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眉縣農村公路管理站;2.眉縣公路管理段
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人、車、路、環境及交通管理水平等。在諸多因素中,道路方面的因素對交通安全的影響是最為根本的,人(駕駛員)、車(行駛車輛的動力特性)方面的影響作用直接或間接與道路因素有關。據統計,有10%~20%的交通事故與道路條件有直接關系,有50%~60%的交通事故與道路條件有間接關系。因此,分析國省干線公路交通安全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對減少交通事故有重要意義。
從人、車、路、環境及交通管理水平等方面考慮,國省干線公路交通安全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大方面:道路線形設計、道路路基路面結構組合、道路的沿線設施、道路的施工養護作業、道路的景觀與綠化、以及駕駛員的技術水平、車輛的動力特性等。
一、影響因素
(一)道路線形與交通安全的關系
道路線形是曲線與直線連接而成的空間立體線形形狀,也就是道路中心線的空間描繪。道路線形的設計好壞,嚴重影響車輛行駛的安全性。但長期以來,有關道路設計規范只對某些技術指標,如:平曲線半徑、縱坡坡度、坡長、豎曲線半徑等,作出了規定,而對平曲線長度、平面與縱面線形組合(如彎坡路段)的特殊性考慮甚少,評價道路設計的優劣一般僅論其工程質量和造價,很少論其使用安全性,從而導致在道路的某一段或某一點上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即形成多發事故段或多發事故點。
平面線形對交通安全的主要影響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曲線半徑、彎道超高、彎道個數、視距、長直線以及緩和曲線。縱面線形是指道路中心線在垂直平面上的投影,它包括豎曲線、豎曲線與直線的連接、坡道等。在平縱線形組合影響方面,據實際查證可知:發生在彎道路段的事故很多,這往往是平縱線形組合不當的原因而造成的。除了駕駛員在這種線形上行車時視覺和心理易產生錯覺等障礙外,同時線形也不易滿足車輛行駛的受力要求。從理論上講,平曲線包含縱坡(或縱坡包含平曲線)時,行駛車輛的受力狀態很復雜,不穩定性增加。
國內外大量資料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常發生在又直又平的路段,有陡坡的彎曲路段事故率更高。并發現較高的事故率與急轉彎、連續彎道和單獨急轉彎有關;還發現,彎道的事故比直線路段的事故更嚴重。關于縱向線形的研究也發現有陡坡的路段,特別是與急轉彎相結合的路段具有較高的事故率。但坡度對直線路段的事故率影響并不明顯。
(二)道路路基路面結構與交通安全的關系
影響車輛高速行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路基路面的穩定性、強度、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等。這也是行車安全、舒適應具備的條件。路基高度、斷面形式直接影響到路基整體的穩定性及防排水性能;而路面平整度主要是車輛對路面質量的要求,路面的抗滑性能則是交通安全的要求。抗滑性差常導致肇事,盡管現代路面技術提高,由于路面滑移產生的事故比例仍較大。
(三)道路的沿線設施與交通安全的關系
交通安全設施是公路最基礎、最必要的安全防護系統,它對于保障行車準確、安全快速、舒適,對于整個交通工程系統的合理運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良好的安全設施系統應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護、交通誘導、防止眩光、隔離封閉等多種功能。公路的道路設施包括交通安全設施、交通管理設施、防護設施和服務設施。這些設施的有無或是否規范健全將直接影響道路的行車安全。
(四)道路的施工養護作業與交通安全的關系
國省干線公路的道路養護施工作業、設施維修等作業的不規范是造成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方面。例如:道路養護施工作業現場施工標志不規范;施工材料、工具、機械亂堆亂停,隨意占道;封道后交通管制不合理,施工現場管理混亂;施工養護及工程施工的現代化程度不高,連續作業能力不強,機械易出現故障且不能及時修理,誤時誤工,甚至造成交通中斷,引發交通事故等等。
(五)道路的綠化與交通安全的關系
道路綠化的設計不合理,與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景觀協調不當,這樣以來容易使駕駛員產生視線渙散、視覺疲勞,思想精力不集中,從而致使駕駛操作不當,最終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若沿著道路兩側與道路線形一致的綠化,就會增強道路的線形特點,使道路的連續性、方向性更加明了,給駕駛員以視覺誘導性及心理安全感,同時對降低噪聲和夜間行車防眩也會起到好的作用。
(六)駕駛員的技術水平、車輛的動力特性與交通安全的關系
駕駛員的技術水平、車輛的動力特性的影響作用除了自身原因之外,主要與道路本身條件有關。在三維立體線形行使過程中,駕駛員的技術水平及車輛的動力特性會發生一些微小的變化,人的視覺、聽覺、反應能力在動態環境中有所減弱,車輛的動力特性在長大縱坡、急彎組合中有所降低。例如:縱坡愈陡事故愈多,縱坡達到6%以上者,下坡易肇事;直線過長駕駛員感到單調、易瞌睡,從而引發交通事故;道路的線形不能滿足駕駛員的視覺和心理上的要求等。
二、處治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對于國省干線公路的交通安全問題,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道路線形設計除了考慮主要的技術標準外,還必須從交通安全的角度加以重視。要把道路線形影響交通安全這種理念自始至終地貫徹到整個設計過程中去。平、縱線形,例如:曲線半徑、直線長度、視距、縱坡坡度等,都影響交通安全,但是平、縱線形組合對交通安全影響更大。在設計中除了考慮道路線形條件外,還應把道路置于整個環境中來考慮,并兼顧功能、經濟和美觀等因素。例如:道路的路基路面結構型式、景觀與綠化等。
(二)從利于交通安全出發,對一些設置不當的標牌、標志進行重新布置,對標牌、標志的要求是鮮明、清晰,其色彩應不易使人眼睛疲勞。同時在道路上增加一些動態信息標牌,以利于駕駛員隨時了解道路前方的交通狀況。對道路前方的修路施工處、突發交通事故或散落異物發生的道路臨時被擠占情況,應提前向在行駛車輛提供緊急信息,以使駕駛員預知便于采取相應措施。
(三)對事故多發路段,在調查弄清事故產生原因的基礎上,對事故多發路段進行必要的道路改造。這是目前降低公路交通事故發生率、提高行車安全性的捷徑之一。以人為本,不斷改進國省干線公路設計質量,提高公路的人性化水平,將行車過程中的單調性等不利因素降至最低程度。
總之,在人、車、路三要素構成的綜合交通系統中,只有充分考慮各個因素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作用,深入分析諸因素之間產生相互影響的根本原因,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合理的改善措施,才能保障國省干線公路的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