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實時動態RTK定位技術發展,土地測繪工作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工作效率顯著提高。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RTK技術在土地測量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RTK 定位技術 土地測量 應用
1、土地測繪中RTK定位技術的應用
1.1地籍控制測量中的RTK技術應用
在地籍控制測量中,應用RTK定位技術,可有效提高地籍測量的精準度,依據實際狀況,對控制點進行靈活布設,互相獨立的AB測區,可運用RTK定位技術,在三角點上實施基準站架設,測區的控制點布設,不必實施中間帶的傳算點布設,使得交通不便區域可方便實施整體聯測。RTK技術在控制測量地籍時,作業效率是很高的,與傳統測量方法相比,要比靜態的GPS測量優越得多。如大慶萬畝油田的地籍測繪中,一級控制采取的是GPS的靜態測量,而加密控制所采取的是RTK定位技術,2臺GPS機作為接收器應用,在交通方便,點間距為500-1 000 m情況下,每天測點為20-40個之間,時間主要用于交通上,這是傳統測量方法是無法媲美的。
1.2建設前的用地勘測
在建設前的用地勘測與地籍碎部的控制測量中,RTK定位技術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與全站儀測量相比,該技術采點速度非常快,衛星連續跟蹤狀況下,單點測量只需十幾秒,和全站儀速度相當。在基準站周圍20 km之內,不變換基準站與圈根控制點下,不用定向就能降低全站儀的換站時間,并能應用多個流動站進行同時工作。經過實踐,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一個流動站的工作效率是全站儀的1.5倍左右。運用實時動態的RTK定位技術,對用地碎部方面進行測量,其測量還有缺陷,對GPS接收機要求天線能對天通視。房屋及林帶測量時,通常因被測地物不能靠近,使得測量不能很好實施,需要全站儀進行密切配合,若能應用雙系統下的全球定位系統,空中的可見衛星增多,就能改觀地籍碎部的測量。
1.3土地權屬界線放樣中的RTK技術應用
在一些土地管理當中,土地權屬界線已經在圖中確定,不過因實地地形較為復雜,在通視不便的情況下,運用常規方法是難以落實界線的,如沼澤、草甸與樹林地區,常規測量儀器難以架設,這時運用RTK定位技術,對界址線進行放樣,流動站的所在點及放樣線距離與方位能立即顯示在電子手簿中,只需單人背負作業就可,并且實時動態的RTK定位技術,還有緩和曲線與圓曲線等放樣作用,也比較適合鐵路與公路放樣。
2、RTK 地形測量工作
2.1測前準備。在取得了可靠的平面及高程成果后,在流動站儀器中建立可靠的平面及高程轉換關系。通常采用內業和外業點校正求得轉換關系。在進行測量前要校核部分控制點的靜態平面成果及水準高程成果,在誤差范圍內即可進行圖根控制點加密及外業的碎部測量。RTK 校核其他已測量水準高程的控制點,平面誤差和高程誤差均小于1cm由此可見整個測區的擬合成果是可靠的。
2.2數據采集。建立控制網后即可根據獲取的控制點數據成果進行地形測量,通過流動站在測點上的移動來完成數據的采集。由于基準站外置電臺信號覆蓋范圍一般可達10km,符合RTK測量原理的可靠性要求,只要移動站在基準站輻射范圍內都可以快速獲取穩定的固定解,測量精度都可達厘米級,能滿足測量精度要求。為保證RTK測量成果,測量前校正好移動站,確保三維測量精度均達到厘米級,在誤差范圍內即可進行圖根控制點的加密和碎部測量。進行RTK圖根控制測量,注意確保其輸入轉換參數的正確性; 點位布設要均勻,保證幾何強度,避免誤差積累。然后就可以根據地形特點,流動站一人拿著RTK測量儀器,根據測區現場的地形地貌邊走邊測邊繪草圖,并把所有數據全部存儲在電子手簿,避免了以往報、聽、記錄數據中可能出現的差錯,保證了數據采集的正確性。RTK 技術碎部測量無需通視等,利用效率比全站儀要高2~5倍,同時在空曠的區域信號強、精度高、耗時短、受地形地物影響產生失鎖現象少,地形地物密集的情況下可通過升高天線的方式來提高信號接收強度,測量所需人員少,因而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作業成本。
2.3數據處理和內業成圖。RTK 測量的數據格式為*.RTK,還不能直接為CASS軟件所識別,我們可以通過轉換,使之成為CASS軟件所能識別的*.dat格式。轉換后就可以方便地編輯和處理,之后,適當刪除誤差大或錯誤的碎部測量點并導入數據到CASS軟件,進行漏(錯) 測檢查,當天測量成果當天檢查,這樣有利于及時對其進行補測糾正,減少測量返工風險,確保內業的成果質量,從而實現實時成圖,真正實現 RTK 測量內外業一體化。
3、RTK 測量成果的質量控制
研究表明,RTK 確定整周模糊度的可靠性最高為95%,比靜態GPS還多出一些誤差因素,如數據鏈傳輸誤差等。因此,和GPS靜態測量相比,RTK測量更容易出錯,必須進行質量控制。質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①已知點檢核比較法。即在布測控制網時用靜態GPS或全站儀多測出一些控制點,然后用RTK測出這些控制點的坐標進行比較檢核,發現問題即采取措施改正。②重測比較法。每次初始化成功后,先重測1~2個已測過的RTK點或高精度控制點,確認無誤后才進行 RTK測量。③電臺變頻實時檢測法。在測區內建立兩個以上基準站,每個基準站采用不同的頻率發送改正數據,流動站用變頻開關選擇性地分別接收每個基準站的改正數據從而得到兩個以上解算結果,比較這些結果就可判斷其質量高低。
4、RTK 定位技術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測量時需要注意: 一是測量時應先等GPS穩定20min 后再開始RTK方式測量,否則會存在較大的誤差。二是電臺信號不能太遠,否則會影響解算速度和精度。因此,在采用RTK方式作業時,要時刻注意質量控制問題。
4.1注意RTK定位技術的失鎖與穩定性
在林區、山區及密集區進行作業時,RTK定位技術所遇到的信號阻擋機會增大,因信號發射塔與高壓線等相關信號影響干擾,應用RTK技術作業,很容易出現失鎖狀況,要有效解決失鎖狀況,應購買初始化功能強,需要時間較短的RTK定位機型。在土地測繪中,RTK定位技術測量精度容易受到衛星與數據鏈傳輸等狀況影響,RTK定位機型的品質不同,其穩定性與精度差別是比較大的,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應用穩定性與精度均比較好的RTK品質機型,布設控制點的時候,多布置一些RTK定位機型,以提高RTK技術的測量成果。
4.2注意參數轉換及聯測等問題
在土地測繪中,應用RTK定位技術,控制基準站與流動站間的距離在20 km以內,地方坐標參數轉換點的圖形應該較為均勻,整個測區要處在換算點的連線圖形中,將基準站安設于地勢高的區域,增加通視性,防止障礙物阻擋衛星信號,并應用實時動態的RTK定位技術,對控制點進行合理控制測量,并將控制點間進行通視,便于其他儀器聯測,以提高數據傳輸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噪音及磁場等干擾,促進RTK動態定位技術的廣泛應用性。
5、結語
總之,GPS-RTK 作為一種新型的測量技術,憑借其多方面的優越性,成為測量領域RTK技術在GPS應用的重大里程碑,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測量工作中。
參考文獻
[1]蔡韻.淺析GPS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6.
[2]王霞.淺談GPS實時動態技術在土地測量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