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黎明
有車族日漸龐大,以車代步特別是自駕游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剛過去的十一長假,駕車和家人一起享受旅途的快樂,隨心停靠,細細觀賞路邊的風景,或是支起烤架來一場野炊,是多么的幸福!然而長途駕車隱患也很多,輕者可能誘發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腰椎——長途駕車最易損傷的部位
坐位時腰椎承受的負荷是站立時的2倍,長途駕車要求駕駛員較長時間坐立,勢必給腰椎帶來較大的負擔,易引起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部肌肉是支持人體的重要組織結構,長途駕車的人由于處在一種緊張的坐姿狀態,活動較少,局部肌肉組織容易出現缺血性改變,進而出現肌肉痙攣、腰痛,長時間不改善就會導致肌肉勞損。
椎間盤位于我們人體各椎骨之間,是連接相鄰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外部為纖維環,堅韌而富有彈性;內部為髓核,為白色而富有彈性的膠狀物,具有“彈性墊”樣緩沖作用,輔助脊柱做各個方向的運動。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后,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連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突出的腰椎間盤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血管或脊髓等組織,使患者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經放射痛等癥狀。
不良坐姿是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原因。我們的腰椎在正常狀態下有一個自然彎曲,正是由于這個生理曲度的存在,腰椎才能活動自如,腰椎間隙前寬后窄,椎間盤不易發生移位。長時間駕駛,司機的腰椎將長時間處于屈曲位,腰椎間隙前窄后寬,椎間盤就容易向后突出,造成椎間盤突出癥。
另外,腰椎間盤突出癥還與行駛過程中的顛簸有關系。汽車減震如果不好,或者道路凹凸不平,車輛行駛中產生的顛簸會使椎間盤受到的應力增加,時間長了就會使椎間盤變形,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等疾病。
醫生建議??自駕出行最好把靠背與座位的角度調呈90度,腰后置約10厘米高的靠墊,使腰椎處于自然生理的前凸狀態。連續駕駛2小時應中途休息,適當活動四肢、腰部,做伸展、側屈活動。道路條件不佳時,減速平穩行駛,避免劇烈顛簸。長途出行宜選擇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避免長時間開車。
若行駛過程中出現突發的腰腿部疼痛,建議就近停車或服務區停車,更換駕駛員。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導致的下肢麻木、無力,可能使駕駛員無法有效控制油門、剎車,釀成事故。
疲勞駕駛——長途駕車另一重要安全隱患
疲勞駕駛是指在一段時間的開車后所產生的反應水平下降,表現為注意力分散,嚴重時出現瞌睡,導致駕駛操作失誤。由于疲勞駕駛所產生的交通事故約占20%。
長途駕車面對單調的公路,缺乏視覺刺激,若睡眠不足,極易出現疲乏、瞌睡,而一般駕駛員缺乏對自身疲勞的覺察能力,即使知道自己已經疲勞了,但是他們仍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往往等到自己覺得實在不行了再停車,而這時他們已經產生了短暫的瞌睡,嚴重的交通事故可能就在這一瞬間發生。統計發現,30歲以下合并有短暫呼吸暫停的人,易發生嚴重的交通事故,最易出事故的時間是凌晨和下午。預防或干預疲勞駕駛,是減少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
醫生建議??要保證充足睡眠,長途行車前一晚上至少要睡足8小時;連續開車1小時左右,應停車休息5分鐘;最好不要單獨長途駕車,語言交流是避免疲乏的措施之一。若已有疲倦狀態,可考慮補充提神飲料,如紅牛等;也可用風油精、清涼油涂抹太陽穴部位;聽一些自己熟悉的歌曲,盡量避免聽不熟悉的歌曲且把聲音開很大,這樣會降低司機的反應能力。
小貼士??其實,不管是腰椎保護還是防止駕駛疲勞,良好的身體條件是前提。在駕車之余,應該加強鍛煉,比如跑步、游泳、快走及負重鍛煉等,提高體力、耐力以及腰背部肌肉力量,可以有效預防長途駕車出現隱患。
健康生活
作者按:輻射無疑是現代人無法回避的問題。從自然環境到家中的裝修地材,從醫院的X光線,到常用的手機、微波爐、電視機,輻射無處不在。電磁輻射不僅會引起心悸、失眠、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等癥狀,還會造成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不僅會導致男性性功能衰退,精子質量降低,還會使女性經期紊亂,容易流產或是導致死胎、畸胎。輻射果真如此兇險,人們毫無招架之力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