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無線傳輸的電場強度測量系統研究

2014-12-30 23:20:04鄭志生何啟超
科技創新導報 2014年32期
關鍵詞:單片機測量系統

鄭志生+何啟超

摘 要:該文研究了簡單和復雜電場中電場強度的測量方法,以及電場強度傳感信號的無線傳輸方法。設計了應用這些方法的電場強度測量系統,該系統采用球形或平行板傳感器進行一維或三維電場測量,采用433MHz無線傳輸,采用單片機進行控制與信號處理,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電場強度 ?傳感器 ?無線傳輸 ?433MHz ?三維測量

中圖分類號:TM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030-04

Research on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Zheng Zhisheng1 He Qichao2

(1.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Guangdong Grid Co, Dongguan Guangdong,523008,China;

2.Guangdong WeiHeng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oshan Guangdong,528200,China)

Abstract: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measurement in sample and complex case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and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of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signal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is method, an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measur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 globular or plant senor in this system is used to measure the one or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nd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s applied for the sign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with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433 MHz The system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 potential.

Key Words:Electric Field Intensity;Senor;Wireless Transmission;433MHz;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電場空間中,“在任意點的電場強度是矢量,它等于位于該點單位正電荷所受的力。……電場強度的大小以每米的伏特數(V/m)來表示。”測量電場強度在理論研究、干擾分析、電磁環境評價與危害防護等方面有重要應用。

國家標準要求測量電場強度時,觀察者必須離探頭足夠遠,以避免使探頭處的電場有明顯的畸變;探頭的尺寸應保證產生電場的邊界面上的電荷分布沒有明顯的畸變。但現有的電場強度測量裝置或連接導線長,或體積大,或功耗高,都將造成干擾和被測電場的變化,使測量電場強度的不確定性增大。該文著重研究一種新的基于無線傳輸的電場強度測量系統,以解決電場強度測量中出現的干擾、尺寸與距離限制等問題,并方便測量及提高測量精度。

1 電場強度測量

使用傳感器測量電場強度。傳感器在待測電場的作用下,其金屬電極表面會感應出與待測電場同頻率變化的感應電荷,當傳感器的兩電極間接入一個測量電容時,感應電荷在電容上產生感應電壓,不管是在均勻場還是非均勻場中,待測電場強度都與此感應電壓成正比。

1.1 一維電場強度測量方法

一維傳感器采用球形探頭,由兩個金屬半球殼及測量電容Cs組成,結構如圖1所示,其優點包括電場的畸變比較小,可避免尖端放電現象;容易計算球殼表面感應電荷與電場的關系;比平行板探頭的可測場強范圍大;可將內置電路置于空心探頭內,利用金屬外殼的屏蔽作用來提高抗干擾能力。

設待測電場為E0(t),參考圖1,則一個半球上的感應電荷Qs(t)為

(1)

式中,ε為介電常數;r為球半徑。

感應電荷Qs(t)在測量電容Cs上產生感應電壓Us(t)為

(2)

將式(1)代入式(2)可得,

(3)

即測量電容上的感應電壓可計算出待測電場的電場強度。

1.2 三維電場強度測量方法

在電場分布復雜的環境中(如變電站內),必須測量空間矢量的三維電場并計算出合成值,才能真正指示出測量點的實際電場強度值。

三維傳感器采用一組三個平行板探頭,以極板垂直方向正交放置,具有加工制作簡單,方向性好,相互干擾小的優點。實際工程應用中,當平行板探頭的幾何形狀小到對整個電場空間來說可以忽略時,可認為該傳感器的存在不會造成待測電場分布的變化。單個平行板探頭結構如圖2所示,安放位置如圖3所示。

設待測電場為E0(t),參考圖2,則一個極板上的感應電荷Q p(t)為

(4)

式中,k是與幾何形狀有關的系數,由校準來決定。

感應電荷Qp(t)在測量電容Cp上產生感應電壓Up(t)為

(5)

將式(4)代入式(5)可得,

(6)

可知,同樣通過測量電容上的感應電壓得到待測電場的電場強度。

設測量點三個方向的場強大小分別為Ex、Ey、Ez,則合成場強的大小為

(7)

2 無線傳輸

將探頭(含采樣轉換單元)與顯示/數據分析單元分離,僅留探頭在待測電場內,可有效縮小探頭尺寸,減小測量設備對待測電場的影響。探頭采集的信號傳輸給顯示單元可采用有線、無線等多種方式。

2.1 無線傳輸的優勢

較之有線傳輸,信號的無線傳輸有明顯的優勢:

(1)有線傳輸使用的連接導線會引起待測電場分布的變化,而無線傳輸不會干擾待測電場;

(2)有線傳輸的測量距離受連接線的限制,而無線傳輸可獲得更長的測量距離,更易保證測量人員的安全;

(3)多點同時測量時,有線傳輸布線復雜,而無線傳輸可靈活布點;

(4)無線傳輸的發送端和接收端完全電隔離,接收端的電位不會影響測試的電場強度信號。

2.2 無線傳輸實用技術

作為傳感器使用的無線傳輸方式,其傳輸距離相對短(最大不過幾十、上百米),傳輸的信號速率較低,帶寬要求不高,因此考慮使用簡單的無線通信系統來完成傳輸,以使整個系統簡化,降低成本。

發射模塊、接收模塊和無線電波即構成一個簡單的無線通信系統。目前主流的無線通信技術包括ZigBee和433技術等,該文選用433技術。原因在于433 MHz工作頻段相對比較干凈,沒有太多干擾,而且433 MHz工作頻率低,繞射性能好,傳輸距離長,傳輸時耗損小。433 MHz無線收發模塊集成度高,技術成熟。

3 系統設計與調試

基于無線傳輸的電場強度測量系統的整體設計方案如圖4所示。其中,前端(置于待測電場內)包括傳感器、采樣及轉換電路、無線發射模塊、電池等。

3.1 系統功能設計

根據實際測量環境選用1.1或1.2節涉及的傳感器。采樣電容信號直接通過電壓跟隨電路和濾波電路后,進入單片機A/D進行采集,記錄一個周期(20 ms)內的感應電壓信號。采樣信號放大、低通濾波以及AC/DC轉換電路如圖5所示,主程序流程如圖6所示。

選用SRWF-508型無線數傳模塊作無線傳輸,該模塊中心頻率433 MHz,采用高效FEC前向糾錯技術結合高性能的無線射頻IC,并與高速微處理器相結合,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全透明傳輸、體積小、功耗低、傳輸距離遠的特點,且使用時不需要任何編碼技術。

為保證系統能在復雜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設計中采用了雙重校驗方式對數據的合法性進行檢測,發生丟包時重新啟動一次握手和數據傳輸,保證接收的數據正確。同時降低通訊速率,提高通訊穩定性。

前端測量單元采用鋰電池(12.6 V4Ah)供電,通過DC/DC轉換為±12 V(供放大電路)、5 V(供無線通訊模塊)和3.3 V(供單片機)。電場信號采集電路采用浮地方式,即電場傳感器的兩個電極連到放大器的差分輸入端,首先作阻抗變換,該電路的輸出負端與模擬地相連,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分別有獨立的地線,再通過一個0歐姆電阻連接形成參考地,與外部大地無關。

使用單片機STM32對信號進行處理,實現傳感器的線性修正及性能補償,減少系統誤差,提高測量精度和可靠性。同時,實現數據分析、處理與顯示。單片機電路如圖7所示,軟件結構如圖8所示。

3.2 系統調試

參考國標GB/T 12720-91《工頻電場測量》的規定制作了一套標準電場發生裝置,上下極板均為1.2 m×1.2 m的鍍鋅鋼板,兩塊極板間距0.6 m。以此對電場傳感器進行了標定。如圖9所示。標定數據見表1(傳感器置于46 cm處)。

數據可見,系統測量誤差小。采集單元和接收單元在移動過程中,數據采集正常,數據傳輸正常。電場強度測量值幾乎同時響應,基本沒有延時。用JSJ-800TYPE超高壓直流脈沖自衛器作為干擾源,在測量單元四周干擾,沒有出現通訊異常,數據顯示正常。

4 結語

基于無線傳輸的電場強度測量系統達到設計要求,其電場強度指標為測量范圍0~100 kV/m;測量精度優于±10%。經某變電站試用證明該系統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可進一步完善系統設計,如考慮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對電場強度產生的影響、分布式電場強度測量等。

參考文獻

[1] GB/T 12720-91工頻電場測量[S].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2] GBZ 2007—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 汪金剛,林偉,李健,等.電容式交變電場傳感器與工頻電場檢測試驗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2010,29(9):21-23,26.

[4] 胡澤文.工頻電場測量方法和傳感器的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 李快快,張東.一種433MHz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設計與應用[J].信息技術. 2014(1):131-134.

[6] 陳國文.球形二維工頻電場測量系統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2: 8-12.

[7] 李群芳,黃建.單片微型計算機與接口技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74-83.

[8] 俞集輝,鄭亞利,徐祿文,等.溫度、濕度對工頻電場強度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37-140.

[9] 史毓堯.點電荷電場中導體球面上的感應電荷分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86(S1).

[10] 張星,白強.小型三維電場傳感器設計與測試[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7(4):1002-1004.

[11] 蔣國雄,張源斌.無源電場測量儀在工頻電場測試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1988,15(3):56-58.

[12] 晉文杰.數字式工頻電場、磁場校準系統的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10.

[13] 羅福山,何渝暉,張華偉,等.電場的標定方法[J].空間科學學報,2007,27(3):223-226.

[14] 李清泉,劉健,李彥明.基于光纖的測量瞬態電場的球形傳感器[J].傳感器技術,2002,21(3):14-16.

[15] 潘琢金,施國君.C8051FXXX高速SOC單片機原理及應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2.

[16] GB/T 12720—91.工頻電場測量[S].GB/T 1272091.

可知,同樣通過測量電容上的感應電壓得到待測電場的電場強度。

設測量點三個方向的場強大小分別為Ex、Ey、Ez,則合成場強的大小為

(7)

2 無線傳輸

將探頭(含采樣轉換單元)與顯示/數據分析單元分離,僅留探頭在待測電場內,可有效縮小探頭尺寸,減小測量設備對待測電場的影響。探頭采集的信號傳輸給顯示單元可采用有線、無線等多種方式。

2.1 無線傳輸的優勢

較之有線傳輸,信號的無線傳輸有明顯的優勢:

(1)有線傳輸使用的連接導線會引起待測電場分布的變化,而無線傳輸不會干擾待測電場;

(2)有線傳輸的測量距離受連接線的限制,而無線傳輸可獲得更長的測量距離,更易保證測量人員的安全;

(3)多點同時測量時,有線傳輸布線復雜,而無線傳輸可靈活布點;

(4)無線傳輸的發送端和接收端完全電隔離,接收端的電位不會影響測試的電場強度信號。

2.2 無線傳輸實用技術

作為傳感器使用的無線傳輸方式,其傳輸距離相對短(最大不過幾十、上百米),傳輸的信號速率較低,帶寬要求不高,因此考慮使用簡單的無線通信系統來完成傳輸,以使整個系統簡化,降低成本。

發射模塊、接收模塊和無線電波即構成一個簡單的無線通信系統。目前主流的無線通信技術包括ZigBee和433技術等,該文選用433技術。原因在于433 MHz工作頻段相對比較干凈,沒有太多干擾,而且433 MHz工作頻率低,繞射性能好,傳輸距離長,傳輸時耗損小。433 MHz無線收發模塊集成度高,技術成熟。

3 系統設計與調試

基于無線傳輸的電場強度測量系統的整體設計方案如圖4所示。其中,前端(置于待測電場內)包括傳感器、采樣及轉換電路、無線發射模塊、電池等。

3.1 系統功能設計

根據實際測量環境選用1.1或1.2節涉及的傳感器。采樣電容信號直接通過電壓跟隨電路和濾波電路后,進入單片機A/D進行采集,記錄一個周期(20 ms)內的感應電壓信號。采樣信號放大、低通濾波以及AC/DC轉換電路如圖5所示,主程序流程如圖6所示。

選用SRWF-508型無線數傳模塊作無線傳輸,該模塊中心頻率433 MHz,采用高效FEC前向糾錯技術結合高性能的無線射頻IC,并與高速微處理器相結合,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全透明傳輸、體積小、功耗低、傳輸距離遠的特點,且使用時不需要任何編碼技術。

為保證系統能在復雜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設計中采用了雙重校驗方式對數據的合法性進行檢測,發生丟包時重新啟動一次握手和數據傳輸,保證接收的數據正確。同時降低通訊速率,提高通訊穩定性。

前端測量單元采用鋰電池(12.6 V4Ah)供電,通過DC/DC轉換為±12 V(供放大電路)、5 V(供無線通訊模塊)和3.3 V(供單片機)。電場信號采集電路采用浮地方式,即電場傳感器的兩個電極連到放大器的差分輸入端,首先作阻抗變換,該電路的輸出負端與模擬地相連,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分別有獨立的地線,再通過一個0歐姆電阻連接形成參考地,與外部大地無關。

使用單片機STM32對信號進行處理,實現傳感器的線性修正及性能補償,減少系統誤差,提高測量精度和可靠性。同時,實現數據分析、處理與顯示。單片機電路如圖7所示,軟件結構如圖8所示。

3.2 系統調試

參考國標GB/T 12720-91《工頻電場測量》的規定制作了一套標準電場發生裝置,上下極板均為1.2 m×1.2 m的鍍鋅鋼板,兩塊極板間距0.6 m。以此對電場傳感器進行了標定。如圖9所示。標定數據見表1(傳感器置于46 cm處)。

數據可見,系統測量誤差小。采集單元和接收單元在移動過程中,數據采集正常,數據傳輸正常。電場強度測量值幾乎同時響應,基本沒有延時。用JSJ-800TYPE超高壓直流脈沖自衛器作為干擾源,在測量單元四周干擾,沒有出現通訊異常,數據顯示正常。

4 結語

基于無線傳輸的電場強度測量系統達到設計要求,其電場強度指標為測量范圍0~100 kV/m;測量精度優于±10%。經某變電站試用證明該系統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可進一步完善系統設計,如考慮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對電場強度產生的影響、分布式電場強度測量等。

參考文獻

[1] GB/T 12720-91工頻電場測量[S].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2] GBZ 2007—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 汪金剛,林偉,李健,等.電容式交變電場傳感器與工頻電場檢測試驗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2010,29(9):21-23,26.

[4] 胡澤文.工頻電場測量方法和傳感器的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 李快快,張東.一種433MHz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設計與應用[J].信息技術. 2014(1):131-134.

[6] 陳國文.球形二維工頻電場測量系統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2: 8-12.

[7] 李群芳,黃建.單片微型計算機與接口技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74-83.

[8] 俞集輝,鄭亞利,徐祿文,等.溫度、濕度對工頻電場強度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37-140.

[9] 史毓堯.點電荷電場中導體球面上的感應電荷分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86(S1).

[10] 張星,白強.小型三維電場傳感器設計與測試[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7(4):1002-1004.

[11] 蔣國雄,張源斌.無源電場測量儀在工頻電場測試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1988,15(3):56-58.

[12] 晉文杰.數字式工頻電場、磁場校準系統的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10.

[13] 羅福山,何渝暉,張華偉,等.電場的標定方法[J].空間科學學報,2007,27(3):223-226.

[14] 李清泉,劉健,李彥明.基于光纖的測量瞬態電場的球形傳感器[J].傳感器技術,2002,21(3):14-16.

[15] 潘琢金,施國君.C8051FXXX高速SOC單片機原理及應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2.

[16] GB/T 12720—91.工頻電場測量[S].GB/T 1272091.

可知,同樣通過測量電容上的感應電壓得到待測電場的電場強度。

設測量點三個方向的場強大小分別為Ex、Ey、Ez,則合成場強的大小為

(7)

2 無線傳輸

將探頭(含采樣轉換單元)與顯示/數據分析單元分離,僅留探頭在待測電場內,可有效縮小探頭尺寸,減小測量設備對待測電場的影響。探頭采集的信號傳輸給顯示單元可采用有線、無線等多種方式。

2.1 無線傳輸的優勢

較之有線傳輸,信號的無線傳輸有明顯的優勢:

(1)有線傳輸使用的連接導線會引起待測電場分布的變化,而無線傳輸不會干擾待測電場;

(2)有線傳輸的測量距離受連接線的限制,而無線傳輸可獲得更長的測量距離,更易保證測量人員的安全;

(3)多點同時測量時,有線傳輸布線復雜,而無線傳輸可靈活布點;

(4)無線傳輸的發送端和接收端完全電隔離,接收端的電位不會影響測試的電場強度信號。

2.2 無線傳輸實用技術

作為傳感器使用的無線傳輸方式,其傳輸距離相對短(最大不過幾十、上百米),傳輸的信號速率較低,帶寬要求不高,因此考慮使用簡單的無線通信系統來完成傳輸,以使整個系統簡化,降低成本。

發射模塊、接收模塊和無線電波即構成一個簡單的無線通信系統。目前主流的無線通信技術包括ZigBee和433技術等,該文選用433技術。原因在于433 MHz工作頻段相對比較干凈,沒有太多干擾,而且433 MHz工作頻率低,繞射性能好,傳輸距離長,傳輸時耗損小。433 MHz無線收發模塊集成度高,技術成熟。

3 系統設計與調試

基于無線傳輸的電場強度測量系統的整體設計方案如圖4所示。其中,前端(置于待測電場內)包括傳感器、采樣及轉換電路、無線發射模塊、電池等。

3.1 系統功能設計

根據實際測量環境選用1.1或1.2節涉及的傳感器。采樣電容信號直接通過電壓跟隨電路和濾波電路后,進入單片機A/D進行采集,記錄一個周期(20 ms)內的感應電壓信號。采樣信號放大、低通濾波以及AC/DC轉換電路如圖5所示,主程序流程如圖6所示。

選用SRWF-508型無線數傳模塊作無線傳輸,該模塊中心頻率433 MHz,采用高效FEC前向糾錯技術結合高性能的無線射頻IC,并與高速微處理器相結合,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全透明傳輸、體積小、功耗低、傳輸距離遠的特點,且使用時不需要任何編碼技術。

為保證系統能在復雜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設計中采用了雙重校驗方式對數據的合法性進行檢測,發生丟包時重新啟動一次握手和數據傳輸,保證接收的數據正確。同時降低通訊速率,提高通訊穩定性。

前端測量單元采用鋰電池(12.6 V4Ah)供電,通過DC/DC轉換為±12 V(供放大電路)、5 V(供無線通訊模塊)和3.3 V(供單片機)。電場信號采集電路采用浮地方式,即電場傳感器的兩個電極連到放大器的差分輸入端,首先作阻抗變換,該電路的輸出負端與模擬地相連,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分別有獨立的地線,再通過一個0歐姆電阻連接形成參考地,與外部大地無關。

使用單片機STM32對信號進行處理,實現傳感器的線性修正及性能補償,減少系統誤差,提高測量精度和可靠性。同時,實現數據分析、處理與顯示。單片機電路如圖7所示,軟件結構如圖8所示。

3.2 系統調試

參考國標GB/T 12720-91《工頻電場測量》的規定制作了一套標準電場發生裝置,上下極板均為1.2 m×1.2 m的鍍鋅鋼板,兩塊極板間距0.6 m。以此對電場傳感器進行了標定。如圖9所示。標定數據見表1(傳感器置于46 cm處)。

數據可見,系統測量誤差小。采集單元和接收單元在移動過程中,數據采集正常,數據傳輸正常。電場強度測量值幾乎同時響應,基本沒有延時。用JSJ-800TYPE超高壓直流脈沖自衛器作為干擾源,在測量單元四周干擾,沒有出現通訊異常,數據顯示正常。

4 結語

基于無線傳輸的電場強度測量系統達到設計要求,其電場強度指標為測量范圍0~100 kV/m;測量精度優于±10%。經某變電站試用證明該系統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可進一步完善系統設計,如考慮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對電場強度產生的影響、分布式電場強度測量等。

參考文獻

[1] GB/T 12720-91工頻電場測量[S].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2] GBZ 2007—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 汪金剛,林偉,李健,等.電容式交變電場傳感器與工頻電場檢測試驗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2010,29(9):21-23,26.

[4] 胡澤文.工頻電場測量方法和傳感器的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 李快快,張東.一種433MHz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設計與應用[J].信息技術. 2014(1):131-134.

[6] 陳國文.球形二維工頻電場測量系統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2: 8-12.

[7] 李群芳,黃建.單片微型計算機與接口技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74-83.

[8] 俞集輝,鄭亞利,徐祿文,等.溫度、濕度對工頻電場強度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37-140.

[9] 史毓堯.點電荷電場中導體球面上的感應電荷分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86(S1).

[10] 張星,白強.小型三維電場傳感器設計與測試[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7(4):1002-1004.

[11] 蔣國雄,張源斌.無源電場測量儀在工頻電場測試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1988,15(3):56-58.

[12] 晉文杰.數字式工頻電場、磁場校準系統的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10.

[13] 羅福山,何渝暉,張華偉,等.電場的標定方法[J].空間科學學報,2007,27(3):223-226.

[14] 李清泉,劉健,李彥明.基于光纖的測量瞬態電場的球形傳感器[J].傳感器技術,2002,21(3):14-16.

[15] 潘琢金,施國君.C8051FXXX高速SOC單片機原理及應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2.

[16] GB/T 12720—91.工頻電場測量[S].GB/T 1272091.

猜你喜歡
單片機測量系統
Smartflower POP 一體式光伏系統
工業設計(2022年8期)2022-09-09 07:43:20
WJ-700無人機系統
ZC系列無人機遙感系統
北京測繪(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基于單片機的SPWM控制逆變器的設計與實現
電子制作(2019年13期)2020-01-14 03:15:28
把握四個“三” 測量變簡單
基于單片機的層次漸變暖燈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9年15期)2019-08-27 01:12:10
基于單片機的便捷式LCF測量儀
電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 09:42:02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和計算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與計算
連通與提升系統的最后一塊拼圖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亚洲午夜天堂|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少妇精品网站|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 青青操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亚洲成人播放| 欧美国产另类| 国产性精品| 亚洲伊人天堂|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免费在线a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伊人成色综合网|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五月天久久婷婷| 国产乱论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国产理论精品|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日韩美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三级|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色悠久久久|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婷婷六月综合| 亚洲高清资源|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亚洲第一色网站|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伊人蕉久影院|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h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h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久久久久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