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文媛



中國的汽車產量從一路狂奔到穩步前行,工信部的油耗緊箍咒已經越念越緊,2020年乘用車百公里5.0L的油耗目標就在眼前,而且汽車產業不得不在有限的用油配額中擠出盡可能多的汽車產量。這一天也許來得很快。
能源部門正在準備提出總量控制,汽車行業只能被分配到有限數量的汽油和柴油,如果汽車行業能自己節油20%,就可以多生產20%的產量。”在2014年的“汽車技能技術及推廣研討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從與一些能源行業專家的交流中得到的這一消息更讓他感到,“節能問題是汽車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最重要、最現實的問題。”
中國已數年蟬聯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今年的總產量從目前來看,突破2300萬輛已經不成問題。與此相伴而來的,是嚴峻的資源、能源、環境、交通等各方面的挑戰。特別是近兩年,令全民惱火的霧霾問題也讓汽車飽受指責。“請大家注意,一般講霧霾時提到的是機動車尾氣的排放,而不是汽車尾氣的排放。在北京或中國的霧霾中,機動車肯定是重要問題源之一,但機動車里面,一些非汽車車輛問題很大,比如黃標車比例很大,如果我們的汽油車真正達到國五排放標準,柴油車達到國四標準,應該不會再成為霧霾的主要‘貢獻者。所以要嚴格執行法規,我們最近準備向工信部建議采取一些措施,促進黃標車的淘汰,促進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淘汰600萬輛黃標車這一任務的實現。”雖然董揚已經在多個不同場合反復澄清這一問題,但他依然認為,節能問題才是“最重要、最艱巨也最現實的”,而且,這是一個汽車行業必須單獨負責、全面負責的問題,“只有節能問題是汽車行業必須把它全部扛起來的,賴不到別人!”“如果我們不解決,會影響自身的發展。”
中國的汽車節能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哪種技術是最現實的選擇?一直以來,董揚及不少業內專家都認為,“混合動力是一項當前發展迅速、比較成熟、節能效果比好的技術。”據他介紹,今年5月初,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成立大會上提出了要展開9個課題的研究,中汽協則主動承擔了其中“各個技術路線對比”這個課題,對不同的技術路線在各個時間段對于條件的要求、對于投入的要求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在節能效果、成本、影響等方面做對比。初步分析認為,“混合動力技術是當前最實用、性價比最好的技術,而且它對基礎設施的依賴程度小,對實現產業化的條件要求也比較低。值得盡快努力去推廣。”
但國內的現實是,被列入節能車型的普通混合動車汽車與符合國家定義的新能源汽車的待遇溫差太大;在新能源汽車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與純電動車型的境遇又有冷熱之別。特別是曾經有一些政府部門人士堅持認為“要搞就搞純電動”,“混合動力汽車是蒙人的玩意兒”,這種想法使得他們無法理解普通消費者對混動車型的喜愛甚至是熱捧。今年上半年北京與上海的新能源汽車上牌量一經暴出便引起熱議,331輛對1436輛,其中一個重要差別就是上海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納入當地推廣目錄。而北京市今年年初發布的首批推廣車型目錄中便沒有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并出臺文件明確了唯純電動方可進京的態度。北京市方面有自己的理由和現實依據,確實有不少消費者買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后當普通的汽油車開,沒達到政府想要的節油效果,還“鉆了政府的空子”。董揚指出,“如果我們造汽車的人認為混合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如果用汽車的人覺得它又好用又節油,那么它就應該成為未來的方向,如果說這里面有人錯了,那不是我們錯了。任何一個產業、一項技術都有其自己的規律,我們按規律辦事才是正確的。”
不管在技術路線上有怎樣的分歧,實現2020年百公里5.0L乘用車油耗目標才是硬道理。而且,這一目標是千真萬確、也必須實現的。今年年初,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當面詢問工信部部長苗圩關于這一目標的真假及確定性,很多車企心中也并非無此疑問。一方面,確實擔心目標值屆時會出現變化,另一方面,對國內的整車企業而言,實現這一目標在成本和技術方面“壓力山大”,工信部相關人士不得不通過與國外標準的詳細對比來說明這一目標的合理性與可實現性。
現實卻不太樂觀。2013年,我國境內111家乘用車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7.33升/百公里,僅比2012年下半年83家乘用車企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減少了0.09升,從工信部公布的《關于2013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況的公告》中可以看出今后的壓力,首先便是2015年百公里6.9L的油耗目標能否實現就很成問題,這不僅僅是工信部方面的擔心。
目前,國內的主要整車企業以及部分零部件企業代表和行業著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混合動力汽車及先進啟停系統等相關節能技術可有效減少汽車燃料消耗量,對解決汽車的節能問題、保障2020年百公里5.0L乘用車油耗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但國內對這些技術又掌握得如何?
不久前,中汽協曾召開了一個國內汽車行業主要企業技術負責人的電話會議,主要研究國內采用何種技術能夠比較快地達到百公里油耗5.0L的要求。董揚表示,“真正要做到這件事,很難,很多技術我們都沒有真正掌握。”目前國內的企業還沒有很好的應用這些技術的產品,包括發動機、電機、啟停器、電池等。因此他曾不止一次地呼吁,“解決節能問題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企業一件件產品,一個個零部件去做,希望政府對節能汽車能像歐盟一樣有階梯化的獎勵、補助或是優惠。”在他看來,“政府支持節能汽車的發展,不應規定技術路線,而應該指明行業發展的目標,制定保證目標實現的政策,并讓這一政策長期穩定地實施,鼓勵并保護行業的進步。讓政府引導市場,市場引導企業。”
這將是一場硬仗。國內汽車行業如何繼續推廣混合動力、發展節能技術?我們將持續重點關注。
董揚表示,這是一個汽車行業必須單獨負責、全面負責的問題,“只有節能問題是汽車行業必須把它全部扛起來的,賴不到別人!”“如果我們不解決,會影響自身的發展。”
“汽車節能技術及推廣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14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的 “汽車節能技術及推廣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工信部裝備司佘偉珍處長,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吳衛處長,財政部關稅司王守業處長,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趙東輝處長,國標委工業一部王軍偉處長,上海市經信委項軍處長,上海市環保工業協會趙國通會長,國內外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領導,汽車行業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主流媒體等200余名中外嘉賓參加了此次盛會。
本次汽車節能技術及推廣研討會由主題論壇和試乘試駕活動組成,旨在搭建國內外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政府機構之間溝通交流平臺,實現技術交流、產品推廣及政策法規領域經驗共享,共同推動中國節能汽車的健康發展。此次研討會充分展示了當前汽車節能技術發展,促進國內外汽車界的深入交流,促進全球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共同探討了汽車節能技術趨勢、產品發展及推廣應用等重要問題。
10月21日,汽車節能技術及推廣研討會召開了主題論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致辭中強調了發展節能汽車的重要性,并且指出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較為成熟,是現階段電動汽車推廣普及的重點,他還就節能汽車當前發展提出了建議意見。工信部裝備司佘偉珍處長代表工信部裝備司出席了研討會并做講話。她指出,當前中國汽車工業處于升級轉型關鍵階段,抓住機遇,提高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增強汽車工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切實保證2020年5.0L乘用車油耗目標的實現。
來自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等國內骨干企業代表,豐田、等國外企業代表,以及部分零部件企業代表和行業著名專家學者就汽車節能技術發展熱點問題進行了精彩的講演,一致認為,混合動力汽車及相關節能技術可有效減少汽車燃料消耗量,對促進汽車工業技術升級轉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此外與會專家強調,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重視節能汽車發展,全社會共同努力,推廣普及節能汽車,促進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與會專家講演內容豐富翔實、精彩紛呈,博得了與會嘉賓的熱烈反響。
10月22日上午舉辦了節能汽車試乘試駕活動,來自一汽、上汽和長安等國內骨干企業,以及豐田等外資企業的6款節能汽車參加了此次活動。通過試乘試駕活動,使消費者親身加深了全社會對節能汽車節油減碳的認識。活動中節能汽車展示的良好性能,博得了試乘試駕參與者的好評。“汽車節能技術及推廣研討會”引起了汽車業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取得了圓滿成功。通過此次研討會,加深了全社會對汽車節能技術發展的認知度,同時深化了國內外汽車界交流,促進全球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造汽車的人認為混合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如果用汽車的人覺得它又好用又節油,那么它就應該成為未來的方向,如果說這里面有人錯了,那不是我們錯了。任何一個產業、一項技術都有其自己的規律,我們按規律辦事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