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貴州茶產業的發展目標堅定而執著: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園面積700萬畝以上,其中投產茶園500萬畝,形成加工企業3000家以上,茶葉年產量27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超過500億元,農民年人均茶葉收入達到1000元。
作為“湄潭翠芽”、“綠寶石”、“遵義紅”的原產地,遵義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茶產業,從幾年前小作坊抱團沖擊全國市場,到今日茶企兵強馬壯集結出征。
2006年,遵義作出推進百萬畝茶葉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把建設100萬畝茶葉工程作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7年,出臺加快實施百萬畝茶業工程的意見,從當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茶葉專項資金扶持茶產業發展;
2012年,市委、市政府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出臺進一步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3年8月,市政府又出臺支持中國茶城加快發展的意見。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大大激發了廣大農民種茶的積極性,湄潭、鳳岡、正安、道真、務川、余慶、遵義、綏陽、仁懷等9縣(市)已進入典型的山地農業茶葉規劃區。
鳳岡,因茶而揚名,因茶而富民。全縣44萬人口中,涉茶農民達20.6萬人,人均茶園面積0.9畝,人均茶葉產值近12000元。農民種茶有收入、采收有收入、制茶有收入,在茶園景區開辦農家樂也有收入。茶葉產業不僅引領了鳳岡縣高效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帶動了二、三產業的聯動發展。
作為后起之秀,鳳岡鋅硒茶僅用十年的時間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和成就,被譽為中國茶業發展史上的“鳳岡現象”。
茶葉產業同樣為湄潭農業經濟帶來一池活水,使荒山、窮山變成金山。2013年,湄潭縣茶園面積達到48萬畝,茶業總產量3萬噸,茶葉總產值達21.1億元,茶業綜合收入達41.2億元。
截至目前,遵義市茶園面積已達152萬畝,在2007年(37.3萬畝)的基礎上凈增114.7萬畝,年均增加近16.4萬畝,茶園面積躍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茶葉年均產量5.8萬噸,總產值43.6億元,綜合產值67.1億元,涉茶農民達100萬人。全市擁有709家茶葉加工企業,其中規模企業146家,加工能力7.5萬噸,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
在品牌打造方面,遵義市獲中國高品質綠茶產區稱號,湄潭縣獲中國名茶之鄉稱號,鳳岡縣獲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稱號,余慶縣獲中國小葉苦丁茶之鄉稱號,正安縣獲中國白茶之鄉稱號。“湄潭翠芽”和“鳳岡鋅硒茶”分別獲得中國馳名商標。遵義茶產業正按照“生態美、百姓富、企業強”的思路強勢推進。(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