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市政工程是在政策的指引下為服務社會而建設的大規模工程,鑒于其地位的特殊性,保證其建筑質量,滿足大眾的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要求的實現要依賴于施工技術的管理。本文探討了目前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著重論述了市政工程各階段技術管理的辦法,希望對市政工程的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市政工程;施工技術;技術管理
施工技術的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對施工中采用的技術以及各種涉及到的要素進行協調控制的過程,是保證項目目標實現的必要手段,具體內容包括編制施工計劃、根據工作量合理安排施工進程、根據施工進度建立工程分析檔案以及根據工程目標,對建設隊伍進行技術培訓,實現建筑技術標準化。
市政工程相比于一般性質的工程具有工期長、工程量大以及涉及面廣等特點,對市政工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對工程技術、財務計劃、物質設備以及安全保衛等各方面、全方位的系統管理,而施工技術管理是關鍵,是整個工程管理的重點。
一、技術管理中的問題
目前看來,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管理主要存在著管理主體缺失、施工技術較落后以及質量管理制度不完善三方面的問題。
1.管理主體缺失。在對工程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市政管理部門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而參與到工程建設中的管理部門又缺乏管理標準,這樣就會造成管理的缺失,影響工程建設的質量。
2.施工技術較落后。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施工技術的變革,如果現在的市政工程施工技術仍舊落后、效率低下,說明技術管理的不到位,沒能及時的引進先進的施工方式,保證高效率、高質量的市政工程建設。
3.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便沒辦法衡量管理工作的是否到位,有些該管卻沒有明確寫進制度內的業務便被放任自流,不僅是對工程技術水平的不負責,更是對工程質量的不在乎,影響深遠,后果嚴重。
二、技術管理的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工程的規劃設計要具有科學嚴密的邏輯性,工程的施工技術要有科學理論的指導,工程的監督管理要有依照科學技術手段的標準。
2.經濟性原則。市政工程也有自己的經濟效益目標,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成本的控制,在保證工程質量的條件下,高效經濟的完成項目建設。
3.政策性原則。市政工程是政府為了配合一項政策或是指令的產物,在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貫徹政策的基本精神,才能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完成市政工程建設。
三、施工各階段的技術管理
市政工程各階段有著不同的目標與工作重點,只有依據工作的中心才能對施工成果進行矯正,才能對施工技術提出具體的要求。
(一)施工準備階段
施工準備階段的任務是為工程的正式施工做好準備、打好基礎,保證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會從根本上影響工程的進度、工程的質量,此階段的技術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建立技術負責系統。建立一套完善嚴格的以工程師為主導,包括各級技術人員在內的技術負責系統,有利于責任的落實,保證工程建造技術的水平。
2.健全技術管理制度。技術管理是工程管理的核心,所以一套可以行之有效、標準明確、嚴格全面的技術管理系統會起到從始至終的技術監管作用,保證技術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同時也保證了工程的質量。
3.嚴格圖紙會審。設計圖紙是施工的主要依據,是工程不出錯誤的基礎性保證,圖紙的會審便是為了避免由于圖紙本身的錯誤而造成的工程質量問題,圖紙會審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合法性。審查圖紙的設計是否違反了國家有關建筑技術的規定,保證工程的可操作性;(2)整體性。審查圖紙整體的邏輯性以及連貫性;審查圖紙部分之間是否相互矛盾,前沿與后語是否不搭;審查圖紙的說明是否完整,注解是否正確以及其他一些細節方面是否存在缺失或錯誤;(3)關鍵點。審查圖紙的設計是否能夠保證建筑的穩定性,審查圖紙對建筑關鍵結構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達到了安全標準,比如道路設計圖中的路基與路面,橋梁設計圖中的涵洞;(4)選材審查。審查圖紙中的要求的建材規格、質量與采購來的建材是否相符,以便及時的與設計單位溝通,保證建材質量。
4.建立技術交底制度。技術交底的目的是保證參建人員了解施工的要求、施工工藝等,從而保證施工單位合理的安排施工進度。技術人員交底的內容包括對圖紙、工藝以及建材的詳盡解釋、建筑標準的介紹以及一系列相關內容的闡明。
5.建立驗收制度。隨著工程的進行,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要求對工程進行驗收,所以在準備階段就要制定出相應的驗收制度,保證階段性驗收、隱蔽工程驗收以及最終的竣工驗收順利進行。
6.標準化技術管理。現代施工技術的標準以及規范是有嚴格等級劃分的,為了確保工程的技術標準符合要求,要求對施工人員進行相關技術培訓,使其掌握有關規程,同時也要建立起對技術標準化管理的管理體系,加強技術標準化監督。
(二)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
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就是跟進施工過程,對每一個環節、每一步的施工技術進行管理,是整個技術管理的重要部分,包括:(1)優化設計。在施工的過程中會發現原有的設計與現實情況并不能最佳匹配,就要求在施工的同時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包括對技術的要求以及成本的預算等方面的改動,保證設計的指導性;(2)施工監督。工程的施工一定要嚴格的按照事先的設計來進行,嚴禁出現偷工減料或是偷梁換柱的惡意行為,破壞施工質量;(3)嚴格檢查。對施工的進度以及施工的質量進行檢查,督促工程建設的進行;對建材的消耗情況進行檢查,保證資源充足,不影響施工;(4)資料整理。客觀準確的做好施工記錄、施工技術的檢查記錄,及時的對資料進行整理歸類,保證文檔的記錄與施工的進度同步進行,切實起到對工程的監督作用。
(三)竣工階段的技術管理
竣工階段的技術檢查主要分實驗驗收、預驗收、總結記錄以及交工上報幾步。
實驗驗收是指對工程進行實際使用的測試,比如道路建設工程的實驗驗收便是對道路進行通車測試,檢驗路面的承重情況;預驗收階段,需要組織在完成預驗收之后,填寫驗收報告,表明預驗收工作的情況;總結階段需要完成交工報告,以及將一些積累起來的審查、檢查資料整理成一套竣工資料,同時按照竣工時的工程嚴格繪制竣工圖;交工階段施工方需要在一個月內將竣工圖以及其他資料送至監理工程師,辦理竣工驗收手續。
四、結語
市政工程是具有城市象征性質的基礎設施,不僅關系到城市的形象,還對市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化的進程都有著推動作用,所以,市政工程的質量一直是業界探討的關鍵點。
質量依托于施工技術,技術的應用程度依托于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據施工階段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技術監督制度,保證工程建設的系統、科學的展開,是對工程質量的負責,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視,是保證市政工程社會效益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宗志忠.市政工程施工各階段技術管理[M].中華民居,2013(09)
[2]童鑫剛.深度探討市政工程施工各階段技術管理[M].科技創新導報,2012(07)
[3]羅健雄.探討市政工程施工各階段技術管理[M].房地產導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