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 任廷會

多彩的貴州文化歷來不乏亮點。那些帶有鮮明的貴州特征、汲取民族文化精粹的文藝作品,如同散落各地的明珠,與黔山秀水相融相匯,成為向世界展示貴州的最佳名片。
原創音樂綻放山野
“我在貴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麗……”一首《我在貴州等你》唱出了以張超、玉鐲兒等黔籍音樂人的夢想——用音樂展現貴州的美。
一個是以《最炫民族風》、《荷塘月色》、《自由飛翔》等歌曲街知巷聞的“神曲教父”,一個是以《白狐》、《追夢者》享譽圈內的“創作才女”,兩個人卻擁有同樣的情懷,發愿要找到一條讓貴州民族音樂“走出去”的路。他們用了五年時間醞釀,心血匯成了這首繪就貴州山水、蘊含貴州風情的《我在貴州等你》。
為了提升《我在貴州等你》的知名度,張超和玉鐲兒用上了自己多年積累的資源。張超帶著這首地域色彩濃郁的歌曲上了《中國夢想秀》的舞臺,開始在全國舉辦“我在貴州等你”巡演,一遍一遍地向人們推介貴州的多彩文化。在他們的努力下,《我在貴州等你》如今街知巷聞,成為用音樂展現貴州的一個代表。
事實上,除了張超、玉鐲兒,龔琳娜、鄭建安、王奕穎、趙欽、堯十三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黔籍音樂人都在為同樣的夢想而努力。他們把民族文化當作音樂創作的根和魂:有的在歌曲中加入風景地名,做成“音樂地圖”;有的以古老傳說作為藍本,講述動人的故事;有的以貴州話唱作,念白說唱黔味十足;有的融入民族音樂元素,令人過耳不忘。
“希望我的歌曲能讓更多人愛上貴州。”正如張超所說,家鄉是黔籍音樂人的根,他們不能也不會忘根。在他們看來,在貴州這片人杰地靈的土地上,音樂就如同一粒神奇的種子,一旦播下,便會綻放山野,愈發芬芳。
文學創作飽含情懷
“在當下的中國文壇,貴州的作家們已經開始形成了自己的一種聲勢,有了自己優秀的作品。”11月14日,中國作協副主席張健在出席貴州省第四屆“烏江文學獎”頒獎典禮時表示。
在貴州這片鄉土文學的沃土上,貴州作家曾在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如今,新生作家正在崛起。尤其是近幾年,貴州文學界表現活躍,黔籍作家積極投身創作,推出了一大批弘揚民族精神、反映時代風貌、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如末未、李寂蕩、汪洋、趙衛峰、曹永、劉照進、肖勤等。
其中,作家山峰和肖江虹頗具代表性。他們的筆端之下,散發著原汁原味的貴州鄉村味道,抒發獨到的文化見解,飽含對土地的熾熱情感。
山峰的代表作《黔上聽香:在最美的地方遇見你》,被文學評論界認為是“一本反常規的書”。這部長篇旅游愛情小說,以書信體的形式,把西江、小黃、肇興、荔波、三都、安順屯堡等貴州極具世界唯一性的景點融入故事情節,在優美的風景中講述溫暖的愛情故事,繪就了一幅貴州民族風情旅游地圖。上市一年多,《黔上聽香》已經吸引了不少游客來到貴州,沿著小說的愛情路線旅行觀光。
“為貴州寫個好故事,這是我創作的初衷。”山峰說,他的創作源泉來自故鄉。而熟悉鄉村生活的肖江虹對民族文化也有著獨到的領悟,其小說《百鳥朝鳳》描寫的正是家鄉修文縣嗩吶藝人的生活,講述嗩吶這種民間藝術形式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逐漸走向消亡的過程。隨后,《百鳥朝鳳》被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成電影。2014年,這部充滿感動和靈魂的作品,獲得第29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在國際和國內各大電影節上均獲得好評。
對貴州地域文化的熱愛,造就了山峰、肖江虹這些杰出的“70后”文學家。當然,還有更多“80后”、“90后”年輕作家也在為貴州文化的繁榮發展添磚加瓦。
“繼續把秋天的韻味抒發在文學的每一條縫隙里。”貴州民族大學秋韻文學社創立于2001年,社員筆耕不輟,踴躍投稿,成果豐碩。董金黃、蔣斌、吳天威、劉金鳳等社員的文藝作品常見于《青年時代》《北京大學報》《星星》《香港大學報》《詩刊選》等。共同構成“貴州當代文學創作民院現象”的還有黔風文學社。截至目前,社員出版(簽約)小說20余部、文集40多本(冊),在《山花》《散文世界》《散文詩》《當代教育》《詩詞月刊》等各級報刊雜志發表文章數千篇(首)。
穿行在文學之林的文學社團還有貴州大學的桃源詩社、貴州師范大學的讀書會等等。這些年輕人在象牙塔里追尋文學夢,提升了貴州校園文學的影響力。
影視作品掀起熱浪
2014年9月,黔東南州從江縣高增鄉千戶侗寨,電影《侗族大歌》開拍。在黔籍導演丑丑看來,這里的人居環境和自然環境是世界獨一無二的,要通過電影,讓外界知道貴州有多美、人有多淳樸、文化有多富饒。因此,“山路再難走也要到這兒拍”。
作為全國首批少數民族電影工程影片之一,電影《侗族大歌》旨在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宣傳和打造“侗鄉之都”的文化大品牌。2015年6月,《侗族大歌》將在全國院線上映,屆時,侗族淳樸的民風、精美壯觀的侗寨鼓樓群將被更多人知曉。
11月8日,又一部展現民族風情的電影在貴州開拍。《苗山花》(原名《烽火苗山花》)取材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末至解放初期,貴州麻山農民自衛團反抗國民黨暴政的一段史實,展現苗族同胞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的英雄群像。該片由羅甸縣和黔南州發起,黔西南州、安順市以及望謨縣、紫云自治縣均參與投拍。這是貴州的第一部苗族電影。
近年來,一批以貴州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為背景的影視劇,不斷在全國亮相,推動了拍攝地旅游文化發展,產生了“拍攝一部劇,帶動一座城,拉動一個產業”的品牌效應。
今年5月,黔南州獨山縣投拍的電影《近距離擊殺》在全國院線上映。9月,該片獲得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填補了貴州在“五個一工程獎”中電影類的空白。
這并不是獨山縣第一次涉足影視劇的拍攝。立足豐富的旅游資源,實施“影視沖擊波工程”是獨山縣文化建設的新舉措。近期,獨山縣與山峰合作《黔上聽香》電影的拍攝事宜,將小說里虛構的娜姑村變為現實,擬在白泉湖地塊打造黔上聽香愛情小鎮,使之成為貴州南部旅游黃金景區。
銅仁市石阡縣投資拍攝的《佛頂山下鴛鴦湖》,尚未上映就產生了帶動效應。影片取景的百里烏江畫廊、仡佬族村落、古溫泉群,引起游客的極大興趣。2013年,石阡接待游客18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4億元。
一部部充滿“黔味”的影視作品詮釋了貴州歷史、人文、生態之美,吸引了游客和客商的目光,帶來了關注度和影響力,更帶來發展的機遇與資源。
民族歌舞走向世界
2014年10月24日,我國第一部民族管弦樂苗族歌舞劇《仰歐桑》啟動全國巡演,將在國內外巡演50場以上。
《仰歐桑》是傳唱在貴州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部分苗族聚居區的一首苗族神話愛情敘事歌,被譽為苗族“最美麗的歌”。2013年8月1日,《仰歐桑》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演,引起巨大反響。隨后在貴陽、凱里上演,幾乎場場爆滿,掀起了“仰歐桑熱”。
“《仰歐桑》的精髓就是把苗族之美展示給全世界。”貴州仰歐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海表示。
展現貴州民族文化精髓的歌舞演出,還有知名度極高的《多彩貴州風》。2005年至今,《多彩貴州風》累計演出3000余場,吸引280余萬人次觀看,曾在美國、加拿大、俄羅斯、英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巡演,并被國家文化部定為“優秀出口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
《多彩貴州風》切實書寫了“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的傳奇。它的成功,說明貴州民族文化和旅游資源潛力無限,可以做到“叫好又叫座”。而地方和民間藝術團體的壯大發展,更加體現了市場對貴州民族歌舞演出的需求。
今年8月,作為2014年參加“法國南方藝術節”的中國大陸唯一代表,黔東南州歌舞團在49天的巡回演出中,以天籟般的歌聲、瑰麗的服飾、原生態的樂器征服了觀眾。10月,西班牙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了兩場貴陽民族歌舞展演活動,來自貴陽演藝集團藝術劇院的20多名演員,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多彩貴州》、《木葉聲聲》等節目。2015年春節期間,貴州省還將與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繼續合作,舉辦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的西班牙觀眾了解貴州。(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