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曄
語文教師在上作文課的時候總會留意到:部分同學一聽到這節課是作文課,立即眉頭緊鎖、苦不堪言。等到老師布置好作文題目后,那些同學又會抓耳撓腮、冥思苦想,可等兩節課結束時才發現部分學生竟連一個字也沒擠出來,哎,怎一個慘字了得。
雖然明知道學生痛苦,可語文老師清醒地意識到不能讓學生不寫不練作文,因為中考中作文高達60分,占中考語文試卷總分的46%,這是多大一塊肉,怎能輕易放棄?
針對部分學生苦惱寫作文的情況,教師要幫助學生審題,同時要求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發現他們的美。除此以外,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雖然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有很多辦法,不過我特別提出其中一個好辦法——寫評語。
良好的作文評語不僅能評價學生習作的優劣,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習作者進行心靈交流和溝通,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領悟寫作技巧,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同時,學會怎樣做人,體現育人功能。
可傳統作文評語大多公式化、模式化,諸如:中心是否明確,重點是否突出,詳略是否得當,層次是否清楚,語句是否通順等。這類評語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作文的成功之處或問題所在,但忽視培養人、發展人的要求,不注意對學生健康寫作心態的引導和高尚人格的培養。
如何讓作文評語真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評語要有情趣,才能激發寫作興趣
學生的寫作大多是真情、興趣的直接表達,是日常生活中與父母、同學、親戚之間的交流。批改作文時,如果我們總以成人的眼光審視學生的生活與處世,以成人的評語評述學生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學生的作文最終將成為老師板起面孔訓人的“訓話基地”。
提到這,不由讓我想起我上五年級時的一件事,那時語文老師讓我們每周都寫一篇周記。星期五的時候我在學校門口騎車摔了一跤,于是在周記中我就寫了這件事,還在周記的最后寫道:看到我摔跤了,都站不起來,可竟然沒有一位同學攙我一下,這真讓我心寒啊!后來老師給我的評語令我至今記憶猶新:為什么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呢?雖然現在想來老師其實是在激勵我,希望我這個她眼中的優等生能靠自己做得更好。不過當時我真的覺得自己很無助,畢竟我還是個孩子。我在這篇周記中完全沒有指責別人的意思,更多的是想向老師(我的朋友)訴說我的心聲,希望得到老師的安慰,可老師似乎高估了我。從此以后我很少在周記中傾訴心聲。
由此可見,老師首先應擁有一顆童心與愛心,用學生的語言進行換位思考,將情融于文中以親切的談心式的口吻為學生寫好作文評語,讓他們從評語中分享到成功的喜悅,收獲自己勞動的成果。
我在這方面特別留心,記得曾看到班內一位同學寫的《老師,我想對你說》中的一些話:老師,您知道嗎?您平時過于嚴肅了,讓我們都有些害怕了,希望老師平時能多笑笑,這樣您會更美的。對我說這些話的是班內的一個女生,說實話,平時的她真的讓我很頭疼,頭疼就頭疼在她的笑上,因為這數學老師不知向她發了多少火了,也不知向我告了多少狀了,可仍收效甚微。她經常在課堂上不分場合、毫無理由地笑,讓人很是惱火。就是這樣的學生,給了我這樣的建議真的讓我始料未及,不過我還是要謝謝她,同時可以看出她是個比較細心的人。于是在她的作文中我寫了這樣的評語:謝謝,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相信你們會讓老師變得更美。
這樣富有情趣的評語往往在不經意間輕輕撥動孩子們心靈的琴弦,培養他們樂于表達、勇于表達的良好習作心態,從此更愛寫作了。
2.曉之以理、有的放矢,要有針對性
在作文教學與批改中,要求教師針對每次習作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寫評語,首先針對每次習作目標、任務、要求寫評語。于是在本次作文評語中我重點看學生有沒有達到本次作文的要求,然后針對要求看看學生作文中欠缺的地方,讓學生在每次作文中都知道自己重點要注意的地方,真正幫助他們練好平時的作文。
其次,面對同樣的作文要求,每個學生的寫作情況也不盡相同,為此更要求老師在閱批時洞察習作的細微之處,根據所寫文章內容的差異適宜寫好評語。如同樣是句子不通順,一位學生漏掉了標點符號,另一位用詞不當,還有一位學生很馬虎,只寫了半句話。因此要分別寫出不同評語:如你自己讀讀文章,體會一下哪兒該停頓,是否多字少字或用詞不當,好好想想使句子變得通順起來,好嗎?還有一些句子詞語搭配不當,不符合文意要求,如能傾聽老人的訴說,但能傾聽老人的事跡嗎?怎么改才能通順呢?我讀來讀去也找不到下半句,馬虎的你把他丟到哪兒去了?趕快把它找回來,使這句話既完整又通順,好嗎?因為評語親切、具體,符合學生心理,學生讀后心服口服。針對問題,學生認真修改,通過多次改進,寫作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
3.妙寫評語能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由于傳統作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過高要求,再加上教師評語的生硬刻板,學生多對作文產生了恐懼心理,覺得作文是一件很難、很苦的事。其實,學生寫作文是初學初練,他們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缺點自然很多,這是很正常的。教師不能用文學的標準衡量學生,而應該懷著一顆期待的心,相信他們會進步,在評語中插入征詢意見式的語句暗示學生、老師正期待他用行動回答。
如碰到學生字寫得很差時,可以這樣寫評語:“字是人的臉,這次作文書寫有明顯進步,你的臉上也光彩多了。不過,你一向討厭的錯別字老跟著你,老師還不太滿意。我為你開一劑良方:不會寫的字問字典,寫完作文后,請教老師或同學,你愿意試一試嗎?”相信看到這樣的評語,學生一定不會有抵觸情緒,反而會乖乖改正。
4.充分激勵,在評語中滲透道德與倫理教育
不管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質量是優是劣,都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是他們智慧的結晶,對他們而言寫作絕非一件易事。既然如此,他給老師批改時,肯定希望老師能對他的作文有所肯定,以便看到成績,并從中獲得力量與啟示。因此,批改學生作文時,教師要努力發現并抓住學生作文中哪怕微小的閃光點,及時鼓勵,都會使之獲得前進的動力。
有一個學生其實蠻可憐的,父母離異,母親又得了尿毒癥,沒有那么多精力管她,于是在她初一的時候她便由昆山轉到了石牌上學(跟著父親)。照理知道家里這種情況,孩子更應該自覺,懂得生活的艱難和幸福的不易,可孩子平時的表現真的很讓人失望。可能在市里待慣了,見慣了世面,從小就比較注重穿著,小小年紀戀愛談得游刃有余,還比較會騙,與老師對著干,罵罵咧咧的,講起道理來一套一套的,所幸對我這個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還是比較有禮貌的。在她的一次作文中,我發現了她對父親的恨,字里行間還流露出她要用自暴自棄報復父親的意思。看到這我很是震驚,她對父親的恨表現得如此明顯,我絕不希望因為恨蒙住她的雙眼,讓她看不到別人給她的愛和關心。我決定充分發揮評語的作用,在評語中滲透道德與倫理教育,于是我在她的作文評語中這樣寫道:孩子,你還太小,有時候大人的一些事我們不要摻和進去,你有沒有想過你這樣對你父親,他有什么損失嗎?(我已經了解過了,她父親后來再婚,已生了個兒子,這個兒子已經上一年級了。)他不是照樣幸福地過著他的小日子(雖然我知道這樣說對她有點殘忍,可現在這時候不下點猛藥不行,必須點醒她)。他會為你傷心嗎?你這樣最受傷的只會是你的母親,你知道嗎,她已經生了那么重的病,你還忍心讓她為你操心、為你傷心、為你自責嗎?孩子,聽老師一句話,你要為自己而活,為母親而活,活出你的精彩,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不久我把作文本發了下去,當時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她的反應,我看到她的頭低下去很長時間沒有抬起來,我知道她的思想受到觸動了,等到本子收上來后,我發現在我的評語后她寫了一段話:老師,謝謝您!您說的沒錯,我知道該怎么做了。看到這我真的很欣慰,從她的這一句謝謝中我感受到她對我的信任,感受到她的懂事。后來她真的懂事了,也不再闖禍了,生活中再遇到問題時,還經常找我傾訴。
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應貫徹正面引導、激勵為主的原則,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包括“差生”,都要熱情地肯定他們細微的優點和微小的進步,使他們嘗到作文的甜頭,樹立信心,從而產生寫好作文并盼望下次作文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