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王悅
摘 ? ?要: 全民健身是我國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將引起體育教學改革,因此對衡水市體育健康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學改革中為適應全民健身運動的要求,應引入與之適應的教學思想。本文擬在初步分析體育健康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礎上,探討衡水市體育健康課在全民健身實施中的任務,以及體育健康課教學應如何適應全民健身。
關鍵詞: 體育健康課 ? ?全民健身 ? ?現狀分析
學生是21世紀經濟建設的生力軍,也是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受益者,更是未來社會的主導者。為此,體育健康課應與全民健身有機結合,以全民健身計劃為指導,教材內容應突出全民健身,使教學更具娛樂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科學性,真正體現時代特征,學校和社區緊密相連,搞好體育教學,就是對全民健身的最大支持,而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情況,直接影響到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化。所以體育健康課程和全民健身休戚相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此,學校應破除陳規陋習,一切場所均面向社會開放,盡量為全民健身提供和創造活動條件,樹立開放的學校體育觀,從而使學校體育社會化、全民健身教育化。
1.體育健康課與全民健身兩者是緊密相連的
體育與健康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面對的是在校學生,而全民健身面對的是全體社會公民。但兩者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叭窠∩碛媱潯笔且豁椧劳猩鐣?、全民參與的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體育健康課程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是培養國民終身體育意識的搖籃,是培養高素質國民的重要陣地,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是歷史賦予體育健康課程的使命,體育健康課程面向終身體育,面向全民健身計劃,面向教學現代化,已成為必然趨勢。
2.體育健康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體育健康課是社區體育、家庭體育的基礎。社區體育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生活的逐步改善相伴隨,人們對體育功能和作用認識的深化,是社區體育、家庭體育廣泛普及的重要原因。社區體育、家庭體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娛樂,其群眾性、社會性較突出,且個人參與的自由度較大。而體育健康課的對象是青少年,一個人在7歲~24歲之間接受的是學校教育,對其一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體育健康課以促進青少兒身心發展、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為目的,其教育性、階段性較突出,帶有強制性。與此同時,學生掌握體育知識的多少,愛好體育程度的高低,體育能力的強弱,對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參加體育活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體育能夠為學生離校后參加社區體育和家庭體育實踐打下基礎。目前,我國有普通中、小學86萬6千多所,在校中小學生1億6千多萬,因此,要使全民健身計劃良性循環地發展,就要把學校體育擺在戰略重點的位置。因為在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的過程中,人們要鍛煉,就需要方法和手段,而掌握方法和手段需要教育和時間。只有體育健康課才能使人們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人們終身從事體育運動的態度和能力,使受教育者熱愛體育運動,自主、自發地參加體育運動,在促進身心發育的同時,自然地創造勞動,享受運動的快樂和運動的本質,使運動文化成為將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帶動更多的人參加體育運動,更好地推動全民健身。
3.體育健康課在全民健身中的任務
全民健身運動的實施給體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提出更多新問題,也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
3.1為全民健身培養出優秀的畢業生。
體育健康課以培養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在以青少年為重點的全民健身計劃實施過程中,學校體育工作顯得非常重要。首先必須抓好學校體育工作,以此帶動全民健身活動。而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直接與體育教師的素質相關。因此,體育健康課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優秀的社會需要的畢業生。
3.2為全民健身培養出社會體育指導員。
從現在的社會體育實踐看,在全民健身運動中,社會需求大量社會體育指導員和管理人才。體育健康課可以在學歷教育中培養專門人才?,F階段可在體育健康課內開設與社會體育有關的選修方向課,進一步滿足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
3.3對全民健身進行研究和技術開發。
體育健康課有較好的人才資源,可充分發揮這種資源優勢。對全民健身基本理論、健身方法、健身用品等進行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和技術開發,如創編不同職業的健美操和開發健身器械等,使之逐步成為有特色的研究中心和技術開發中心。
4.體育健康課教學改革與全民健身相適應
4.1強化體育意識,樹立獨立終身體育觀。
學生的體育意識強弱直接影響體育健康課教學效益和終身體育觀的建立。長期以來,中小學生體育意識薄弱,要改變此種狀況,首先要讓學生體驗到體育教學的樂趣,激發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其次要在學校中營造體育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中小學體育競賽制度,增加小型多樣、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級別、不同項目的趣味比賽,以及智能與體力結合的比賽等。
4.2改革以運動興趣為主線的教材、教法體系。
現行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以興趣為主線,要求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小學教材自主性較強,高中以學生發展為主,對體育教師要求較高,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現代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探究式學習方法、發現式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法和領會教學方法等。
4.3轉變教學觀念。
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優化教學內容,創新體系結構;運用先進教學手段與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提倡教學互動;堅持全面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之受益終身。
4.4轉移教學重點,著重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終身體育觀的確立和全民健身運動的實施對中小學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強學生的體質外,還要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學生學習科學的健身方法,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強調運動技術的掌握,其教學重點是掌握三基,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動起來,培養和提高體育能力。
參考文獻:
[1]笙萬濤.21世紀中國全民健身運動的形勢、狀況與學校體育的關系[J].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38.
[2]肖家英.群眾體育與《全民健身計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6(1).
[3]朱繼華.對高校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VOL8(6).
[4]滕石生.談全民健身計劃[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報,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