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婚的時候,我們穩定的事業單位沒有太多壓力,還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令很多人羨慕不已。
如今而立之年的他覺得自己是“溫水中的青蛙”,希望能展翅高飛放手一搏。可把孩子老人留在家鄉也著實令人擔憂,究竟該何去何從?
我跟老公的“幸福”差距
口述:馮娟茹
我和老公是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后一起走進婚姻殿堂。我們兩個都在事業單位上班,雖然工資不高,但工作穩定,時間也相對自由。由于工作生活壓力不是很大,除去工作每天都有很多屬于自己的時間,我們由原來不太懂情調的“理科男”“理科女”,變得注意提升生活品味,節假日還制定了旅游計劃,小日子過得很甜蜜。
雖說在雙方父母資助下才算有車有房一族,但對于80后來說也是無奈,畢竟現實兇猛,畢業就二十三四歲了,到結婚不過五六年時間,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前程奔個初具規模就不錯,賺到車和房是極少數精英才能做到的事。兒子的到來,更讓全家人忙并快樂著。
如今兒子已上小學三年級,雙方父母身體也算健康,不久前老公又升了職,我對自己的家庭現狀很是滿意。幸福是什么?不就是全家人健康快樂嗎?
可老公對每天朝九晚五、越來越沒有挑戰性的這份工作逐漸由優越感過度到了疲憊甚至厭煩。尤其面對周圍朋友的“功成名就”,老公更會覺得心里不平衡,總感覺自己沒有努力奮斗過,每每說起總有遺憾。最近終于下定決心,應老友力邀打算遠走他鄉放手一搏,用他自己的話講:人生能有幾次搏,再不搏就老了。
雙方老人雖說目前沒什么大病,可畢竟已經60多歲的人了,身體狀況一年不如一年,如果哪天身體不舒服,身邊連個跑腿的都沒有。人都說養兒防老,我們卻在父母逐年老去的時候把孩子推給他們遠走他鄉,于心何忍呢?
雖說孩子已經適應小學生活,暫時看來不需要太多照顧。可小學階段正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如果我們離開,已經養成的一些習慣會被打破,再重新養成新習慣不知道是不是會順利。老人照顧孩子衣食住行還勉強可以,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學習任務也在不斷加重,孩子社會性成長也在不斷增多,老人能替代我們把孩子照顧好嗎?如果孩子出現失誤,我們即使賺再多的錢,還能補救回來嗎?畢竟隔代教育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沒有人跟錢有仇,可如果讓我用現在的自由去換取錢,我會選擇前者。我們現在衣食無憂,我覺得在物質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應該追求的是精神生活。如何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才是我們現在的目標,我們的生活現在不需要多少錢來改變,需要的是在平穩中提升,而不是一味地為了發展事業遠走他鄉,使生活節奏加快,弄得一家人都要重新適應。
點評:平平淡淡才是生活,但如果平淡久了生活沒有任何漣漪,總會讓人感覺乏味。男人需要事業無可厚非,女人需要安定的家庭也是天經地義,如何在兩者間找到平衡點需要大家相互商議。
事業與家庭永遠都是一個整體
情感解析:
80后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這些人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對事業與家庭的矛盾沖突上,比任何一個時代更復雜更激烈。
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論述人生的價值,但有一點恐怕是各種觀點所共同主張的,就是:人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歷程中,都擁有尋求使自己獲得更多快樂的本能。由于不同的人對快樂和幸福的理解不同,因此大家在尋求快樂的道路選擇上可能就會不盡相同。
有人一門心思掙錢、掙大錢,這樣的人生顯然是角逐金錢的人生。更多的人其經濟收入盡管不是特別豐裕,但卻將自己和家人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目標設定在一個合理健康的水平上,充分享受一個普通人的快樂生活。就事業而論,他們的事業顯然無法與那些高官名士所謂的成功人士相比;就家庭而言,他們也并非大富大貴,揮金如土,他們的生活中沒有商業談判的緊張、沒有巨額投資后各種不確定的風險焦慮,更沒有賭場、情場的欲望掙扎,他們每天更多地是與平淡相伴、與普通結緣,但他們卻既為社會履行一個普通人應盡的責任,又充分享受連那些億萬富翁都羨慕的普通人豐富多彩的快樂生活。
事業與家庭是人生價值體現的兩翼,側重任何一方,都可能給自己的人生之旅造成失衡,而一個失去平衡的生命之舟想要揚帆遠航,則一定是不可能的。人人都想做個聰明人,尤其在一些重大的人生選擇上不犯糊涂,我想就從處理好事業與家庭的平衡這件事上做起吧。
紅處方:
1.開個家庭會議,把個人對“去”“留”的利弊講解清楚,每個人都去掉情緒,客觀陳述自己的觀點,把觀點列在紙上,大家一起權衡利弊。不管結果如何,都應該取得大家的支持。只有把家庭關系首先處理好,事業上才可能全力以赴。
2..男人希望為事業打拼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可人生時間短暫,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有時候盡管難以取舍但必須做出選擇,參考大家意見和建議為自己重新定位。
3.總要有人為選擇的結果付出代價,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信念也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女人最擅長的,就是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為了家庭更加和諧,值得付出最充分的耐心和努力。
幸福就在身邊
口述:張志濤
我這個老婆真可謂“下得廚房,出得廳堂”,里里外外一把手。不僅家里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對孩子也是教育有方,唯一的缺點是控制欲極強。只要她認定的事就會軟硬兼施,甚至迂回曲折也要達到目的。別人的老婆總擔心老公事業上做不出成績,沒有賺到大錢。我的老婆總勸我夠吃夠花就行了,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希望我把幸福鎖定在老婆孩子家庭上。
周末剛回我老媽家,屁股還沒坐穩,老媽便拿出老爸的工資卡放在桌子上:“密碼是你的生日。我們兩個老人用不了多少錢,只我一個人的退休金也用不完,你拿著花吧……”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怎么回事。
晚上兒子放學回家一本正經地站在我面前:“爸,商量個事行嗎?”“行啊,什么事這么嚴肅?”“我想請一位同學到家里做客,他父母都出門打工了,他成了留守兒童,很可憐……”
我想出去工作不只是錢的問題,是想給自己一個機會。人能年輕多久?我不想為自己留下遺憾。現在孩子雖說不是太大,但已經能離開手;老人還不是太老,也還勉強能帶孩子。
暫時看起來是衣食無憂,可后面的路還很長,趁年輕多給自己機會,多賺些錢以備不時之需總沒有錯吧?爸媽的錢能花一輩子嗎?離開孩子我心里也不舒服,可孩子大了總是要花大錢的。難怪人常說女人頭發長見識短”呢。
深夜我睡得正香,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我驚醒。原來隔壁劉大媽半夜醒來發現劉大爺抽搐,因為慌張幾次打急救電話都哆嗦得撥錯了號,這才過來求助我。
我立刻撥打120,然后在等待救護車到來的時候,按照他們在電話里的指導,保持他所在的位置空氣流通,按壓耳后穴位。把劉大爺抬上救護車,我不忍心看渾身依然發抖的劉大媽一個人去醫院,也跟了去。搶救室外面劉大媽不停哭泣,不斷抱怨:孩子們是有出息,可是身邊沒有一個,平時也不覺得怎么樣,可是現在……我安慰劉大媽:沒關系,我在也一樣。
搶救進行到黎明時分,當大夫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搶救室的時候,掛在臉上的微笑讓我們懸著的心終于定了下來。大夫說:“幸虧來得及時,如果再晚半個小時,就算是神仙也無回天之力了。”
返程路上,那驚險的一幕在我腦中回閃,再晚半小時后果不堪設想。想想那個每天都在公園晨練的劉大爺,再想想他們那雙在國外的成功兒女,唉,人的生命真是脆弱,人生無常啊。人這輩子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名譽,地位,成功?風從我耳邊呼呼吹過,我已有了答案。(責編/詩坤shikun01@163.com)
張麗: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qq:75487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