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 倩
“群眾路線”走得好不好,實不實,既要看“點”,又要看“面”,農民工能否領到自己應得的工資就是一個“點”,而且是一個“關鍵點”。

每到年末歲首之際,農民工“討薪”事件總會如約而至般地映入到媒體的熱點新聞報道和民眾的視野,特別是一些企業故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問題更是時常發生。
隨著春節越來越近,各地人社勞動監察部門清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進入了攻堅階段。身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政府職能部門,不僅應從落實制度上對民工合法權益進行切實有效的保障,更應從源頭上對故意拖欠民工工資的行為進行遏制,真正做到讓民工“討薪”不再難。特別是在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之際,只有以主動為民工“討薪”這樣的實際行動為民務實,才會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也才是“糾四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生動的體現。
勞動獲取報酬,是法律賦予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受到《憲法》、《勞動法》等多部法律保護。用工方無端拖欠工資,是一種違法行為,應受到法律的制裁。當前,黨和政府高度關注民生問題,法制建設得到加強,民工可通過與用工方協商、向勞動監察部門申請仲裁、甚至向法院起訴等方式來索取自己的勞動所得。然而,讓人不解和困惑的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卻是屢禁不止,一些農民工為了維權不惜采取堵路、爬吊桿、鎖大門等極端的方式討薪,最終討薪變成了“鬧薪”,勞動者不僅沒有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反而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甚至引發惡性事件,受到法律制裁,這無疑是莫大的悲劇。
民工討薪何以艱難?成都市溫江區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大隊長肖昌全認為,除用工方誠信缺失外,民工法律意識淡薄、相關部門監管乏力是主要原因。肖昌全以他多年的執法案例與經驗條理清晰地總結出5條民工“討薪難”的原由:一是個別用工企業不依法使用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工資福利待遇、勞動保護、勞動條件等方面不按《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社會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辦理,屬勞動用工行為不規范,存在非法用工現象;二是勞動者自身不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參加社會保險、工資福利待遇、公休假等問題沒有搞清楚的情況下,盲目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不簽訂勞動合同;三是發生勞資糾紛矛盾后,引發勞資爭議,造成討薪問題;四是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建筑行業低價中標造成施工單位資金短缺,導致無力按時支付農民工工資,引發勞資糾紛矛盾;五是因為勞動保障監察沒有強制執行權,一些已經確認拖欠事實,但責任人拒不執行行政執法的案件,無法快速解決。
掙錢不容易,尤其是以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農民工。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曾說:“我們所說的欠薪,基本上有95%以上發生在農民工群體身上。”
“對癥方可下藥。近年來,成都市溫江區勞動監察大隊多措并舉,有效避免和降低了本地區的“拖欠”現象發生,具體做法是“四個加強”:
——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切實幫助企業深刻認識依法合規用工意識,增強用人單位關愛農民工、兌現農民工工資的社會責任感。
——加強對用人單位常態化管理,以勞動密集型用人單位為重點,加強日常督察,定期開展企業欠薪、欠保、勞資糾紛矛盾大排查,把侵害勞動者權益的一般性案件消除在初始階段。
——加強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活動力度。開展農民工維權、打擊非法用工整治違法犯罪和農民工工資支付等專項檢查活動,維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
——加強與司法機關、工會和建設等部門聯動,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企業,規范用人單位勞動用工行為,特別是對因非法用工引發群體群訪事件,對用人單位進行嚴查重處,對非法維權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采訪中,肖昌全向記者說到這樣一個與他們有關的“故事”。去年10月21日,成都市溫江區勞動監察大隊辦公區外聚集了大量情緒激動的“討薪”者,他們都來自當地一家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因為連續多個月拿不到工資,無奈之下而多次到政府相關部門集體上訪。
群眾利益無小事。為啃下這起“骨頭案”,他們區勞動監察大隊針對此案制訂了專項工作方案,為保證執行力度,勞動監察大隊聯合了區政法委等相關部門共同協作,先后兩次向該公司下達了行政執法文書,責令該公司分階段分人員支付工資,并督促該公司采取變賣機器設備的方式,分批結清工資、解除勞動關系。經過兩個月的不懈努力,為員工追繳拖欠工資34.9萬元,使52 名員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維護了社會穩定。
然而,為農民工“討薪”撐腰,并不能只是做好事后監管,更主要的是前期“預防”。拿溫江區人社局軍轉辦主任夏國良的話來說,就是要時刻關注并解決好農民工這個特殊群體的利益訴求,首先讓農民工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要讓農民工知道怎么去維權,除了與他們面對面地開展普法宣傳,開設投訴舉報熱線之外,暢通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也至關重要。
夏國良介紹說,去年溫江區萬春鎮一家餐飲園林服務公司因經營不善等原因拖欠37 名員工工資、社保和經濟補償金等費用171萬元,區勞動監察大隊接到投訴后,立即派出專人為員工聯系法律援助中心,由法律援助中心指定律師免費為員工受理案件。截至目前,這37 名員工均已拿到被拖欠的工資和經濟補償金,共計110萬元。
事實上,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大農民工工資清欠力度,有效地遏制了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勢頭。從2011年2月25日,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將惡意欠薪行為入罪,到201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實施,足以看出國家對維護被欠薪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視與決心。
“俗話說,頑癥還需久治,要治理‘惡意欠薪’這一頑疾,保證不欠農民工一分錢,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建立長效機制是必要手段。”夏國良表示,近年來,在國家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下,以及省、市、區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溫江區人社局也一直保持“重拳出擊”的態勢,著重開展了嚴厲打擊惡意欠薪違法案件專項整治活動,對屢禁不止的“欠薪”行為形成了一定的威懾作用。
2013年4月29日,溫江區勞動監察大隊接到浩旺工業園成都宏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100 余名員工投訴,該公司拖欠員工4 個多月工資近50萬元,而相關負責人卻不知所蹤。對此,該區勞動監察大隊迅速進行了立案調查,先后兩次向該公司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鑒于公司不執行整改,監察大隊又將此案移送成都市公安局溫江區分局,在法律的強大威懾力下,犯罪嫌疑人很快被拘捕,并在羈押期間如數支付了全體員工的工資。
據統計,2012年溫江區欠薪案件發生41 起,但2013年欠薪案件發生僅有22 起,同比下降46.3%。夏國良表示,這組數據讓他看到了希望:“我們相信,隨著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更新,相關職能部門的執行力度的不斷加大,‘討薪難’的問題終究會得到根本解決。”
人社部門作為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核心職能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防止拖欠的長效管理機制應不僅僅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溫江區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總結2013年工作情況時,就明確提到了要將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作為整頓規范勞動力市場秩序的重要內容,并建立常態管理機制和全天候接待機制,實行投訴電話、接待場地、受理人員“三個落實”,做到案件“日接日清”不積壓。
‘群眾路線’走得好不好,實不實,既要看‘面’,又要看‘點’,農民工能否領到自己應得的工錢就是一個‘點’,而且是一個‘關鍵點’! 溫江區人社局局長伍嘉裕動情地說:“溫江區勞動監察部門主動為民工‘討薪’不僅是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真實展現,也是讓農民工們的合法權益及時得以實現,深刻詮釋人社人勤政務實的為民情懷的最好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