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珠(江西財經大學圖書館 江西 南昌 330013)
何宜強(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隨著圖書館聯盟在全球范圍的普及和發展,聯盟建設與運行的成本-效益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目前,國內圖書館聯盟數量在不斷增加,而聯盟建設與運行的投入和產出又缺乏成本-效益分析,導致資源建設重復、利用率不高、人財物力浪費嚴重等現象,這些都是目前圖書館聯盟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理論,探索圖書館聯盟經濟價值,以對我國圖書館聯盟建設提出有益的建議。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起源于1848年法國工程師Jules Dupuit撰寫的一篇論文。之后,英國經濟學家Alfred Marshall提出一些正式的概念,奠定了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論基礎[1]。成本-效益分析是以經濟學的價值理論來評估某項投資建設的成本和效益的一種方法,它以尋求在投資決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為目的。其基本原理是:針對某項支出目標,提出若干實現該目標的方案;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計算出每種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過比較方法,并依據一定的原則,選擇出最優的決策方案[2]。
圖書館聯盟的成本是指聯盟在開展各項活動和服務過程中投入或消耗的各項資源。其可以劃分為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有形成本與無形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機會成本[3]。固定成本通常可用貨幣單位來測算,如設備成本、每年運行成本(如文獻資源購置經費、管理費)等;可變成本是能隨著產出變化而變化的成本,如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成本、集團采購成本等。有形成本則表示直接消耗的資金與設備運行費用,如資源購置費用、設備購買使用費用等;無形成本則是指各種信息技術和服務能力不足而導致的損失形成的無形費用。圖書館聯盟可以依據聯盟成員館是否參與聯盟合作項目和服務,決定其是否產生直接成本、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聯盟成員館參與聯盟合作項目和服務所產生的成本,如設備、資源購置費用、參與項目或活動所支付的費用等;間接成本則是在聯盟服務或活動中所產生的成本,如折舊費、修理費等;機會成本是指聯盟成員館為了參與某項活動或服務而放棄的成本,如各項活動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用戶接受信息服務所等待的時間等。
根據經濟學理論,總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而且這部分成本不能隨著管理者經營思想和決策的改變而改變。主要包括兩大部分:①設備投入,如計算機投入、服務器投入等;②定期固定支出,如文獻資源購置經費、信息開發成本、人員工資、固定資產折舊、管理費用等。其中,文獻資源購置經費包括支付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知識產權、軟件、數據庫使用費等支出。信息開發成本主要是指圖書館自行開發信息產品時,在開發過程中產生的調研費、會議費、勞務工資、材料費等消耗成本。可變成本是指與聯盟服務業務量直接相關的成本支出,而且這部分成本能隨著管理者經營思想和決策的改變而改變,如資源購置成本、成員館在參與數字資源集團采購與談判過程中的支出、聯機合作編目費用、文獻傳遞過程中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人力資源成本、通信成本等。
依據以上理論設定,聯盟成本=設備投入成本+定期固定支出成本+可變成本。
聯盟經濟效益表現為聯盟提供有償服務和其他可能的相關經營活動而產生的收益。然而,從經濟學理論來講,聯盟經濟效益主要表現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直接效益;二是間接效益。直接效益主要是聯盟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和資源保障能力所產生的效益,如上級部門撥款、聯盟會員交納的會費、合作項目獲得的收益等。直接效益通常可以用業績量進行統計分析,也可以用服務產出的數量和受用戶歡迎的程度來表示。間接效益則是聯盟各成員館所產生的一些長遠效果,是用戶在使用信息資源時所表現的間接效果,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間接效益可以表現為用戶利用資源在教學研究、學習、指導、管理等方面獲得的效益,如提供信息服務獲得的收益,提供特色服務獲得的收益等。
依據以上理論設定,聯盟總效益=直接效益+間接效益。聯盟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直接測算其經濟效益,而且能夠直接反映出來的效益也有限。直接經濟效益的測算方法主要有條件價值法和消費者剩余法[4],而間接經濟效益的測算可以采用計量模型(如二次經濟影響分析法)來計算圖書館聯盟所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和圖書館員的消費貢獻[5]。圖書館聯盟開展館際互借,各館資源可以在網上檢索、瀏覽,并進行文獻傳遞,這樣能節省重復購置文獻資源的經費,產生間接經濟效益。同時,聯采聯編、集團采購也能夠節約一定經費,從而產生間接經濟效益。另外,在一定的時間內,在聯盟的資源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用戶數量的增加相對于聯盟建設的成本而言,其總收益也在增加。
聯盟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追求經濟效益,即用盡可能少的成本獲得盡可能多的經濟收益。依據經濟價值理論,聯盟建設投入、產出的效果可以用成本-效益關系來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成本收入剖析圖
圖1為總成本、收益與業務量的關系線,兩線相交于P點,P點即為盈虧平衡點。總收入線與總成本線在交接P點時,表示沒有利潤,此時成本與效益為盈虧平衡狀態,即既不盈利,也不虧損;當總收入高于總成本時,則產生利潤;當總收入低于總成本時,則產生虧損。當聯盟的總收入低于保本收益額時,意味著該聯盟不能帶來收益,反而會造成人、財、物力的浪費。
筆者在對聯盟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之后發現,聯盟成本與收益實際測算有一定難度,而且大部分不能用貨幣進行衡量。但是對聯盟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能從經濟學角度對聯盟建設、運行和評估提供指導,也能使我們正確認識聯盟成本-效益,避免盲目、不計成本地去投入,重視投入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實現聯盟建設投入、產出的最佳效果,有利于聯盟持續、健康地發展,同時,能夠促進聯盟由數量型向效益型轉變。
昌北高校圖書館聯盟(Changbei Academic Library Alliance,簡稱CALA)于2010年3月正式成立,有8所高校圖書館自發加入,目前經歷了初創和確立階段。CALA以超前的理念、精誠的合作,開創了國內圖書館聯盟的嶄新范例,取得了國內矚目的成績。
對于建設CALA,政府沒有投入任何資金,其資金來源主要為各成員館繳納的會費。經過3年的運行,各成員館提供館際互借、文獻傳遞和文獻資源采購等服務,為用戶提供了大量信息資源服務,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更好地了解聯盟運行情況及為制定聯盟決策提供參考,成本-效益分析是目前CALA應該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筆者從經濟學角度對CALA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期望CALA在保證一定的經濟效益的情況下,投入最小的成本,實現CALA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經濟學中對成本的界定,聯盟投入成本包括聯盟的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個部分。要對CALA進行成本分析,首先要確定其成本項目。CALA建設與運行需要有持續的資金來源作為支撐,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4個部分。
(1)建設成本 聯盟建設需要一定成本,其主要包括3個部分:一是聯盟建設需要投入更多現代化設備,如計算機、服務器購買成本及折舊成本等;二是網絡應用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如網站建設經費、網絡維護費用以及資源共享、聯采聯編等使用和維護費用;三是館藏協作資源建設需要成本,館藏協作可以填補特殊學科領域資源收藏方面的成本,減少館藏復本,但是館藏協作也會增加一定的成本,如管理人員及機構運行費用、員工培訓費用等。
(2)管理成本 聯盟要保障正常運行,需要日常管理費用,其體現在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之中,如管理人員辦公費、會務費、差旅費、業務招待費等。按照管理對象的不同,管理成本又可以劃分為日常管理成本、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成本、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用戶管理成本、戰略目標管理成本等。
(3)服務成本 服務成本主要體現在聯盟資源的整合、檢索、傳遞,以及與服務內容相關的軟硬件購置、文獻管理系統維護、電子閱覽室管理及用戶管理等方面。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是聯盟的主要服務項目,它能突破時空限制,擴大資源共享范圍,但是存在一定成本,如人工費、網絡費等。同時,聯盟信息服務需要一批高素質的館員,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也需要一定的費用,用戶培訓也需要一定的費用。
(4)隱蔽成本 隱蔽成本通常是隱性的、不易被發現的、往往被忽視的成本。其主要是指工作人員培訓或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等。
以上4個部分的成本均由CALA各成員館自行承擔。從以上成本組成可以得出,如果CALA追求低成本發展,則應該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從微觀角度降低成本,如完善規章制度,減少經費支出;在選擇硬件設備時,結合本館實際情況選擇性價比高的硬件,能自主開發的軟件盡量自己開發;服務質量為可變因素,需要從多方面提升服務質量,投入的總成本越少,就等于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聯盟效益。其次,從宏觀角度根據規模經濟效應理論,在戰略上發展聯盟規模,使其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逐漸下降。
CALA的經濟效益一般是指建設聯盟與直接提供信息服務獲得的收益,歸納起來主要包括:①固有經濟收入,即上級部門用于聯盟建設的直接撥款資金,這部分是其固有的經濟來源,可以在其他收入增加的基礎上,盡量減少撥款,給國家節約資金;②會費收入,成員館每年定期繳納一定金額的會員費;③合作項目收入,這是指通過合作項目獲得的收益或是圖書館自行開發軟件銷售所得的收入;④信息服務收入,如信息咨詢或提供信息檢索、咨詢、查新等服務直接收取的費用;⑤其他收入,如圖書館通過網絡進行廣告宣傳獲得的廣告費收入等。除此之外,CALA收益中還有無法用貨幣計量的模糊與隱蔽性收益,如用戶獲取信息資源節省的時間和精力成本的減少以及良好的聲譽和社會認可度、用戶素質的提升等,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
CALA在這幾年中所取得的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提升成員館文獻資源保障力度
CALA向各成員館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檢索服務,讀者可以通過平臺檢索各成員館的各類電子資源及紙質資源,CALA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資源保障體系,極大地提升了CALA成員館的文獻資源保障力度,在成員館用戶中得到了廣泛認可。截至2012年底,CALA通過平臺為近25.6萬讀者提供了335個數據庫及1 600.69萬冊紙質中外文圖書的查詢、瀏覽與借閱服務,具體見表1。

表1 CALA成員館紙質文獻、電子文獻及用戶數量
(2)創新服務績效
CALA各項工作緊緊圍繞“加強資源建設,提升服務質量”這一中心主題,進一步完善聯盟各項服務體系,通過各種形式全面提升聯盟的服務質量和品質,使聯盟服務的能力和質量取得了較大提高。
CALA成立了參考咨詢工作組、館際互借工作組,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了各項工作制度,建立了相應的激勵機制,積極開展文獻傳遞、館際互借、在線咨詢等讀者服務工作。基于CALA各成員館豐富的文獻資源及多樣化的獲取方式,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申請原文傳遞、館際互借等方式獲取各類需要的文獻資源。資源類型包括紙質館藏、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報紙、專利、標準、視頻、圖片、隨書光盤、OA(Open Access,開放獲取)資源及特色數據庫等,CALA拓寬了服務領域,給各成員館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CALA文獻傳遞年年創新高,初步顯現其社會與經濟效益。目前,CALA是全國文獻傳遞量最多的區域性聯盟,具體見表2。

表2 2010—2012年CALA文獻請求、回復及館際互借數量
(3)促進聯盟文化品牌建設
CALA注重聯盟文化品牌建設,打造出“知網杯”、“萬方杯”等一系列品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吸引眾多的企業紛紛表達與聯盟合作的意愿,聯盟影響不斷擴大。例如,與清華同方聯合舉辦數字資源推廣論壇,進一步提高聯盟對數字資源的了解和利用;與在華國際出版商版權保護聯盟聯合舉辦“2012年圖書館新技術與數字資源的合理利用論壇”,對圖書館新技術與數字資源的合理利用,新技術給圖書館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圖書館在使用數字資源時如何規避知識產權、著作權及圖書館與出版商的合作前景等問題進行了研討;與北京人天書店有限公司合作舉辦“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技術與管理創新研討會”,共同探討如何深化圖書館服務、推動圖書館工作以及提高圖書館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組織赴香港大學圖書館參觀學習,使學員們學習其先進理念,感悟服務精髓,為聯盟今后的服務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舉辦了兩屆“知網杯”搜索競賽,來自聯盟成員館的80位同學參加了競賽,競賽既宣傳了聯盟,使聯盟與讀者之間的聯系密切,同時也提高了讀者的信息素養和搜索能力;舉辦了以“圖書館·文化大發展·人”為主題的“萬方杯職工演講大賽”和崗位知識競賽,進一步加強了聯盟各成員館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圖書館職工熱愛圖書館工作,激發職工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
(4)增強聯盟集團采購
電子資源集團采購是CALA適應網絡環境的變化、實現資源共享、消除數字鴻溝的新舉措。CALA協調完成了WILEY、Elsevier、ProQuest等高端外文數據庫所有學科的訂購工作,面對CNKI數據商大幅漲價的趨勢,聯盟組織與廠商談判,不僅充分發揮聯盟協作優勢,為各成員館爭取到合適的采購價格,降低采購成本,節約購置經費,提高經濟效益,進而合理配置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提高了CALA文獻資源的保障率。
(5)引起公眾媒體強烈關注
CALA運行3年來,不僅百度文庫、豆丁網、道客巴巴網及CALA成員館所在學校的各學生社團網站等都詳細介紹與討論了CALA,而且海外讀者(如新加坡讀者)也知曉CALA并能很熟練地使用聯盟平臺,其影響已經深入海內外。《南昌晚報》(2012年4月11日)中題為《江西省高校圖書館首向市民敞開大門》和大江網中題為《書到用時方恨少 可去大學找一找》的文章都提到了CALA[6]。2012年4月23日第17個讀書日,江西五套《新聞晚高峰》欄目記者走進南昌航空大學圖書館,就其加入CALA及圖書館資源對外開放的情況進行了采訪報道。《江西日報》(2012年5月4日)的“江報直播室”就“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問題在對華東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黃衛春和江西財經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胡新的直播采訪中,詳細介紹了CALA項目及其運行成效[7]。《江西晨報》(2012年7月23日)題為《江財蔣巖波讓圖書館成“一站式”資源平臺》一文中,在談及學校圖書館的發展和改變時,蔣館長多次向記者提到一個資料共享平臺——CALA[8]。
目前,圖書館聯盟的社會價值得到了廣泛認可,而其經濟價值卻沒有得到關注。但是,聯盟的經濟價值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與聯盟的發展息息相關。如果通過成本-效益分析能給聯盟帶來資金和人力的節約,則會使聯盟產生相應的經濟價值。而且在研究圖書館聯盟成本-效益時,必然涉及到聯盟的經濟價值。因此,在分析聯盟成本-效益問題時,我們也應該對聯盟的經濟價值進行界定。
按照經濟學原理,經濟價值是經濟行為體從產品和服務中獲得利益的衡量[9]。就圖書館聯盟而言,聯盟經濟價值是指聯盟在建設、運行等方面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與聯盟提供的服務對整個社會的滿足程度之間的比例關系。圖書館聯盟作為圖書館聯合的最新形式,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組織起來的,不是一般的經濟產業,而是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務的公益性事業,一般都是無償為用戶、社會提供服務,以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作為發展目標,所以它的經濟價值不能以單純的經濟效益來衡量。
聯盟經濟價值具有外部性和內部性兩種特征,因此,其經濟價值可以分為外部經濟價值和內部經濟價值。所謂外部經濟價值是指聯盟提供服務所帶來的社會效益遠遠超出聯盟本身獲得的效益。其表現在聯盟通過信息資源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社會需求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如教育成果、科研成果、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文化建設等產生的價值。這種價值是模糊、抽象的,難以用貨幣進行計量。內部經濟價值是聯盟共建共享資源在聯盟成員館內部的配置及使用這些資源所產生的服務效益,也就是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如館際互借率、文獻傳遞量、共建共享資源利用率、集團采購率、人員培訓等產生的價值,這些服務能產生直接、可貨幣化的成果。因此,衡量聯盟經濟價值不僅需要考慮現有資源利用程度、現有資源合理配置、優勢互補情況,而且還需要考慮用戶使用價值得到滿足的利益體現,注重從內外部經濟價值對高校和社會所產生的長遠效益來進行綜合評價。有學者經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單個圖書館與圖書館群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有較大差別;在基礎服務一定的情況下,要通過高附加值服務項目來提升圖書館整體經濟價值;在投入一定的條件下,降低服務成本有利于提高圖書館經濟價值[10]。
綜上所述,圖書館聯盟的經濟價值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各國學者在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借助成本-效益分析,盡量準確地確認聯盟投資成本和效益狀況,有利于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選擇正確、有效的實現途徑,達到聯盟預期的目標,確保聯盟合理投資,最大限度地發揮聯盟經濟效益。
[1] 李志毅,唐承秀.英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建設成本-效益分析[J].圖書館,2007(6):64-67.
[2]薩 松.成本效益分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10-52.
[3]謝春枝.圖書館聯盟的成本效益分析及決策選擇[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1):25-30.
[4]Elliott D S, Holt G E, Hayden S W,et al. Measuring Your Library's Value: How to Do a Cost-Benefit Analysis for Your Public Library[M].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07:18-20.
[5]Imholz S, Arns J W.Worth Their Weight: An Assessment of the Evolving Field of Library Valuation[J]. Public Library Quarterly,2007,l26(3-4):31-48.
[6]書到用時方恨少 可去大學找一找[EB/OL].[2013-04-11]. http://jndsb.jxnews.com.cn/system/2012/04/11/011948891.shtml.
[7]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EB/OL].[2013-05-04].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2/05/04/011971234.shtml.
[8]江財蔣巖波讓圖書館成“一站式”資源平臺[EB/OL].[2013-07-23]. http://jxcbw.cn/plus/list.php?tid=10654&TotalResult=2169&PageNo=82.
[9]楊 悅.論經濟價值論的變遷與轉型[J].經濟問題,2004(6):13-15.
[10]李超平,葉 斌.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公共圖書館經濟價值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