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
(河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淺談初中歷史入門課的重要性及技巧
柳青
(河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歷史是初中階段開設的一門全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基礎。入門課是其中的關鍵一環,上好入門課是幫助初中學生學好歷史的第一步。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入門課往往會被忽視,造成學生對學科認識模糊和知識銜接不暢等問題。明確初中歷史入門課的重要性、掌握歷史入門課的基本技巧,對于順利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具有戰略性意義。
入門課 初中歷史 重要性 基本技巧
入門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對于歷史科目而言,入門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歷史定義、學科內涵。初中歷史分為中國史與世界史,中國史、世界史又分別按時間劃分分為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編成六冊教科書依次在初中三個年級學習。這種課程安排的特點決定了初中歷史的入門課通常開設在每一個新歷史時段學習的開始前。
(一)幫助學生明確歷史學科的基本內涵。
歷史對于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他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一些和歷史有關的事物,比如影視劇、文學作品、名勝古跡等,但不明白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歷史,為什么要學習歷史,怎樣學好歷史,有的學生甚至簡單地認為歷史是古代人或者古代發生的事情。初中第一節歷史課是絕大部分學生人生中正式學習歷史的開始,也是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學科基本內涵的最佳時間?!皻v史即過去發生的一切”。過去的一切包括過去的人、過去的事物,而且歷史一去不復返。教師要嚴謹、通俗地告知學生歷史的定義,并且通過列舉事例、講述故事解釋這一定義,幫助他們形成歷史學科的思維框架、構建歷史脈絡,進而理解歷史學科的意義及方法。
(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而持久穩定的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他們興趣盎然地去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①,興趣在歷史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歷史學科對文字理解駕馭、材料記憶梳理要求極高,“初中生抽象邏輯思維雖然開始占優勢,但在很大程度上還屬于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②。初中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主要依賴于學科是否有趣,培養歷史學習的興趣是促進其主動學習歷史的關鍵。傳統而言,一提到歷史,就與“迂腐”、“乏味”、“死記硬背”等貶義詞眼掛鉤,這可能會在無形中使學生對歷史產生偏激的看法。學生從入門課中正式接觸歷史學科,入門課的有趣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判斷歷史課有趣與否,因此歷史入門課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教師要讓學生從入門課開始就認為歷史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
(三)幫助教師了解學情便于開展教學。
“學情是對學生年齡特征、認知能力、知識水平、學習方式等綜合情況的總稱”③。學情分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充分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狀況等,可以選擇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開始學習新的歷史階段的知識,教師要在講授新課前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整體水平及興趣點。入門課是教師了解學情的最有效途徑,例如初中二年級開始學習中國近現代史,教師在正式講新課前的入門課里通過師生間的課堂提問等互動形式,可以大致明晰學生的整體水平、關于中國古代史知識的掌握、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的了解程度等基本情況,進而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歷史入門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上好入門課需要掌握基本技巧,只有正確、靈活地運用技巧,才能更好地駕馭入門課,把它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一)明確基本的歷史常識,理清歷史線索。
歷史入門課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學科的最佳契機之一,教師進行歷史入門介紹,是為了接下來新課的開展做鋪墊。因此在入門課中,教師必須明確基本的歷史常識,并對即將講授的新課的歷史線索予以梳理。初一第一節歷史課是整個中學階段歷史教學的開端,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在講授這節入門課時,要特別強調基本的歷史知識。比如公元與公元前的區別、中國朝代順序表、古代史與近現代史的劃分、對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要全面看待的評價方法等,便于學生快速掌握歷史學習竅門和線索。初中二年級主要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即公元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及以后的歷史。在學習新的歷史階段之前的入門課中,教師要重點解釋中國近現代史社會性質的主要變化,梳理清晰中國近現代史的幾大標志性歷史事件及其影響,如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等,同時要告知學生為什么要以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現代史的開端。只有清楚這些歷史常識,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錯綜復雜的中國近現代史。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等教學媒介。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教學媒介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便捷化。“多媒體教學是將老師、學生和現代信息傳播技術這三方面結合起來,構成三者互動的教學方式”④。常見的多媒體教學主要有幻燈片、投影儀等,不同于傳統教學中的語言講述、板書講義,多媒體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現歷史資料。初中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更容易接受直觀的事物。多媒體等媒介運用到歷史入門教學之中,可以大大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初次接觸歷史時就意識到歷史這門學科并不枯燥,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依賴多媒體,不能摒棄傳統教學方法,只有把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三)注意語言嚴謹性、通俗性、通俗性。
教學語言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歷史是一門嚴謹的人文學科,對授課者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很高,教師課堂語言表述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接受水平的高低。教師“要把課本、教參上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還要注意對自己語言的錘煉,要力求語言口語化,簡潔、準確、生動、幽默,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⑤。入門課是學好歷史的基礎課,在一些晦澀、枯燥的知識點上,教師若能靈活表達,則會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歷史的技巧。例如初一歷史入門課要求學生記憶中國朝代順序,可以用順口溜 《朝代歌》來記憶:“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歌謠把中國朝代按順序整編出來,朗朗上口,方便學生記憶。一些歷史知識比較抽象,在介紹這些問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化難為簡,用最通俗的語言表達準確地歷史概念。
(四)與生活聯系,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有些學生認為歷史是副科,其重要性遠遠不及語數外等主科,所以輕視甚至放棄歷史學習。這種偏見不僅不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而且會干擾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在入門課中,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從一開始就讓他們認識到歷史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指導著現實社會的發展。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是學生理解學習歷史的意義的最有效方式,比如列舉時下熱門歷史題材影視劇,詢問學生去過的名勝古跡等,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歷史、感受歷史,從而明白學習歷史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歷史的態度。為了更深刻地讓學生體會歷史學科的魅力,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入門課中,教師可以采用課堂討論、話劇編排、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活動設計,從而既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以后順利開展積極有效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入門課是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視。它不僅對學生學習歷史意義深遠,而且是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一把標尺。如果把整個中學歷史教學比喻為一座高樓,那么初中歷史的入門課則是這座高樓的地基。只有腳踏實地、夯實基礎,中學歷史教學的高樓才能傲然挺立、屹立不倒。
注釋:
①周才方.中學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0.
②魯忠義.心理學.科學出版社,2009:89.
③周才方.中學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32.
④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73.
⑤戴安剛.輕松愉快接觸歷史——淺談初一歷史入門.中小學電教,2011(4).
[1]周才方.中學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魯忠義.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戴安剛.輕松愉快接觸歷史——淺談初一歷史入門[J].中小學電教,2011(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