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jīng)濟建設的發(fā)展,深基坑支護施工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又艱難的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統(tǒng)一、協(xié)調、優(yōu)質、高速地施工,是各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必須重點審視的問題。本文筆者主要分析了高層建筑基礎施工中深基礎工程開挖和擋土支護工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深基坑;管理; 擋土支護; 施工
1、深基礎工程開挖和擋土支護問題及原因
1.1 邊坡修理達不到設計、規(guī)范要求,常存在超挖和欠挖現(xiàn)象
一般深基礎在開挖時均使用機械開挖、人工簡單修坡后即開始擋土支護的砼初噴工序。而在實際開挖時,由于施工管理人員不到位,技術交底不充分,分層分段開挖高度不一,挖機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使機械開挖后的邊坡表面平整度,順直度極不規(guī)則,而人工修理時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機挖表面作平整度修整,在沒有嚴格檢查驗收就開始初噴,故出現(xiàn)擋土支付后出現(xiàn)超挖和欠挖現(xiàn)象。
1.2 土層開挖和邊坡支護不配套、常見支護施工滯后于土方施工很長一段時間,而不得不采取二次回填或搭設架子來完成支護施工。
一般來說,土方開挖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工序簡單,組織管理容易。而擋土支護的技術含量高,工序較多且復雜,施工組織和管理都較土方開挖復雜。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大型工程均是由專業(yè)施工隊來分別完成土方和擋土支付工作,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兩個平行的合同。這樣在施工過程中協(xié)調管理的難度大,土方施工單位搶進度,拖工期,開挖順序較亂,特別是雨期施工,甚至不顧擋土支護施工所需工作面,留給支護施工的操作面幾乎是無法操作,時間上也無法完成支護工作,以致使支護施工滯后于土方施工,因支護施工無操作平臺完成鉆孔、注漿、布網(wǎng)和噴射砼等工作,而不得不用土方回填或搭設架子來設置操作平臺來完成施工。
1.3 噴射砼厚度不夠,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目前建筑工程基坑支護噴射砼常用的是干拌法噴射砼設備,其主要特點是設備簡單、體積小,輸送距離長,速凝劑可在進入噴射機前加入,操作方便,可連續(xù)噴射施工。雖然干噴法設備操作簡單方便,但由于操作手的水平不同,操作方法和檢查控制等手段不全,混凝土回彈嚴重,再加上原材料質量控制不嚴、配料不準、養(yǎng)護不到位等因素,往往造成噴后砼的厚度不夠、砼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1.4 成孔注漿不到位,土釘或錨桿受力達不到設計要求
深基坑支護所用土釘或錨桿鉆孔直般為100~150mm的鉆桿成孔,孔深少則五、六米,深則十幾米,甚至二十多米,鉆孔所穿過的土層質量也各不相同,鉆孔如果不認真研究土體情況,往往造成出渣不盡,殘渣沉積而影響注漿,有的甚至成孔困難、孔洞坍塌,無法插筋和注漿。再者注漿時配料隨意性大、注漿管不插到位、注漿壓力不夠等而造成注漿長度不足、充盈度不夠,而使土釘或錨桿的抗拔力達不到設計要求,影響工程質量,甚至要做再次處理。
1.5 邊坡頂面未及按要求處理
在城市區(qū),特別是舊城改造和鬧市區(qū),地面下1~2m往往是雜填土或管線縱橫等而不利于支護,設計時第一排土釘或錨桿距地面均較遠,故開挖第一層后應將鋼筋網(wǎng)掛好并將其上口于基坑邊水平面1~2m內固定,且及時將土層表面硬化,做好排水設施,防止雨水沖刷和滲入邊坡而增加土體的主動土壓力,給邊坡穩(wěn)定帶來不利影響。很多施工單位只麻木地搶進度,不注重表面硬化和排水處理,以致雨水滲入邊坡土體而使土體產(chǎn)生過大的位移,而不得不做加固處理。
2、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1 強化管理、充分發(fā)揮“三檢 ”和監(jiān)管協(xié)調的作用
施工單位要從根本上解決好施工管理人員,特別是項目經(jīng)理、技術負責人、專業(yè)工長的質量和組織管理松懈的思想問題。工程開工前,項目經(jīng)理應組織本項目各崗位的管理人員,仔細研究施工的難度和交叉工序的關系,理順各工序間的矛盾,突擊重點,抓住主要矛盾,編寫好針對性強、可實施的施工組織方案,并按程序審批確定后,嚴格按此方案組織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項目經(jīng)理要做好各項工作的后勤、物資、人員的保障工作,做好同兄弟單位間的協(xié)調工作,確保施工各工序有秩序、不間斷地進行。
2.2 堅持持證上崗和崗前培訓制度
工程施工中,不但管理人員要具備相應的崗位管理能力,要熟悉各工序的操作程序和質量控制點。操作人員也應具有相應崗位的上崗證,嚴格管理,對新來人員和離崗較長時間的人員必須做好崗前培訓工作,來確保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和方法。這樣方可達到即節(jié)約材料省工,又保證工程質量的目標。
2.3 強化質量責任,加強過程控制
噴射砼的質量好壞和厚度取決于噴射操作手的操作方法和水平,而其關鍵又是噴嘴與受噴面的距離、噴嘴移動、水量的調節(jié)。施工時噴嘴與受噴面的最佳距離為0. 8~1. 0m (圖1)。當噴嘴與受噴面的距離 >1. 0m時將增加回彈量,降低混凝土的密實度和強度;當噴嘴與受噴面的距離 <0. 8m時也會增加回彈量,擊傷噴射操作手。噴嘴移動須將其橫過坡面且穩(wěn)定而系統(tǒng)地做圓形或橢圓形移動,這種有節(jié)奏的環(huán)形移動可形成均勻的厚度和最少的回彈。水量的調節(jié)使噴射砼表面產(chǎn)生光澤為止,加水過多會使其表面流淌,砼下垂;加水量過少,表面呈干斑狀,料流灰塵很大,并且回彈過多,硬化后強度大大降低,所以須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水量。
圖1 噴嘴與受噴面的距離
回彈率的大小是直接影響工程成本和控制工作質量的主要參數(shù),回彈率越大,施工成本越高,砼質量也會降低。回彈率與原材料的配合比、施工方法、噴射部位及一次噴射層的厚度有關。水泥用量多,砂率愈高,用水量愈大,回彈愈小。良好的級配,較少的骨料尺寸也有利于減少回彈;施工方法的影響,噴嘴與受噴面的夾角、距離、噴射壓力適宜,對減少回彈的意義重大。噴射料流應與受噴面保持垂直,一次噴射厚度應形成5~10mm的砂漿塑性層,才能嵌住粗骨料,回彈才能逐漸減少,到50mm時才能穩(wěn)定下來。
2.4 加強對土方開挖施工工序的組織與管理
深基坑開挖施工中,精心安排開挖施工分層、分區(qū)、分塊的部位和時間,精心安排擋土支護的施工時間,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已開挖部分的無支護暴露時間和減少土體被擾動的時間與范圍,以達到利用尚未被挖動的土體尚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自身位移的潛力,而使其協(xié)力控制土體位移和基坑支護周圍土體位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所以科學地安排土方開挖施工順序和控制施工進度,充分利用這種相關性,將有助于控制支護結構的坑周土體的位移。
3、結語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的開發(fā)和利用,深基坑支護工程研究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一門新興課題。在深基坑支護工程中,由于設計不合理,或施工不當,或自然災害等原因,經(jīng)常發(fā)生基坑垮坍、建筑物及路面塌陷或開裂、基底隆起等等工程事故,直接影響施工進度和工程造價,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總之,深基坑支護施工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又艱難的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統(tǒng)一、協(xié)調、優(yōu)質、高速地施工,是各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必須重點審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