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

未來已來!始于現在!
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4家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時代。相比此前各運營商表述的“2020年5G正式商用”,提前了至少半年!
以后,秒速下載一部電影、遠程醫療、自動駕駛、智慧港口、智能制造……等等領域將面臨巨變,萬物智聯的世界將迅速改變我們的生活。5G時代的新傳奇,剛剛開始……
當前,全球5G正在進入商用部署的關鍵期。
此前,在奪取“全球首個5G商用網絡”的名號時,曾上演過一場“年度大戲”。原本定在4月11日發布5G商用網絡的韓國電信臨時召開發布會,突然宣布將5G發布時間提前到4月5日,矛頭直指美國運營商Verizon。聽聞這個消息后,Verizon也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發布會提前到了4月3日,并且剛結束發布會,就上線了5G網絡。
只是Verizon沒想到,韓國電信真的和他們杠上了,韓國電信在當地時間4月3日晚上11點時找來了6位公眾人物,省去了原定的步驟,直接把幾臺三星5G手機發到了他們手中。按照時差計算,韓國電信還真搶在了Verizon之前,而且領先的時間剛好是1個小時。
圍觀群眾對兩方的操作目瞪口呆。這是美國在宣稱“5G競賽是一場美國必須贏的比賽”不久后的第一次“戰敗”。
面對一眾國家幾近白熱化的競爭,我國顯得“慢了一步”。6月6日上午,也就是預告消息發布后的第3天,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和廣電頒發了5G商用牌照。
自此,我國成為自韓國、美國、瑞士、英國之后,全球第5個開通5G服務的國家。
雖然不像韓美兩方的爭搶,但相比于之前2020年才開始的5G商用計劃,6月6日的發布會讓我國的5G商用時間提早了至少半年。這樣的計劃相比于我們領先的5G技術來說,好像有些不合常理,但這只是因為我們希望做得更好。
在原本的計劃中,我們把5G商用時間定為2020年,這不是一個保守的決定,而是基于3GPP技術標準的路標和5G產業定位做出的理性決定。
5G網絡的建設和部署有兩種標準選項,一是獨立組網(SA),另一個是非獨立組網(NSA)。對于這兩者的優劣,通信業界曾展開過充分的討論:總結一下就是SA明顯優于NSA。NSA最大的優點就是產業建設進展快,但同時也存在著不支持uRLLC(海量機器類通信,如物聯網)、mMTC(高可靠低時延通信)的極大弊端。
甚至有專家直言:“NSA并不是真正的5G,SA才是‘真5G”。所以在最初的共識中,中國通信業界一致傾向于選擇SA,而選擇SA,就要到2020年。
只是歷史總是把人往前推。就像蘋果宣布暫時不做5G手機時被指“掉隊”一樣,SA雖好,但此時我們更需要爭分奪秒。因為5G不只代表著網速,更關乎著眾多產業的發展。
如果沒有5G網絡,我們的互聯網等企業就不能做出相應的升級和調整,也無法帶動很多新興行業的發展,從而創造經濟效益、產生就業機會。
這是一個時代的起步,我們可以不爭“第一”,但也不能落后。不管是NSA還是SA,啟動5G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美國誓要贏得5G戰爭,但由于技術和成本等條件,一旦中國開始發力提速5G,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建設出遠超美國的網絡。
4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了一份名為《5G生態:國防部的風險和機遇》的報告,這份報告中各國的5G被排了個名次:第一梯隊是中國、韓國、美國和日本;第二梯隊是英國、德國和法國等;第三梯隊是新加坡、俄羅斯和加拿大等。
截至2019年5月,在全球20多家企業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中,中國企業占比超過30%,居于世界第一。
通信專家龔達寧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5G中頻段系統設備、終端芯片、智能手機同樣處于全球產業的第一。
從1G的空白、2G的跟隨、3G的追趕、4G的逐漸同步到如今5G的領先,整整40多年,我國的通信技術才站到了今天的位置。
5G時代的超越離不開這個我們熟知的企業——華為。
2013年,當我們普通消費者還沉浸在4G時代即將到來時,5G的研發已經暗流涌動。5月,三星宣布他們基于巨額資金研發的傳輸技術,成功開發出了5G的核心技術,并預計這一技術將于2020年開始推向全面商業化。
同樣是在2013年,我國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負責統籌推動5G研究。次年,高通、愛立信也相繼入局,各方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技術競賽。
而此時的華為,已經站在了眾人身前。
據華為介紹,他們早在2009年就開始研究5G技術,盡管那時我國連3G都還沒有普及。
2011年,華為公開演示當時最新研發的5G基站原型機Ultra-Node,其高達50Gbps的下載速率,引起全球多家巨頭的高度關注。
2013年,華為迎來了公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公司正式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通訊設備制造商。此后,華為對5G技術的布局有了更可觀的進展。
2016年,華為的Polar Code方案在3GPP RAN1 87次會議上被通過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獲得在通訊核心技術領域的話語權。
2018年,華為完成全球首個5G通話,并推出了全球首個5G終端。
時至今日,華為已經累計投入了20億美金用于5G技術與產品研發,當前已具備從芯片、產品到系統組網全面領先的5G能力,也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端到端5G商用解決方案的通信企業。
在全球5G的商用步伐上,華為公司也已位居前列。當前華為已在全球30個國家獲得了46個5G商用合同,5G基站發貨量超過10萬個,居全球首位。
面對工信部正式向運營商發放牌照,華為回應:“華為公司將憑借端到端全面領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國運營商建好中國5G。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5G將引領全球?!?h3>未來,將被驅動
回顧過去,3G將我們帶入了“智能手機”的啟蒙時代,騰訊的社交網絡終于告別了文字和簡易圖像,圖片開始在網絡中盛行,但視頻依然是“奢侈品”。
一直到了4G時代,網速飛躍,淘寶變得更精致了,頁面的打開也更加迅速,網購真正走進了日常生活。漸漸的,“短視頻”開始興起,這種全新的內容形式備受追捧。
那5G會帶來什么呢?新興的,現在還不好說,但我們可以從現有的展望一下。
最直觀的就是網速變快了,相比于4G來說,5G的平均速率從25Mb/s提升到了100Mb/s,峰值從300Mb/s提升到了20Gb/s,延遲從10-50ms降低到了1ms。
這表示我們觀看視頻不會再卡頓,如果想直接下載,一部電影的下載時間也僅需幾秒鐘。
速度快對于自動駕駛也是極為有利的。
在車輛的行駛過程中,人的視覺反應時間大于100ms,突發事故的極限反應車距為3m,如果以這套視覺反應時間和距離作為標準的話,4G的交互實驗明顯不如人,但超高速、大容量、低時延的5G則可以勝任。
此外,由于技術受到發展限制的VR、AR、高級機器人,甚至于智慧工廠、智慧城市等設想都將迎來新的突破。
正如任正非所說,“5G可以改變一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