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松+譚朝亮+秦濤+李唯睿

銅仁市農信社以“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打造社會誠信體系”為契機,深入開展創建信用戶、信用村(組)、信用鄉(鎮)和農村金融信用縣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信用工程創建活動,加大“三農”貸款投放力度,有效改善農村信用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取得“農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滿意”的三贏效果。
注重創評基礎
確保創建實效
“農村地區金融需求低是長久以來的一個誤區,很多人都覺得農村沒有城市經濟發達,因此不需要金融服務。恰恰相反,經濟欠發達地區和人均收入較低的農民的金融需求更為強烈……”銅仁市農信社詮釋了農信社的農村金融發展路徑:“跟著農民走”,“農民走到哪里,農信社服務就跟到哪里”。
農村信用工程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得到地方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扎實有效推進。按照“黨政主導,信用社主抓,村支兩委搭手,農戶參與”的創建機制,自信用工程啟動以來,銅仁市各縣(區)成立了以縣長或分管金融副縣長為組長、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信用工程評定領導小組,各鄉鎮、信用社分別成立農村信用工程創建領導小組和信用鄉(鎮)、信用村(組)、信用農戶評定工作小組,形成鄉(鎮)政府、村支兩委、農戶、農村信用社“四位一體”的創建聯動機制。
根據農戶的資信情況和經濟狀況,按特優、優秀、較好、一般和等外級確定農戶信用等級;根據等級和農戶收入確定農戶授信額度,實行農戶授信額度按組進行公示;對評級的農戶發放貸款證,農戶持證到柜臺貸款不需要再進行審批;對信用鄉鎮、信用村組的不同等級的信用農戶在貸款額度和利率上給予優惠。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農戶經濟信息檔案75.88萬戶,建檔面100%;評定信用農戶74.77戶,評級面達98.54%;發放貸款證66.8萬戶,發證面達 91.6%;授信總額達211.58億元,創建了10641個信用組、1362個信用村、58個信用鄉鎮和1個金融信用縣,全市農戶貸款余額146億元。
扶持農戶創業
促進農民增收
農村信用工程建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在信用社資金的支持下,各區縣許多農戶依靠發展種植、養殖等產業發家致富。江口縣雙龍鎮一家茶企在企業發展初期就遇上資金嚴重短缺的問題,1200多畝茶園施肥、割草、看山和支付租金等,一年下來差不多要40多萬元。企業領辦人手上沒有積蓄,貸款也沒有抵押物。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江口縣聯社立即對企業進行相關調查、評估,并給予200萬元貸款,與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在當地農信社幫助下發展起來的企業不止一兩家。迄今為止,江口縣聯社支持雙江鎮農戶種植茶園6200余畝,發放茶葉貸款2350萬元,支持農戶300余戶,全鎮茶葉產值每年達2000萬元,利潤800余萬元。一位茶農在接受采訪時說:“正是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茶產業才發展得如此快,發展前景非常好。”
印江縣除大力支持農戶種植茶葉、烤煙、香菇外,還大力支持3100余戶種植柑桔、桃子、李子,提供信貸支持4800萬元,人均獲利2萬元。德江聯社信貸支持合興鎮茶葉示范園區,農戶貸款總數1196戶,貸款余額5696萬元,人均獲利2萬余元,支持大學生創業貸款2筆余額12萬元。通過信用工程創建,一批新型創業農民在信用社的幫助下得到發展壯大。
隨著信用工程創建向縱深推進,一批批產業園項目得到信用社的信貸支持。德江縣茶葉產業示范園區和德江縣草地生態高效生態畜牧示范園區,在信用社獲得貸款資金3078萬元;江口縣閔孝設施農業示范園區獲信用社貸款3743萬元;印江聯社發放印江縣木黃食用菌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和印江縣新寨生態茶葉示范園區貸款4062萬元;玉屏聯社發放玉屏縣油茶產業示范園區貸款3000萬元……
培育誠信農民
鑄就信用文化
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但信用社歷年的不良貸款說明,農村誠信文化建設不足,誠信文化在一些地區和人群中極度欠缺,極大地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農村信用社自身的經營和發展。為此,銅仁聯社要求基層員工加大對農村的各項宣傳力度,大力宣揚公民良好的道德規范和道德品質;加大農村的文化設施建設,培養現代信用意識;加大對有逃廢債行為的個人進行法律責任追究和道德譴責,提高農戶對金融支持和銀行信貸資金使用方面的誠信意識。
在農村信用工程建設中,銅仁農信社結合公民道德建設,以創建信用村鎮、信用戶為載體,積極開展基本道德、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宣傳教育,使農民的誠信意識顯著增強,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印江縣楊柳鄉是銅仁市2008年創建的第一個信用鄉,六年來,該鄉通過信用工程創建,許多農戶按期還款付息的行為從督促轉化為自覺行動,初步形成“信用無價”理念。
信用工程給農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幫助和實惠,使“爭當信用戶,爭創信用村鎮”在全市農村形成熱潮,“信用”成為廣大農民群眾最珍視的榮譽,許多村組、農戶為爭取早日掛上“信用牌”,積極主動到信用社償還所欠貸款本息;村民以評上“信用戶”為榮,為自己是“信用村鎮”的村民而自豪,“人人講信用、村村重信譽”的優良社會信用環境逐漸形成。信用工程建設,不僅在資金上給農民以支持,而且培養和提高了廣大農民的金融意識、信用意識和發展意識。
誠信農民建設
促進和諧發展
人無信不立,民無信不富,企無信不旺,國無信不安。加快推進誠信農民建設,對于提高農民道德水平、促進和諧貴州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奔涌焱七M誠信農民建設是適應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要求?,F代社會是誠信需求日益增長的社會,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制經濟。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改革將更加深入,開放將更加擴大,經濟將更加發展,民主將更加健全,科教將更加進步,文化將更加繁榮,社會將更加和諧,人民生活將更加殷實。這些都迫切要求在全社會營造誠信的環境,完善誠信的制度。
在“信用銅仁”建設中,銅仁市加強金融同業配合和部門相互協作,嚴厲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對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實行聯合制裁,扎實創建金融安全區,提高全市金融信用等級。信用環境的改善,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形成了良性循環。
銅仁信用社工作人員說,隨著農民信用意識的增強,全市農信社系統還貸率始終保持較高的比例,誠信促發展,發展促和諧。農村信用工程創建八年來,廣大干部職工、群眾深切地感到,信用工程利民利社,通過創建,使信用社員工大膽支農,基本形成敢貸不亂貸,慎貸不惜貸的發展態勢。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提高了信貸資金的支農效益和支農力度,也使長期存在的“等、靠、望”小農經濟意識由此改變,更好地發揮了農戶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實現了信用農戶、農村信用社和經濟社會之間的多贏。農村信用工程建設不僅是農信社自身發展的一項工程,也是一個建設和諧社會、重新構建民心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脫貧致富工程。(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