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突飛猛進,在高速鐵路建設過程中許多新型技術得以運用,例如無砟軌道技術的運用。在高速鐵路建設過程中運用無砟技術可以節省鐵路建設的成本、降低噪聲、提高鐵路運行的平穩性,利用全新的技術優勢擺脫傳統鐵路震動引起的軌道偏斜問題。本文對無砟軌道在高鐵建設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提出可操作性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無砟軌道;高速鐵路;施工技術
一、無砟軌道概述
無砟軌道指的是利用混凝土、瀝青混合物料進行整體鐵道建設,以混合物取代散亂碎石的軌道結構。普通鐵路的路基是用碎石鋪設(“砟”的意思是小塊的石頭),軌枕是采用預制混凝土軌枕或木枕。傳統鐵路采用的都是有砟軌道,所謂砟就是指這種石子。先鋪裝上石子和枕木,然后再安裝上鐵軌。這種軌道有它的優勢,就是它的維修還有安裝都非常地方便。但是進入高鐵時代以后它的局限就出來了。也就是說,列車在高速行駛的時候一旦把這種石子帶飛起來的話就會對車體和軌道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而現在中國在建的高鐵包括京滬高鐵采用的都是這種無砟軌道,見不到石子了。它的優勢在于通行速度快,并且長時間地免維修,但是它也要求在安裝的時候要做到高度的穩固和精確。
中國的高鐵之所以能夠不斷提速,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獲得了不斷增強的動力。這種不斷增強的動力來源于一整套的供電設備,而沿途所有的供電設備都在為一樣最為核心的東西服務,這就是一根銅合金的導線,這根導線直接接觸動車的受電部位,為動車提供電力。而為了保證整個的高鐵列車高速平穩地行駛就要求這樣一根導線在整個的線路上保持高度的平直。
二、無砟軌道的應用優勢
砟的意思也被解釋為巖石、煤等的碎片。鐵路路基一般用小碎石鋪成的路砟構成。鐵路軌道由兩條平行的鋼軌固定在木制或水泥枕木之上。路砟和枕木均起加大受力面、分散火車壓力、幫助鐵軌承重的作用,防止鐵軌因壓強太大而下陷到地基里。此外,路砟(小碎石)還有幾個作用:減少噪音、吸熱、減震、增加透水性等。這就是有砟軌道。傳統有砟軌道具有鋪設簡便、綜合造價低廉的特點,但容易變形,維修頻繁,維修費用較大。同時,列車速度受到限制。
無砟軌道利用全新的技術革新,采用混凝土混合建設材料為主,避免碎石使用時的反復填充與摩擦力接觸過大的缺陷,使用輕型鐵軌、直面無砟軌道類型,采用混凝土澆筑一次性成型的技術方案,無砟軌道的建設技術是目前世界上統一的最為先進的鐵道填充技術,可以減少維護次數與維護成本,降低粉塵、美化環境,而且列車時速可以達到200公里以上。
三、無砟軌道在高鐵建設中的主要技術應用
3.1無砟軌道的鐵軌精細化調整
無砟軌道的建設需要投入相應的準度與精度,加強鐵軌精調技術作業,在幾個方面加強精細化調整能力:準備階段;軌道測量階段;數據模擬調整,訂貨(調整所需墊片、擋塊等);調整軌距;現場標定鋼軌調整內容;軌道調整班組進行軌道調整,快速整形到位;軌道狀態檢測。
3.2開展靜態、動態雙重鐵道調整
在靜態調整工作中,主要表現為:一是要充分利用動車上線試驗之前的時間,組織足夠的人員、設備進行軌道調整;二是務必要高標準、高精度進行軌道調整,力爭將下一步動態調整量降到最低。在動態調整工作中主要以風險的預防為主,加強軌道比例、鐵軌平整度、變形控制能力等指標的測量與控制,不斷提出新的建設整改方案。
高度重視軌向調整和高低長波不平順的調整。軌向對高速行車的平順性影響最明顯,在靜態調整過程中力爭將軌向精度控制在1mm以內;高低長波不平順對行車的影響也非常關鍵,而且調整量較大,應在靜態調整過程中給予高度關注,否則將會給下一步動態調整造成諸多困難。
3.3加強對高鐵技術部件的檢查
加強對高鐵技術部件的檢查,首先從檢查軌道的每一個工作細節做起,從扣件、焊縫的局部缺陷對靜態幾何尺寸和低速行車的影響甚微,但對于高速行車(250km/h以上)影響非常大,甚至危及行車安全。及時分析處理軌道檢測報告的各級偏差和軌道缺陷。軌道檢測Ⅲ級及以上偏差、動力檢測指標超標處所應盡快處理;軌道檢測Ⅲ級以下偏差處所應制定計劃及時處理。確保行車安全。在聯調聯試的動態調整期間,必須嚴格按照既有線行車管理辦法要求進行軌道調整作業,嚴格執行行車不作業,作業不行車的登記制度。
四、結束語
無砟軌道施工精度是軌道精度的基礎。施工過程控制不嚴,直接導致軌道精度不高。因此要加強無砟軌道施工過程控制,嚴格按照工藝流程組織施工,確保無砟軌道施工精度。精調人員應在軌道精調之前掌握軌道測量、數據分析、軌道調整方法,力爭用最小的調整量達到最高的軌道精度。
參考文獻:
[1] 鐵道部,TB10601—2009 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S],2011
[2] 《高速鐵路無砟軌道工程施工精調作業指南》(鐵建設函[2009] 674 號)
[3] 鐵道部,新建時速300-3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標準[S],2011
[4] 《高速鐵路無砟軌道工程施工精調作業指南》(鐵建設函[2009]6749 號)
[5] 《客運專線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8]86號)
[6] 《京滬高速鐵路CPⅢ控制網測量作業指導書》京滬總指,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