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建工集團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550003
摘要: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已成為國內施工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從工程算量、預算管理、物料管理、進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闡述了信息化管理所應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
自施工企業的計算機應用與管理技術被列為建筑業10項新技術加大推廣以來,面向施工企業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這不僅反映在各類產品的多層次、多樣化、多目標上,同時也體現在施工企業對應用軟件選擇所注重的實用性、有效性及易用性上,兩方面的有機結合為國內施工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礎,而發展的方向及應用的目的還必須緊密聯系施工企業的特點。建筑業作為一個傳統產業在引用新的技術或管理方法時,要從其業務活動的特點出發,發揮出有效的作用。
一、工程算量的基礎作用
絕對意義上一個企業所承包或完成的工程量是反映其經營規模及水平的一個指標;相對意義上對具體工程實物量的計算及認證會直接影響到工程效益。從信息化管理的角度來講,前一方面主要是統計報量,多由企業自身獨立完成;后一方面則是計算報量,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且與多方發生聯系,并要得到有關方的認可。
1、工程算量的作用
基本作用:工程實物量是工程施工各條線計劃與實施的最基本的決定因素,是預算的依據。
延深作用:滿足工程施工組織及管理的需求,不僅是工程量在數量上的分配,而且應為人員的組織、施工場地的布置、材料堆放、機械設備的進出場等提供依據。在工程施工的空間及時間上均發揮作用。工程算量的基本作用用傳統方法完全可以實現,而延深作用則必須借助信息化手段。
2、工程算量信息化的特點
準確性:不僅是計算機在計算上準確性高,而且從計量方法上通過直接對圖形的操作使得準確性更多了自動的成份。
便捷性:可以針對不同專業施工工種或不同流水段及時間段的安排,對不同材料、不同部位、不同做法的工程量進行任意的分類組合統計計算。
高效性:除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外,信息化算量是基于對圖形的自動操作,而圖形的建立方法則是影響工程算量本身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
繼承性:前繼承直接利用算量依據----設計圖紙,包括電子圖檔文件或掃描藍圖,這對算量的準確性、便捷性及高效性都有很大影響;后繼承是指信息化算量中所建立的各種信息能為后續的施工組織管理提供一個數字化平臺。前者是算量的革命,而后者則為工程施工管理的變革奠定了基礎。
可視化:既可以形象動態地反映工程量的計算過程,也為工程的施工進程管理提供一個可視化平臺,滿足工程管理者在空間及時間上全方位、立體化地進行項目施工的計劃、協調與綜合管理。
二、預算的指導作用
1、量的控制作用
預算首先定的是量。如果完全撇開價格,預算就蛻化成對完成一定工程實物量下消耗量的分析。無論采用何種承包形式,這種預算都是必須做的,這也是預算所應有的本意,即預算成為確定消耗量的依據。在信息化管理中必須實現預算對消耗量的控制作用,其關鍵在量的標準是否合理,因此預算中的消耗量應當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上,這必須借助信息化的分析處理手段。
2、價的借鑒作用
從市場經濟發展來看,政府制訂的計劃單價是要取消的,但預算的價格因素仍存在。從近期來看,在3~5年的過渡期內,由政府或行業主管提供的定額單價,包括材料中準價,仍是在工程招投標及工程結算中的主要參照依據;從長期來看,在發包方與承包方之間始終存在對單價或報價的認定。在信息化的管理中必須針對不同的階段對預算中的價進行適當有效的處理。一方面在實現量價分離的同時,對價的確認要靈活方便;另一方面在大量搜集工程價格信息的基礎上建立適宜的統計分析模型,得出分部分項工程的綜合單價,并依據市場變化及企業自身經營水平的改變,隨時調整綜合單價。
3、生產經營水平的衡量作用
預算定額是某地區或行業在一定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反映;施工定額是體現企業市場競爭力及盈利能力的綜合指標,建立在企業自身施工定額基礎上的施工預算既是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的直接反映,又對其經營管理水平有決定性影響。施工定額是施工企業信息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參考行業或地區預算定額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已完成工程的有關信息的統計分析,制訂自身的施工預算定額,并隨著企業經營方式的轉變,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利用,技術素質水平的提高而及時調整。
三、物料的主控作用
在工程成本中物料成本可高達70%,控制了物料的消耗也就控制了項目成本。這必須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從用料計劃、庫存及采購、倉庫管理、帳務管理等各個環節中形成有序的信息流。從避免材料浪費上節省直接成本,從提高周轉材料利用率、降低庫存等來降低流動資金占有率。
四、進度的監控作用
從理論上在工程項目管理中以進度為主線可以協調許多方面。進度控制的工具是網絡計劃技術,國效果遠遠未達到產品的功能。目前國內施工企業網絡計劃有兩大用處:一是招投標標書中表示工程進展的網絡計劃圖;二是工地現場中顯示工程工期及主要工種作業的橫道圖,這都是“形象”上的。從現狀考慮網絡計劃即使不能很好起到主線控制的作用,但可以有效地發揮監督控制的作用。
五、成本的核心作用
1、事前測算
在工程開始之前對兩種成本進行測算對比:一是預算成本,來源于施工圖預算,承包方與發包方商定的承包成本;二是計劃成本,來源于承包方根據自身的施工定額,結合承包項目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得出的施工預算,這是承包方內部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據。通過兩算對比,得出預算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使對承包效益有基本把握。
2、事中控制
在施工過程中對每項支出進行核算。核算方式采用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比較。實際成本是在工程施工預算和施工方案已定的情況下,分別匯總出材料、人工及機械耗量,再結合實際價格確定,各項費用的對比及控制是實時的。成本控制最主要的是事中控制,工程成本管理的效益都體現在其中,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統可以將事中成本控制分時、分段、分主體進行,時間上可分解到月、周;可按分部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可按各施工工種、施工隊及分包等,真正體現出成本管理的實時控制之效。
3、事后核算
事后核算在常規意義上即是盤點結算,信息化的成本管理還要對工程的成本控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不僅找出其盈虧點,還要分析盈虧與預算成本、計劃成本、實際成本三者之間的關聯,這對承包方提高工程施工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都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