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指靜脈識別技術來對離退休人員進行生存認證,不僅能更加有效地防止冒領養老金的行為,又可以準確地掌握離退休人員生存狀況、滿足標準化管理服務社區的需要,是一項惠及廣大離退休人員的民生工程。
根據《2012年全國社會保險情況》顯示,全國共查出7萬人冒領社保待遇共11807萬元,大量社保基金流失。隨著信息社會對于系統和信息安全性要求的日益增加,為有效杜絕養老金冒領行為,目前各地人社部門紛紛采用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掌紋識別、靜脈識別等多種技術,用于養老金領取人員身份認證。武勝縣在經過反復討論、對比和科學分析后,最終采取了指靜脈識別這一技術來開展企業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工作,從而使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社會化發放工作更加規范,有效防止了冒領養老金現象發生。
何為指靜脈識別?靜脈識別是指通過指靜脈識別儀取得個人手指靜脈分布圖,將特征值存儲。比對時,實時采取靜脈圖,提取特征值進行匹配,從而對個人進行身份鑒定。該技術是基于無法復制的人體靜脈而采用的一種活體識別技術,它克服了指紋易復制,識別速度慢,手指有污漬或手指皮膚脫落時無法識別等缺點,具有高度防偽、簡便易用、準確率高、快速識別等特點。

武勝縣利用指靜脈識別技術來對離退休人員進行生存認證,不僅能更加有效地防止冒領養老金的行為,又可以準確地掌握離退休人員生存狀況、滿足標準化管理服務社區的需要,以便于更好地為廣大離退休人員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是一項惠及廣大離退休人員的民生工程。
武勝縣現有企業離退休人員27710人,月發放基本養老金3321萬元。由于采集人員眾多,為高效地為廣大離退休人員提供便捷服務,縣人社局制定了《武勝縣企業離退休人員指靜脈生存認證系統實施方案》。明確了采集時間為2013年6月1日至9月30日,采取了試運行采集、集中采集、上門采集三種方式。試運行采集主要對縣城及周邊且行動方便的離退休人員指靜脈信息進行采集,積累工作經驗,優化工作流程;集中采集采取分鄉鎮、分時間段的方式進行;上門采集主要針對高齡老人、癱瘓病人、重度殘疾等行動困難的企業離退休人員。

其中集中采集地點為縣社保局業務經辦大廳,現場采取發放排號單、身份驗證、信息采集、過程監督等方式,分4組采集設備同時進行,并根據采集情況隨時增加多臺終端設備聯網同時采集。并在采集認證區域安排現場引導、維護秩序、信息審核人員,力求為前來認證的離退休人員提供優質服務。
根據離退休人員年老體弱的特點,縣人社局還設立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如在采集區設立等候休息區和醫療服務區并配備常用預防藥品,為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開辟采集認證“快速通道”,為行動特別困難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門采集服務等。由于集中采集階段離退休人員較多,為減少離退休人員往返次數,全體工作人員放棄休息時間,提前上班,輪換就餐,延遲下班,直至將前來認證的退休人員指靜脈信息采集完為止。
經過15 天試運行和4 個月的集中采集階段,全縣共完成了2.7萬名離退休人員的指靜脈信息采集并認證(其中對縣內居住的21 名行動困難退休人員進行了上門采集),采集認證率達97.82%,大大提高了生存認證工作的實效。
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直接關系到每一位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能否按時足額發放,事關社會和諧穩定??h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認為,要進一步推進指靜脈識別技術下的認證工作,首先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在人員、資金、場所等方面予以保障,各鄉鎮要落實專門工作人員,做好轄區內離退休人員指靜脈年度生存認證和異地居住退休人員的協助認證工作。
其次,群眾支持理解是做好指靜脈生存認證的關鍵。相關人社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開展好指靜脈生存認證的宣傳工作,讓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指靜脈生存認證的目的意義,讓全體離退休人員明確認證時間、地點、程序和要求,取得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為推動指靜脈生存認證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再次,開展離退休人員認證工作是創建退休人員標準化管理服務社區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又一支穩定高效的工作隊伍,各鄉鎮及社區應配備專職管理人員,要廣泛開展有針對性的政治理論和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服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嚴禁玩忽職守和弄虛作假等行為,以達到杜絕冒領養老金行為。
當然,開展好離退休人員指靜脈認證工作,必須要有相應的經費來源作保障。這要求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將工作開展必須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包括新創建專項經費、創建后的常年公用經費、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費等,確保政府經費的持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