區域施工負責人、區域監理負責人、區域業主負責人組成的三段式封閉反饋環,體現了網格化管理閉環流程的思想;保障體系中,從政策保障、數據保障、資金保障、科技保障幾個方面全方位構建了網格化的保障手段,體現了網格化管理持續有效的思想;評價體系中,針對不同的評價對象設置了不同的評價指標,科學合理地評價工程管理區域、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的績效,評價體系體現了網格化管理高效管理的思想。
運用網格化管理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現有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比如將管理單元細分為網格,可以將責任落實到人,解決管理空間不精細的問題;將管理事件分為大類、小類、甚至細類,明確各類的責任部門,可以解決管理對象不具體的問題;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可以解決信息獲取不及時的問題;由系統根據管理部門平時辦理案件情況和評價指標體系,自動生成評價結果,解決了評價結果不科學的問題;成立專司區域巡查職責的監理員,解決了責任監督不到位的問題。
網格化環境管理模式構建的目標在于解決工程管理工作力量與工作要求之間的不平衡,整合各種有效管理資源,提高管理效能,建立覆蓋整個區域的管理體系,實現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消極管理向積極管理的轉變,逐步形成以區域網格為基礎、以條線為依托、以信息為紐帶的規范運作,快速反應的網格化管理機制,有效解決大型施工區域精細化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