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
摘要:在國際貿易中,如何有效地避免結算中的風險至關重要。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分析,并試圖尋找合理的防范對策。
關鍵詞:國際結算;銀行信譽
國際結算業務以其成本低、利潤高、風險小、流轉快等優點,日益受到商業銀行的青睞。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完成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傳統的信用證已不再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結算方式,國際結算方式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保理業務和備用信用證等新的結算方式正在迅猛發展。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選擇結算方式也成了一種重要的競爭手段,且每一種結算方式都有其潛在的風險。在國際貿易中,如何有效地避免結算中的風險至關重要。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分析,并試圖尋找合理的防范對策。
一、國際結算的變化與發展趨勢
(一)傳統的信用證國際結算方式運用呈下降趨勢
傳統的信用證方式在國際結算中的運用已呈下降趨勢。信用證是銀行介入國際貿易的產物,它解決了進出口雙方互不信任的矛盾,它以銀行信用代替了商業信用,從而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被視為可靠的國際結算方式,被廣泛運用于國際貿易中,曾經占據國際結算主導地位達一個世紀之久。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結算方式發生了劇變,信用證的使用率迅速下降。信用證在國際結算中的運用呈下降趨勢的主要原因是:費用和成本高。進口商需要在申請開立信用證時向開證銀行交納20%一80%開證押金,致使進口方的資金被長期占用,增加成本。另外,進口方還要支付開證申請費和電報費等。出口企業需支付的費用主要有通知費和議付費,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二)新的國際結算方式發展和運用
保理業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保理業務的出現充分適應了當前國際貿易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的發展趨勢。它的優勢是明顯的,對出口商來說:保理業務代出口商對進口商的資信進行調查,為出口商提供信息和數據;出口商將貨物裝運完畢后,可立即獲得現金,加速資金周轉;出口商可以將信貸風險和匯價風險轉嫁給保理商;與銀行貸款相比,保理業務不會增加出口商負債,有利于改善資產負債比率。對于出口商來說:進口商通過保理商進行支付結算,可免去開立信用證的費用與成本;通過保理業務,買方可迅速得到進口物資,大大節省開證、催證、改證等的時間,簡化了進口手續。
二、國際結算業務發展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結算業務應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重點經營業務的必要性
發展國際結算業務能夠為商業銀行創造可觀的利潤。國際結算具有小投入、大產出的特點,且業務收入穩定。據統計,一貫重視結算業務的西方發達國家銀行通過國際結算業務所獲得的利潤占銀行總利潤的40%。而在我國對外進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各大商業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量也在迅速增長。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例,2005上半年全行國際結算量908.39億美元,增長44.12%;結算手續費收入1382萬美元,增長28.09%。而2006年末更以全國銀行系統利潤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我國國際結算界的龍頭老大。
發展國際結算業務是應對外資銀行競爭的重要法碼。根據我國的入世承諾,我們將逐漸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外資銀行進入。而外資銀行初入內地市場,在資產、負債業務方面難以與幾大中資商業銀行抗衡,因此他們瞄準的也是“國際結算”這塊利潤豐厚的中間業務。雖然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不超過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3%,但外資銀行辦理出口結算業務已占我國市場份額的40%。外資銀行能夠在最短時間內以較小的資本額、最高的效率獲得最大贏利,主要就是來源于國際結算的打包貸款和押匯等中間業務收入。
(二)新型商業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以銀行為中心的SWIFT網結算體系方式,與傳統的手工憑票據結算比較,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時間風險。但從結算風險、貿易安全性和使用成本看,仍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存在較高結算風險。SWIFT網和銀行自己開發并外勾的SWIFT網,僅是一種物理性的結算效率提升,貿易中物流和金流仍然是分離的。進出口商對其資金、貨物和傳統手工一樣無法實現轉移過程的監控,因此并未起到降低貿易信用風險、外匯風險、欺詐風險、單證風險和國家風險的作用。由于匯款結算方式是由匯款入委托銀行,將款項交給收款入的一種結算方式,性質上屬于商業信用,所以銀行對結算過程不提供任何付款保證。在進口商收到貨物后 按時如數支付貨款,而出口商又無法對其貨物轉移實時監控情況下,常常承擔錢貨兩空的信用風險。
三、國際結算方式的選擇與風險防范
(一)選擇票據結算存在的風險及防范
票據是國際結算的重要支付憑證,它包括匯票、本票、支票三種,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是匯票。目前使用的許多國際結算方式都是匯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過銀行轉讓票據,使國際貿易雙方的債權債務得以清償。因而票據就代表金錢。正因為這一點。國內外不法分子把目光盯上票據做文章,利用假票據及有關銀行支付憑證對我國進行詐騙。其類型有:偽造大額銀行匯票導致的風險。由于國外票據種類繁多,性質各異,再加上國內居民接觸國外的外票不多,一些詐騙分子常常利用偽造的銀行票據進行詐騙。
票據結算中的風險防范:對于資信不好的客戶交來的票據要仔細審查,了解票據的來源和用途,有疑問的要確認后再處理。對于票據表面的真實性進行認真審核,如簽字、印章是否規范,金額、日期、收款人是否被涂改,期限是否過期,流通區域有無限制,是否已被掛失、注銷等。對于金額較大的票據要查出票銀行,核實其真實性。企業在收到國外票據時,應及時交銀行審驗或托收票款。
(二)選擇信用證結算方式的風險及防范
被拒付的風險。雖然信用證中的開證行以自身的信用承擔獨立的付款責任,但正是由于信用證運作的獨立性,使一些進口商有機可乘,利用信用證只處理單據而不涉及貨物的特點,當貨物市場價格變化對自身不利時,在單據中挑毛病,以達到降價、減價、遲付、少付的目的。資信欠佳的開證行也往往站在其客戶的立場,挑剔單據,以非實質性問題拒付,幫助客戶達到目的。這時,出口商就會面臨不能安全及時收匯的風險。
轉讓信用證風險。當貨物的賣方不是實際的供貨入或制造商時,可以利用可轉讓信用證將該證項下的權益全部或部分轉讓供貨商。轉讓信用證的特點是轉讓行不承擔獨立驗單付款責任(除非它又是保兌行),只有在得到開證行付款后才對受讓方付款。如果供貨商在轉讓信用證下交單時作到了單證相符,但中間商換單時造成單證不符而被原始開證行拒付,基于以上特點,這一收匯風險實際上由供貨商承擔了。
規避不符點拒付風險。出口商應加強審單審證的力量和力度,審核信用證內容與買賣合同是否一致,發現軟條款應立即與進口商協商,要求改證,避免交單以后的爭議。提高制單質量,并通過銀行把關,減少不符點出現。還應選擇資信好的銀行開證,因為信譽好的開證行是安全收匯的重要保證。
轉讓信用證風險。對于轉讓信用證風險,供貨商可要求將轉讓信用證改變為背對背信用證,必要時可在付款期限上做出讓步,因為背對背信用證對供貨商有利,其在提交相符單據后即可得到背對背信用證開證行的付款保證。此外,可要求轉讓行加保,明確其憑相符單據付款的獨立的付款責任。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下進口商存在著得不到或延遲獲得貨物的風險,故進口商也應加強風險的防范,確保裝運的是合同所訂的貨物,進口商可以請獨立的有專業聲望的檢驗公司實施裝船預檢、監造和監裝,簽發裝船證明等,這是防止國際商貿活動中出口商進行詐騙的有效方法。
結 論
嚴格開證審核審批制度。我國商業銀行都有授信管理制度,但在實際中有的地方采取了化整為零的辦法辦理對外開證。因而有必要嚴格遠期信用證的開立程序和監督制度。對于信用擔保,一般只接受金融企業的擔保和實力雄厚、信譽很好的企業擔保。強調商業銀行銀行應穩健經營。不管是遠期信用證還是近期信用證以及其他結算方式,都要按程序辦事,遵循國際慣例,自覺維護我國銀行國際聲譽和形象。
參考文獻:
[1]張宏東.國際結算方式的變化及發展趨勢[J].對外經貿事務[M].2005.
[2]殷俊.我國商業銀行新型結算方式[J].金融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李彪,29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和平支行公司客戶經理,經濟學學士,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