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刊理由:互聯網以顛覆者的形象席卷各個領域,然而,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的成功不在于顛覆了哪些行業,而在于它抒寫了電商等行業眾多創業者的財富傳奇,改變并改善了普通人的生活。時下,傳統企業觸網已成潮流,但成功的案例卻鳳毛麟角,即使眾多互聯網企業作為顛覆者,其自身也難保不被顛覆,單純“為互聯網而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已被證明是徒勞無益的。可見,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除了利用互聯網這一便利的工具而外,更應該從阿里身上學習的是基于帶動創業伙伴共同成長、改善消費者體驗的產品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
阿里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后,成為美國證券史上最大的IPO案。阿里的成功可說是得之于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完美契合。傳統產業艱難轉型之際,阿里巴巴的上市成為全球資本市場最為矚目的一場投資盛宴,同時也為傳統行業轉型提供了借鑒。這是對創業者與創新者一次豐厚的獎賞,馬云與他的創業伙伴、阿里的員工、機構投資者,對于他們而言,財富暴增的幸福已然降臨。阿里是一個讓巨頭生畏的對手,也是一個讓屌絲熱愛的領袖。從淘寶到天貓,從支付寶到余額寶,從物流寶到菜鳥,它總能抓住關鍵點四兩撥千斤,利用互聯網、利用大數據,將無數中小企業、無數個人變成一個緊密的整體,締造出一個超級帝國,它的對手不是在與一家公司在競爭,而是與千千萬萬的企業、千千萬萬的人在競爭。一開始,它就贏了。
電商奇跡 “雙十一”豐收
在剛過去的2014“雙十一”網購狂歡中,透過行業老大阿里交出的實時“票房”,外界再一次感受到“世界最大網購節”撲面而來的能量。最終到11月11日結束,阿里交出了571億元的成績單,遠超2013年的350億元。可見,阿里在2014年“雙十一”贏得了全面勝利。
作為阿里的主營業務,天貓每年的“雙十一”網購狂歡節是這個電商巨頭年度戰略的風向標。從2009年開始,阿里集團每年都會在11月11日舉行大規模的消費者回饋活動。六年間,這一天從一個普通的日子逐漸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乃至全球關注的年度盛事。
2014年天貓“雙十一”購物節經過13個小時31分鐘突破362億,刷新了2013年阿里創下的全球最大購物日成交記錄。2014年的“雙十一”是阿里上市后的第一個“雙十一”,阿里也將此視為全球化元年。馬云強調,2014年的國際化、平臺化和無線化都是為三五年后的全面國際化做準備。
阿里巴巴集團11月12日零點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雙十一全球網購狂歡交易額達到571億元人民幣,217個國家和地區的網民參與其中,共產生了2.78億個物流訂單,刷新全球網上零售紀錄。根據阿里巴巴披露的數據,2014年雙十一網購狂歡節期間,來自移動端的交易額達到243億元人民幣,占全天成交額的42.6%,是2013年雙十一移動交易額的4倍多。2014年雙十一近一半的交易在移動端完成,創下全球移動電商平臺單日交易新高。
貿易通的免費下載,凝聚了大量的人氣 萬物都有慣性,人也一樣。從零代價(免費下載使用)入門阿里巴巴,到盡情共享博大精深的各行業資訊,特別是旺旺系列的開發,使得利用溝通成為商人交流的一種潮流。對于各網絡運營商之間的“圈地運動”,阿里無疑占盡了先機與優勢。
誠信通收費平臺,讓阿里人多而不雜亂 雖然2300元的收費只是一個象征性的收費,但是確實能合理的防止那種一窩蜂的雜亂局面,加上使用權限的設置,讓秩序,自然生成。通過誠信通平臺的使用,使誠信商友無論在自我展示還是溝通交流甚至求購采購上,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商人論壇的運作模式,以商會友,更加深了商友之間的深度交流與互相了解。放開商務談商務,少了幾分匆忙與戒備,多了幾分沉穩與信任。人性化的管理,不只是說說而已的。需要的是細節的關愛與行動。商人論壇運作的成功,無疑給阿里整體的推動推廣,帶來了新的亮點及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虛擬貨幣(財富值)的開發,為積累增進人氣,立下汗馬功勞 禮尚往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點財富值的贈送,承載的不只是幾分錢或幾角錢的概念。而是一種被認可與被尊重。群發一個連接,描述的再好,去報到踩腳印的并不算多,但是贈送點財富特別是比較多一點的,往往比較樂意過去。這也說明了阿里激勵機制運做的成功。
阿里具有前瞻性的舉措 要說阿里的發展之路,本身就極具策略性,無論是搜索產品的布局,還是三大基點的推出,甚至是IPO上市我們都能看到阿里集團背后的運營能力,可以說在現在的中國電商界,阿里的能力可以說短期內不會有對手。所有的行業都有一個通性,那就是想要成功就要有堅韌的執行能力以及具有前瞻性的規劃。這些做好了對于成本的控制有絕對的把握,而且要說到前瞻性就必須要說道阿里的金融策略和客廳戰略。
金融策略 對于金融策略,目前已經引起了一輪金融熱,上至蘇寧、京東,下到搜索業界的百度,大家都在做信貸,做網絡金融,這就讓我們不禁想起了三年前馬云提出互聯網金融時,大家的質疑聲。當時大家對此的意見是,一家電商企業做信貸不僅會受到傳統行業的限制,還會面對資金流向、積聚等多方面實際的運營問題,可是后來余額寶的上線,我們發現了金融原來完全可以這樣玩,利用消費者手中的資金,以金融業務的形式進行聚攏,將資金進一步以信貸的方式提供給自有平臺商戶的建設,在逐步完善平臺,壯大自己的同時,還能掌握消費者進一步的消費數據、資金流向以及賺取相應的金融業務差價,阿里的算盤可以說打得相當不錯。當然,阿里的金融策略肯定不在于現在盈利,如果這樣去想阿里,未免有些過于短淺。阿里打造一個金融領域,其主要目的肯定是想與金融進行互通,將更多的用戶數據進行自我利用,而企業貸款的應用或許是其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之前就有人提到過,阿里信貸的實質是將支付寶用戶的數據提供給銀行,向商家或者用戶收取手續費。避開傳統的盈利渠道,通過互聯網服務去實現自己的獨特價值這才是數據金融的表現。以往大家猜測的傳統銀行,以錢生錢的模式對于阿里來說并不適合。
客廳戰略 客廳戰略的實行也許會引領下一步的科技旋風。阿里智能TV生態聯盟起初發展時并不順利,但是這并不代表客廳戰略就是一個錯誤。通過與華數、海信等進行合作,再加上后期收購來的PPTV,阿里已經將更多的內容植入到了平臺百姓的重要基礎領域——客廳,通過挖掘用戶的生活去尋求交易的可能,阿里的商業版圖已經做到了極致。如果再加上之前與湖南衛視的合作,湖南衛視+PPTV+華數+阿里云互聯網電視,阿里巴巴的視頻移動、客廳戰略將趨于完整,貫穿產業鏈的上游內容源以及多終端的渠道。
這就是一種整合資源和延伸的思維,電商的發展終究會面臨一個瓶頸,拼資源,還是拼用戶體驗對于資本本身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但是阿里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更長遠且增長潛力較為深厚的客廳,在線下尋求更多的機會,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阿里精髓的成功運作
近期阿里看似眼花繚亂的頻頻動作,背后的深層次邏輯卻非常清晰。從戰略的角度分析,阿里能取得今日的成功、而且看上去勢頭仍未消減,正得益于做對了這三件事。
第一件:卡位人流、物流、資金流
馬云說,我不懂互聯網,我只是在思考商業模式。沒錯,阿里巴巴本質上就是個商人,只不過披了個互聯網的馬甲,做商業就是要抓住的就是人、財、物,阿里的邏輯其實也一樣。
一是人。聚人是第一位的,有人氣才有財氣。近兩年,京東、蘇寧等B2C商家迅速崛起, 2012年蘇寧增長210%,京東增長185%,淘寶天貓增長100%。可以說,顧客越來越傾向于選擇“知名百貨”,而不是入駐大小商家的“大型商城”。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的興起,阿里也必須打通這類人流集中的場所通向商城的路,于是就有了新浪微博的入股,就有了高德地圖的收購。
二是物。物流是否通暢決定了兩件事情,一個是感知,一個是規模。很多人“投奔”京東們的理由之一,就是收貨真快,當天買甚至當天就能收貨,這對N多被下單后延遲滿足折磨的買家來說是個巨大誘惑,京東們能做到一日幾送、能做到節假日照送,這對于天貓和淘寶來說是不可想象的,這個硬傷幾年前很多人就在提。同時,物流的能力決定交易量的空間,所以,菜鳥網絡的上馬是勢在必行的。
三是錢。錢也決定了兩件事,一個是只有錢才能讓商業轉起來,二是留住錢就留住了未來的消費。前者就是金融,通過金融刺激商業,通過帶旺商業促進金融盈利。而后者,運營商有預存贈送,餐飲、娛樂都有各種預存優惠,線上也一樣,支付寶已經是網絡上最通用的支付工具,每天的支付量巨大。現在支付寶還要發揮把錢留下來的作用,因此余額寶的出現就是自然而然的。
第二件:只做四兩撥千斤的事
一個市值幾百億的公司,卻控制了1萬億的交易、數十億的實體物品流動,創造了300萬的直接就業和超過1000萬的間接就業。當年做淘寶,阿里做了最核心的環節——建立一套交易和信用機制。在這套機制下,阿里的工作就是要維護好健康的生態和提供平臺,而商家受機制所驅使,甚至出現各種銷售的輔助包括導購、返利等,即便在電商血拼之時,阿里也是最從容的,因為都是有無數商家在投入、在加班加點的解答問題、處理訂單和處理快遞。所以與其他電商相比,阿里是個非常輕的公司,據12年的公開消息,淘寶天貓一淘的員工6000人,支付寶3000人,而京東已經超過2.4萬人,蘇寧易購超過8000人。
阿里想做的并不是重復其他物流公司的工作,而是同樣圍繞“效率”做文章,通過更高效的利用已有的龐大基礎設施和現成的多張物流網絡,實現更好的物流體驗,釋放更大的交易空間。菜鳥是要做物流的“路由器”和“CDN”,利用大數據分析和對各個物流網絡能力的了解,做好網絡路由、負荷調節和物品緩存。
第三件:只賺價值鏈最頂端的錢
馬云說,我們做的,是要為小企業服務。阿里不是做慈善的,只要企業愿意進入這個虛擬帝國,愿意在這個帝國中扎根謀生,它就有錢賺,無論企業們在其中如何的殘酷競爭,阿里只是個規則制定者和服務提供者,企業在其中生生死死、優勝劣汰不要緊,只要生態圈在擴大,它就有充足的食物源。
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收入來源很單一,廣告、游戲、虛擬物品……而阿里可以有的收入來源太多了,表面看,其上市部分是服務費以及競價排名費,未上市部分主要是廣告費、店鋪服務費、競價拍賣費等,但深層次看阿里需要牢牢掌控的收入只要有這兩個就可以了:虛擬商業地產、金融和數據服務。
以上可以看出,阿里做的事情都是最關鍵的,賺的錢都是最有價值的,一切很完美。但是,這一切的基礎都源自于阿里帝國的生態,如果生態動搖了,企業想走了,地價就不值錢了,金融和數據更是無本之木。所以,在龐大的生態圈的利益漩渦中,阿里的命運已經和千千萬萬的企業捆在了一起,任何動作都必須小心翼翼,都未必能由阿里一家決定。
共享共擔 攜手共創業
1999年2月20日,在一個叫湖畔花園的小區,16棟三層,十八個人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動員會。馬云站在中間講了整整兩個小時。他的目標是要做一個中國人創辦的世界上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15年前,阿里巴巴18羅漢能夠放棄在北京的高薪工作,跟隨一無所有的馬云創業,說明馬云的人格魅力確實非常強大。馬云的智慧就是會用人,能夠吸引各方面人才集聚在自己周圍,并且根據各自特長,把他們的才能發揮到極致。馬云的成功靠的是團隊的力量,團隊成員始終跟隨馬云,堅持創業,才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18個人竟然都放棄了好的薪金待遇,毅然隨馬云南下,重新開始新的拼搏。這是馬云的魅力所在。一個擁有人格魅力的人可以感染并帶動自己的屬下。最關鍵的是可以讓自己有一支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團隊。
成功的企業家是需要團隊來輔佐的,每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優秀的團隊是成功的保證。而取得團隊的信任就要靠自己平時的積累和自己人格的魅力所在。當阿里巴巴在遭遇互聯網寒冬的時候,阿里巴巴幾乎離開我們的視線。而馬云說出:“寧可跪著,也要活下去”的宣言時,有些人說怎么這么沒骨氣,跪著活還有什么顏面。這樣想的企業一個一個喪失在互聯網前進的路上,而阿里巴巴卻活下來了。這不能不說與馬云的永不放棄,不低頭,不服輸的精神有關。馬云的精神:不怕苦,不服輸。當阿里巴巴正在事業的頂峰時,當馬云在更很多的光環環繞時,當所有人都站在阿里巴巴的門前仰望并羨慕阿里巴巴的成就時,當阿里巴巴成就了中國中小企業的商業貿易時,馬云卻說:“阿里巴巴的冬天來了!”馬云就是這樣的人,他不按常規出牌,好的時候,想到可能失敗,失敗的時候,又能想著怎樣成功。
創業者需要的就是這種居安思危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或許馬云是為了給自己的員工敲響警鐘,或許互聯網的第二季寒冬即將來臨,但我相信,不管如何,當馬云說出冬天的使命時,阿里巴巴已經做好了過冬的準備,不管冬天是否來臨,有多么寒冷,有多少長,只要有充足的準備,春天總會到來的。
責任編輯:張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