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利峰
(無錫市大橋實驗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獨生子女德育教育探析
顧利峰
(無錫市大橋實驗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日益擴大的獨生子女群體,正成為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當前,許多獨生子女具有心理脆弱、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以自我為中心等特點。獨生子女的德育問題會影響到個人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家庭的和諧幸福、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所以,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獨生子女的教育,促使獨生子女健康成長。
獨生子女 思想品德 德育措施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面推行計劃生育,1980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但獨生子女群體卻日益擴大。2005年11月14日,在中宣部、人口計生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門召開的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經驗交流暨總結表彰大會上,國家人口計生委張維慶主任表示: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中國已累計出生9000萬獨生子女。2007年1月12日,國家人口發展研究戰略課題組發布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報告表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全國已累計近1億獨生子女。在2008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來臨之際,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會等單位聯合舉辦“提高人口素質論壇”。據論壇透露,獨生子女人數已超過1億人,占總人口的8%左右。2013年3月1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中國人口政策改革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表示,截至2010年,全國獨生子女總量約1.45億。2014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稱,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有1.5億。但到目前為止,國家沒有正式的獨生子女人口統計數據。大量獨生子女的出現不但使傳統的家庭結構發生根本變化,而且引發許多令人關注的社會問題。那么,當前獨生子女的情況怎樣呢?我們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
獨生子女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好,興趣愛好廣泛,發展機會多,對問題有獨特的見解,但不可否認存在很多問題。
1.心理脆弱。獨生子女心理脆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成長過程中過多的溺愛和過少的競爭,剝奪他們經受困難和挫折磨煉的機會。他們就像生長在溫室里的鮮花,弱不禁風,難以承受風霜雨雪的考驗。由于心理脆弱,社會適應能力差,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使得現在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孤僻封閉和心理逆反。
2.依賴性強,好逸惡勞。有許多獨生子女很少或從不做家務,怕吃苦,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造成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在學習上自學能力差,主動性不強。一旦離開父母或老師,便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此外,他們生活上奢侈浪費的現象日益嚴重,片面追求高消費,追求時尚。
3.缺乏責任感。事事由父母包辦,自己不能獨立做事,其結果是形成不負責任的做事態度。凡事都離不開別人的指導或提醒,不考慮后果,不預見未來,這種缺乏責任感的心態對獨生子女的危害極大。
4.以自我為中心,不為他人著想。在有些獨生子女眼中,父母含辛茹苦養育他們是理所當然的,他們的要求和意愿,父母不能違背,他們所做的事,不愿意讓父母過問。倘若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對父母大發脾氣。有調查顯示,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較強,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意識淡薄。目前在校的中小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形成唯我獨尊的性格。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些現象存在于一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存在這些問題。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呢?
出現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家庭教育方式不適當,家長只關注學生成績,忽視了子女品德和習慣的培養。只要成績好,孩子的任何條件都可以答應。第二,在生活上對子女的溺愛。有些家長經歷過許多的磨難,如今生活條件在不斷改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經歷以前的生活。第三,社會上的有些不良現象對獨生子女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如:“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
所以,獨生子女的德育問題相當艱巨而又緊迫,亟待重視和加強。
在我國獨生子女的數量龐大,對獨生子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為什么呢?
1.獨生子女的德育問題會影響個人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如今的社會,各種競爭和挑戰是十分激烈的,對人的意志和毅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但許多獨生子女是在“溫室”中成長起來的,經歷的挫折不多,心理又比較脆弱,缺乏頑強的拼搏精神。一旦遇到挑戰或者坎坷,無法勇敢地面對,往往表現出失望、焦慮、沮喪,甚至意志消沉、自暴自棄,難以承擔起重要的責任。還有些獨生子女具有內向、孤僻的心理,不能與周圍的人友好地交往與合作,當個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容易生氣或自卑。這些情況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是不利的。
2.獨生子女的德育問題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幸福。獨生子女在成長中,得到的是家庭親人的百般照顧,但相反他們很少主動關心、孝敬長輩,不會理解和同情別人。為了一些家庭小事,就可能發生爭吵,缺少必要的忍讓與寬容。從2005年4月起,有關部門對162個30歲以下家庭的婚姻狀況進行了隨機調查。結果顯示,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離婚率為24.5%,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離婚率為8.4%。
3.獨生子女的德育問題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由于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往往更放縱孩子的行為。因此,獨生子女一般比較任性、嬌氣,不受父母的管束,更容易沾染不良的風氣和習慣。此外,獨生子女的衣食住行往往都是由父母包辦的,當他們的某些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可能會采取過激行為,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從而破壞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近年來,獨生子女違法犯罪的比例在逐漸增加,犯罪低齡化現象凸現,他們的作案方式暴力化、團伙化傾向明顯。
1.家庭要對獨生子女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建立合理的家庭關系,不把孩子擺在特殊的地位上,處處把他當做中心,而應讓他感到自己與別人一樣,相互之間是平等的。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愛而不寵,養而不嬌。誠然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應該的,但是愛子女不但體現在對孩子生活和物質上的照顧,更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在品德和行為方面要對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熱愛勞動、不浪費飯菜、不要事事只顧自己等,對于一些不良行為要及時指出并加以批評教育,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健康成長。在實際生活中,讓孩子吃一些苦,經歷一些必要的挫折,讓他們認識到自立自強的重要性。同時父母要注意自身的示范教育,時刻注意個人的言行舉止。
2.重視學校教育,加強學校的管理和引導。江澤民同志在有關教育的講話中說道:學校教育德育為先。學校是對獨生子女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首先,學校可以向學生介紹獨生子女的現狀,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規范學生的在校行為,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自覺抵制不良現象的干擾,糾正現有的不良習慣。其次,學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內德育條件,采用校園廣播、班會、校會、黑板報、宣傳欄、標語、演講比賽、評選校園之星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開展相關的德育活動,提高獨生子女的思想認識。再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加強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獨生子女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最后,教師以身作則,正面引導,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3.積極采取措施,發揮社會的功能。未來社會,獨生子女是社會的主體。社會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共同關注和幫助獨生子女,提高全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舉辦家庭教育的相關培訓,拓寬教育渠道,傳播正確的教育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鼓勵獨生子女積極參與。加強社會管理,加大執法力度,為獨生子女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總之,社會在不斷發展,教育也在變革,獨生子女在其成長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要求家庭、學校、社會各盡所能,互相配合。雖然,要教育好獨生子女是一項艱苦和細致的工作,但我相信經過廣大教師的努力、家長的密切配合與社會的支持,通過有效的方法就一定能教育好獨生子女,使他們健康成長。
[1]郝克明,汪明.中國獨生子女群體分析報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